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唐武皇時期,中國唯一女皇預感末世,立下遺囑傳位給兒子李顯。隨后,在一個寧靜的夜晚,她安詳?shù)仉x世,永遠合上了雙眼。

李顯遵母命,將父母合葬于預先選定的吉地,即今陜西省咸陽市乾縣北部,并命名為乾陵,此地被視為風水寶地。

自此,乾陵成為了中國歷史中獨一無二的合葬墓,葬有兩位皇帝。

【黃巢的掘墓行動】

為確保陵墓安全無虞,皇帝駕崩安葬后,所有知曉其陵墓位置的人都會悄然消失,仿佛被命運的神秘之手抹去。

武則天卻與眾不同,她的陵墓位置廣為人知,未遵循隱蔽陵墓的傳統(tǒ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大臣建議她,防墓被盜應仿效秦始皇,秘不示人。武則天微笑自信,因她已周密部署,確信無人能覓得墓道的確切所在。

武則天為何如此自信?因乾陵選址于無裂縫的渾圓山體,她僅需命人開鑿通道運送陪葬品與遺體,一切就緒后封閉即可。

唐代典籍記載明確:乾陵有嚴闕,其門以石堵塞,且用鐵汁澆灌縫隙以確保封閉嚴密。

武則天懷揣歷代帝王共有的夢想,認為自己在位時唐朝已登峰造極,堅信王朝能夠世代相傳,永載史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殊不知,天地間興衰自有定數(shù),即便是睿智非凡的武則天,也僅是浩瀚時空中的渺小存在,宛如螻蟻一般。

唐僖宗時,黃巢起義風暴席卷大半唐朝,致唐室搖搖欲墜。在此背景下,各地諸侯相繼崛起,競相與起義軍對抗。

黃巢征戰(zhàn)四方,彰顯梟雄本色。但光鮮背后,他亦面臨困境。部隊壯大導致糧草需求激增,沿途征集的糧草難以滿足士兵日常所需。

正當他陷入困境時,手下提議挖掘乾陵,利用陵墓中的龐大財寶作為軍隊的經(jīng)費來源。

恰逢部隊駐扎咸陽周邊,于是統(tǒng)帥率百萬大軍前往乾陵。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黃巢面前矗立著一座巍峨山巒,林木蔥蘢。工匠勘查后稱巖石堅硬難掘,加之村民告誡山中有神靈,擅動帝陵恐惹神怒。

黃巢性格狂放,赴長安科舉落榜后,滿懷悲憤揮毫寫下“沖天香陣彌漫城,遍地皆覆黃金甲”,以抒其懷。

那時的他暗自堅定,誓要顛覆這個已腐朽至深的王朝,從根基上徹底改變這一現(xiàn)狀。

此刻,勝利近在咫尺,為解救蒼生于苦難,他勇于挑戰(zhàn)所有禁忌。昔日曹孟德設摸金校尉籌軍資,相比之下,他又豈會畏懼那些妖魔鬼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百萬大軍著手展開挖掘,黃巢深信自己必勝無疑。

結(jié)果令人失望,數(shù)百萬工程未發(fā)現(xiàn)墓穴入口。黃巢不信,疑方向有誤,遂下令部隊改道,繼續(xù)挖掘探尋。

最終結(jié)果并無二致,仍舊是以挫敗作為收尾。

戰(zhàn)事告急,長安城近在咫尺,勤王諸侯正火速趕來。他無暇久留,只得中止挖掘,匆匆奔赴長安城。

挖掘皇陵或激起士卒對財富的狂熱,黃巢軍瘋狂掠奪財物,詩人韋莊目睹此景,悲痛作詩:“天街踏骨公卿盡,內(nèi)庫焚成錦繡灰?!?/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乾陵中的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未目睹唐朝衰敗之景。若二人亡靈得見昔日繁華長安今昔模樣,不知是否愿將墓穴財寶獻出。

這僅是一個構(gòu)想,并不能成為已發(fā)生的歷史事實。

【溫韜的掘墓行動】

因此事件,乾陵周邊村莊又盛傳新傳說:乾陵受山神庇佑,不可挖掘。黃巢本有帝王之相,因冒犯山神,被玉帝剝奪了稱帝的機會。

黃巢起義終以失敗收尾,與預設結(jié)局相符。故事與結(jié)局的先后無從考究,但故事的存在,無疑對盜墓賊構(gòu)成了潛在的威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故而,自黃巢之后歷經(jīng)多年,乾陵周遭鮮有盜墓賊蹤跡,安寧久矣。

然而,巨額財富著實誘人,世間確有膽大包天之人,甘愿為求財富,冒天下之大不韙。

此人為五代時期的溫韜,他先前已發(fā)掘唐朝十七座皇陵,攫取無數(shù)財寶,最終將貪婪的目光轉(zhuǎn)向了乾陵。

這是一座迄今未被侵擾的古墓,其中珍藏的寶物必定數(shù)不勝數(shù),極為豐富。

他率數(shù)十萬大軍抵近乾陵,因夜幕已降,未即開工。不料,當夜士兵們遭遇了一樁離奇之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每當臨近睡眠,他們總能隱約聽見女人的哭聲,那聲音時遠時近,并夾雜著些許模糊不清的呼喊。

戰(zhàn)士們睜眼后,聲音離奇消失。起初,他們疑是幻聽,但隨后發(fā)現(xiàn)所有同伴都聽到了,于是紛紛不約而同地從帳篷里走出。

夜風帶寒,深山偶聞烏鴉哀啼,倍增夜色凄涼。溫韜聞之未懼,反令戰(zhàn)士速眠,以確保體力充沛。

戰(zhàn)士們被迫返回帳篷,但睡眠極不踏實,耳邊不斷回響著詭異的哭聲,令人心神不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次日清早,陽光初照大地之時,戰(zhàn)士們已用餐完畢,蓄勢待發(fā)進行挖掘。村中老者前來勸阻溫韜切勿魯莽行事,卻慘遭溫韜棍棒相加,不幸喪生。

隨后,怪事接踵而至。戰(zhàn)士們剛動工,天色驟變,狂風攜烏云如浪濤般自遠方奔騰而至,緊接著,長蛇般的閃電劃破天際。

閃電之后,大雨如注。但先前還是晴空萬里,怎會瞬息間天色大變?

日常生活中常有此景,眾人皆未留意,便徑直回帳篷中,靜待風雨停歇。

回到帳篷不久,晴空萬里重現(xiàn),溫韜隨即下令,讓將士們再度整裝待發(f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即將動工之際,狂風暴雨驟然而至,烏云密布,天地如焚,數(shù)道閃電擊中樹木,導致數(shù)百名戰(zhàn)士不幸罹難,場景慘不忍睹。

古人迷信深重,昨日的哭聲、老人的警告與今日的異象,令他們不得不信。因此,眾人惶恐不安,再不敢輕舉妄動,紛紛躲入帳篷內(nèi)。

溫韜認為那僅是奇異天象,即便惹惱了他們又能怎樣?他們不敢對自己怎樣。他向?qū)⑹總兲嶙h,誰愿隨他入墓,便可共取墓中財寶。

高額懸賞之下,必有英勇之士響應。確實,有數(shù)萬勇士愿意與他同甘共苦,共同面對一切挑戰(zh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次日,他們整裝出行,滿心希望此行能一帆風順,卻不料昨日困境重演,且更甚前日,天幕烏云低垂如烏黑生鐵,仿佛即將崩塌。

溫韜心存僥幸,但經(jīng)連續(xù)多日嘗試無果后,終無奈放棄,不敢繼續(xù)挖掘。

【玄妙的乾陵】

憑借溫韜的事跡為鑒,乾陵的安保水平得以進一步增強,確保安全無虞。

自五代至清朝,挖掘乾陵之議無人再提。直至民國,出現(xiàn)了一位名叫孫連仲的軍閥首領,方有再度挖掘乾陵之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認為古人失敗源于缺乏強大技術(shù)支持。而今,炸藥技術(shù)已全球普及,即便是最堅硬的石頭,也無法抵擋炸藥的強大威力。

他攜帶了足量炸藥,率領數(shù)萬大軍,氣勢洶洶地朝著乾陵進發(fā)。

因不明陵墓確切位置,他在山體四周及中心均安置炸藥,隨后進行猛烈轟炸,堅信如此能使陵墓入口顯現(xiàn)。

戰(zhàn)斗平息,數(shù)萬將士于山谷間尋覓入口,終歸一無所獲,唯余滿目凄涼之景,映入眼簾。

孫連仲不懼困難,堅持埋設炸藥,隨后新一輪轟炸迅速結(jié)束。然而,除了讓乾陵增添更多傷痕,此番行動并未取得其他任何成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人質(zhì)疑武則天效仿曹操,此地或為疑冢,意在迷惑眾人,實則并無陵墓存在。

畢竟,在如此猛烈的攻擊下仍無法找到出路,這一解釋看似極為合乎邏輯。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傍晚,另一事件的發(fā)生,顛覆了這一推測。

那年,為改善山中居民生活,國家決定修建公路。因沿途多山體障礙,需進行爆破,遂指派年輕人賀社社負責此項炸除障礙的任務。

那日,與平常無異,紅日懸于地平線邊搖搖欲墜。他照常引燃炸藥引信,只聽引信發(fā)出“呲呲”聲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未曾料到,這個聲音響起之后,那尋覓了漫長千年的出口,即將顯現(xiàn)。

煙霧消散,他至碎石處察看,驚覺此地石塊異樣。天然石與人工石差異顯著,一目了然。

此次石頭顯然經(jīng)過人工雕琢,并刻有若干我不認識的漢字。

那時,他意識到該地可能藏有古墓,卻未曾料到那正是乾陵的入口所在。

該消息迅速傳至陜西文物局,局方隨即組建了乾陵發(fā)掘委員會。此次挖掘無疑將轟動全球,這是毋庸置疑的。

眾人皆好奇,中國唯一女帝的陵墓究竟是何等景象,無不渴望一探究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專家組抵達乾陵后,并未立即進行挖掘,而是展開了討論,聚焦于是否應立即開展挖掘工作。

當時,新中國技術(shù)落后,文物易損,保護不善后果嚴重。因此,專家一致決定維持陵墓原狀,并建議國家派遣軍隊專門進行保護。

正是由于這一提議,時至今日,人們依然對陵墓內(nèi)部懷有無限憧憬與好奇。

既然如此,乾陵是否值得探訪呢?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它絕對值得人們前往一游。

乾陵外亦有多處可觀之景,如炸藥炸顯的石條,每根重約2噸,且石條間以鐵汁澆筑,密合無間,令人嘆為觀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黃巢昔日所掘溝渠,今已蛻變?yōu)楫數(shù)匾痪?,被景區(qū)人員命名為黃巢溝。歲月洗禮下,其表面變得光滑如蛋,別具一番風貌。

最引人注目的兩處景點為無頭石像與無字碑。無字碑挺立于南北軸線道路旁,與之遙遙相對的是《述圣石碑》,由武則天親筆為其夫李治撰寫。

至今,無字碑上為何未刻一字,仍令人費解,而關(guān)于此現(xiàn)象的各種解釋,更是層出不窮。

據(jù)傳,武則天曾有意親自撰文記載自身生平,然而遺憾的是,未及落筆便已仙逝。

有人認為,武則天作為史上首位女帝,立無字碑以表其是非功過任由后人評判,此舉彰顯了她對后世評價的開放態(tài)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關(guān)于理由的具體內(nèi)容,各方觀點不一,難以達成一致結(jié)論。

無字碑除無文字鐫刻外,還奇在其整石構(gòu)造渾然。如此龐然大石,前人究竟如何搬運至此,至今仍令人費解。

有人認為或許是山間凸石,匠人遂就地雕刻。但若為山間凸石,豈能與路對面石碑形成對稱布局?

由此可見,古人的技藝確實達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高超水平。

行經(jīng)無字碑續(xù)前行,可見路旁矗立著一群奇異雕像,它們均無頭顱,僅有身軀挺立,引人矚目。

據(jù)傳乾陵始建時,雕像便無頭,意在威懾盜墓賊,警示其若侵擾帝陵,下場將如這些無頭雕像,遭受嚴厲懲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亦有人言,雕像原本皆有首,至某年月日,一外國人至此,見先祖雕像矗立,覺為后人守墓不祥,遂起意毀之。

當?shù)赜袑H耸刈o,他無法輕舉妄動,便策劃了一場戲碼:夜晚裝神弄鬼嚇唬村民,隨后宣稱一切皆是雕像在搗亂。

此地本就怪事頻發(fā),村民們聽信了他的話,紛紛拿起斧頭,將雕像的頭顱砍去。

上述兩種觀點,哪個正確已無從查證。但這正是乾陵的魅力所在,它充滿了神秘與玄妙的色彩,引人入勝。

試想,陵墓外文物已令人難以捉摸,陵墓內(nèi)文物恐將引發(fā)更大爭議。若將來有幸探入陵墓內(nèi)部,相信定會吸引全球眾人爭相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