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聽筒Tech
ID:tingtongtech
作者:艾莉亞
當其他互聯(lián)網大廠紛紛擠向新賽道時,曾經的電商巨頭京東,卻固守著舊戰(zhàn)場,自得其樂。
自2025年春節(jié)以來,京東便執(zhí)著于外賣領域,并不斷傳遞其關于外賣的每一個動向。
“上線40天,日訂單量突破100萬”、“平臺已涌現大量月銷訂單突破2000單門店”......諸如此類的信息,密集地出現在京東對外的官方信息平臺。
實際上,今年以來,京東可以說是個“獨特的存在”。無論是高調在外賣業(yè)務上高喊高打;亦或劉強東強調“這是創(chuàng)業(yè)20年以來最有成就感的時候”,種種跡象都表明,京東的節(jié)奏,似乎又回到了和“國美蘇寧們”的絞殺時代。
在前不久的業(yè)績電話會上,京東CEO許冉也強調,“不要單獨思考即時零售或外賣業(yè)務,要結合京東整體零售業(yè)務能力和服務體驗通盤考慮。”
但在電商人士楊月看來,“打法無可厚非。只是作為一個成熟的企業(yè),將目光聚焦于此,多少不能理解?!?/p>
畢竟,一方面,近幾年京東為了“不掉隊”,確實采取了一系列防御策略,但依然沒有擺脫增速乏力的事實。
另一面,京東的互聯(lián)網兄弟們,也有了其他新的小目標。他們有的高調宣布“AII in AI”,重金砸向AI,將其看作引爆自己的又一關鍵節(jié)點;有的重心投向海外市場,尋求大出海戰(zhàn)略。
而眼下,在楊月看來,“無論是此前的數字人,還是不斷加薪的直播部門,亦或現在力推的外賣業(yè)務,京東都是在追逐市場,而不在引領未來?!?/p>
這或許揭露了這樣一個事實,四面連聲邊角起,京東卻依舊困在了那個舊戰(zhàn)場。
外賣能否帶來新的增長?
京東“高喊式”打法又回來了。
最新的故事市場都知道,2025年2月,京東公開“0傭金”招募外賣商家,并宣布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高調入局外賣市場。
這不同于2022年中旬的猶豫。從食品安全問題到平臺的高傭金,從為弱勢社會群體社保發(fā)聲,再到提出大企業(yè)的社會責任,京東制造了多個極易挑動民眾神經的話題。京東站在輿論的制高點,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方案,可謂“拳拳到肉”。
一系列策略之下,確實讓外界覺得,京東外賣在短時間內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但商家李哥不這么認為,他告訴筆者,“京東外賣的腳剛剛邁出來,現在說取得成績還為時過早?!?/p>
當然,京東外賣推出后,確實吸引了不少新用戶去嘗鮮。
無論是每早10點、晚8點,京東PLUS會員及在校大學生用戶可抽取“最高20元餐補”,還是“每天抽餐補”活動必得數額不等的餐補優(yōu)惠,對于價格比較敏感的用戶來說,極易通過補貼來刺激用戶下單。
但關鍵在于,這種策略是否可持續(xù),是否能為平臺帶來長期的用戶忠誠度。實際上,補貼是大廠拉新的慣用手段,當形成用戶基數之后,坐地漲價,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另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是,面對大張旗鼓的京東外賣,商家卻顯得頗為謹慎。
根據36氪報道,有不少商家反應京東外賣存在開城節(jié)奏混亂、商家運營不專業(yè)等問題,“過去20天,京東外賣生態(tài)中的商家、服務商們經歷了熱鬧、觀望、不解,以及一些失望?!?/p>
上線一個多月以來,李哥對于京東外賣已經暴露出的系統(tǒng)空白、供應鏈管理能力不足等問題,也有些質疑。
據《山上》報道,除了京東零抽傭的承諾,商家總能遇到問題,注冊審核、商品上架、訂單配送,乃至最簡單的打印機連接問題。李哥坦言,“顯然,京東外賣的系統(tǒng)像白紙一樣純潔。他們也并沒有做好準備?!?/p>
更不必說,雖然目前大型連鎖品牌在京東外賣中占據主導地位,但在起送費、配送費,以及商品的價格方面,尚未形成優(yōu)勢,訂單規(guī)模也與行業(yè)頭部平臺仍存差距。

圖:社交平臺關于“京東外賣”的相關討論
來源:小紅書APP 《聽筒Tech》截圖
爭議不僅僅發(fā)生在商家端,于諸多用戶體驗來說,京東外賣確實還處于“喊口號”的階段。
比如,今年3月,有網友在點單后于社交平臺曬單,“9:30分下的單,10:39分才送達,感覺自己要餓暈了。且京東外賣也太可憐了,連個外賣單都沒有,還是手寫。”
更離譜的是,京東外賣疑似直接給京東金融拉新。
有用戶在社交平臺表示,自己點杯奶茶的功夫,被“京東白條”層層套路。在京東外賣點奶茶,首頁彈窗直接喊話,“新客戶開通白條面單”。結完帳后,短信顯示,“您的白條賬戶有返現”。取到餐后,餐品頁面彈出,“白條賬戶未提現?!?/p>
一整套操作下來,用戶十分不解,“感覺整個人都麻了,外賣的盡頭是貸款?”
當然,實際上,美團等其他外賣平臺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但在李哥看來,京東的問題在于,打著“不讓技術壓榨底層人民”的口號,首推外賣業(yè)務,卻不顧用戶感受,“多少顯得吃相有點難看?!?/p>
尤其是京東不斷高調宣布其外賣業(yè)務成績,在李哥來看,頗有點“販賣企業(yè)情懷”。
更不用提,前幾天,劉強東朋友圈刷屏,“不應用所學知識壓榨底層兄弟們”、“要讓所有快遞員和騎手都可以獲得五險一金待遇”......
在李哥看來,這些,一定程度上,更像情懷式“兄弟文化”價值觀的輸入,“主要是,感覺京東在用電商路子做外賣,可能內部沒做好充分的準備?!?/p>
對于京東外賣的未來,李哥則表示,“能不能做好,真的還需要看時間?!?/p>
“掉隊”的京東
實際上,不僅僅是外賣,年初的時候,有媒體報道,京東還嘗試涉足網約車,當然,此事后來不了了之。
不過,于市場而言,在其他互聯(lián)網大廠沖入新戰(zhàn)場時,京東卻困在了舊戰(zhàn)場。
作為中國電商領域的“老牌三巨頭”之一,京東近年來的發(fā)展軌跡確實引發(fā)了市場的廣泛爭議。一方面,其核心業(yè)務表現穩(wěn)健,財務數據創(chuàng)新高;另一方面,在用戶增長、新興業(yè)務布局和市場競爭格局中,京東正在被其他平臺遠遠甩在身后。
僅從阿里方面而言,前些年,市場頻繁討論的話題是阿里、京東是“古典電商”。但在上個月底,阿里的業(yè)績電話會上,能感受到的是,已經趨于穩(wěn)定的淘天不再是阿里的重點。
在阿里管理層宣布未來“All in AI”,且在AI領域動作頻頻時,資本市場或更愿意把阿里視作一家AI公司,而非傳統(tǒng)電商零售公司。某種意義上,在這輪AI革命中,阿里再次找到了自己新的星辰大海。
當然,于京東而言,僅從財報數據來看,京東依然很“強”。
2024年,是京東零售明確采用低價戰(zhàn)略的第二年,苦戰(zhàn)一年,京東賺錢速度確實越來越快。財報顯示,2024年,京東集團全年收入為11588億元(人民幣,以下未標注則同),同比增長6.8%;凈利潤414億元,相較2023年的242億元增長71%。其中,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3.4%。
但是,雖然錢賺了,京東的股價卻不增反降。財報發(fā)出后,3月7日,京東港股開盤即跌,收盤跌近5%,“京東系”港股也全線下跌,其中京東健康跌幅超12%。

圖:京東股價情況
來源:雪球 《聽筒Tech》截圖
據《山上》報道,在投資者論壇里,有投資者表示,“還是在講零售和物流的故事,包括達達、京喜及海外等的新業(yè)務營收同比卻下滑了28%”;“沒有AI,沒有云,甚至沒有夢想,只有冷冰的數字和簡單的生意?!?/p>
而從業(yè)務方向上看,盡管業(yè)務范圍涉及零售、數字科技、物流、技術服務、健康等領域,但京東還是那個“零售商”。
財報數據顯示,京東依然過度依賴商品銷售,2024年京東零售貢獻了京東超八成的收入。另外,京東的服務收入雖然在增速,但主要來自廣告和物流,缺乏高附加值的生態(tài)協(xié)同效應。
而同期,阿里財報顯示,阿里已形成多元化的商業(yè)生態(tài)(電商、金融、云服務、文娛),其中電商業(yè)務占總收入比為六成,AI相關產品收入實現連續(xù)六個季度三位數的同比增長。
這也解釋了緣何長期以來,業(yè)內將京東稱為“0.2個互聯(lián)網企業(yè)”。
更不必說,京東的2024年四季度業(yè)績,更多原因是“國補”的短暫拉動。早在去年三季度,PConline就曾分析,“國補”的推動可能將在第四季度拉動京東營收新一輪增長。
反映到財報上,2024年四季度,京東整體業(yè)績仍超預期。四季度整體經營利潤85億元,去年同期僅為20億元;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四季度的歸母凈利潤也同比增長了34%。
不過,在電商人士大陳看來,“靠‘國補’頂起來的營收,并不能撐太久。京東核心品類3C家電,為何在過去陷入增長困境,主要原因是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導致京東本身的優(yōu)勢越來越弱?!?/p>
而在外部環(huán)境中,拼多多等的崛起直接沖擊了京東。盡管京東2023年啟動“百億補貼”,推出“春曉計劃”引入第三方商家,但消費者普遍反饋京東促銷機制復雜,價格敏感型用戶流向拼多多。
以抖音為代表的電商新勢力,憑借內容流量和算法推薦,也對京東造成一定的打擊。尤其是,其“貨找人”模式顛覆了傳統(tǒng)搜索電商邏輯,而京東在內容轉型中試水直播,還尚未構建出可以御敵的“短視頻+直播”電商生態(tài)。
從數據來看,其他平臺對京東的用戶沖擊也頗大。去年11月,QuestMobile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京東的月活躍用戶為5.5億,拼多多7.16億,淘寶9.45億,抖音8.52億,就用戶數來說,京東已經跌至老四。
盡管京東2024年活躍用戶數和購物頻次實現雙位數增長,但拼多多持續(xù)釋放直接和工廠合作的紅利,從下沉市場打到了北上廣,抖音也以內容電商不斷吸引年輕和中年群體,相比之下,京東的“多快好省”尚未形成差異化壁壘。
大陳則直言,“近幾年,京東確實相對來說比較被動。從重新確立低價戰(zhàn)略、上線百億補貼頻道,跟友商比價,甚至上線采銷直播等更多策略,京東更多是為了’不掉隊‘而采取的防御策略?!?/p>
困在舊戰(zhàn)場
四面楚歌之下,劉強東在內部喊出“二次創(chuàng)業(yè)”。
過去一年,京東試圖通過低價策略平衡自營品質與第三方低價的關系,拓展品類的多元化和在本地生活上突圍,來獲取新的競爭力。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最近,無論是打車、到家、到店,亦或外賣市場等本地生活服務領域,都有京東的身影。
在大陳看來,“其實,這些本地化生活服務類消費場景,雖短期難盈利,卻是高頻消費場景的重要入口,對提升京東APP的使用頻率、用戶黏性都有好處?!?/p>
只是,面對如今的消費市場,如果僅靠消費場景來提高平臺交易額和利潤率,京東顯得如“困獸猶斗”。
大陳同樣表示,“京東的這些跨界總顯得’不夠新鮮‘”、“仿佛一直停留在那個舊戰(zhàn)場?!?/p>
實際上,如今的互聯(lián)網大廠,要么搞AI,要么搞出海,都在努力尋找新的增量。
比如,阿里被AI重構了業(yè)務,在今年也完成了新的價值重估。拼多多,一邊讓快遞挺進全國的同時,一邊在海外市場攻城略地。至于其他大廠,騰訊視頻號、美團閃購、百度Robotaxi,都可以拿去資本市場講新的故事。
而京東,在其他互聯(lián)網巨頭緊鑼密鼓沖入新戰(zhàn)場時,卻高調擠入舊戰(zhàn)場。
浙商證券的分析則指出京東的問題,并認為京東入局外賣,難撼美團核心運力及商家壁壘,或旨在為即時零售增加引流入口。而京東想撬動既有的外賣市場格局,仍需從拓展商家資源、后臺技術管理等方面協(xié)同推進。
對于京東近期的表現,Federated Hermes亞洲股票首席投資組合經理喬納森·派恩斯則直言,“他們可能擔心自己的核心業(yè)務,所以正在尋求增長。這是?個負面的發(fā)展,我認為市場對此持負面態(tài)度?!?/p>
實際上,于更多投資人而言,“我們希望看到一個成熟的電商公司的科技感。不只是對科技進行投入,更多的是將投入變成技術服務商去驅動業(yè)務。”
就像在這一波新科技浪潮中,對比友商的生態(tài)化布局,京東目前主要應用于商家內容生成與內部運維優(yōu)化,缺乏顛覆性產品。
而即便言犀大模型推出一年多,也主要用在數字人直播、內容生產、營銷獲客等,并處于應用初級階段。
以至于,在最新的業(yè)績會上,有分析師提問,京東是否已經或計劃在自己的業(yè)務中部署大模型, 在AI方面有什么戰(zhàn)略?
許冉列舉了京東在AI方面的應用,比如針對內部運維、消費者搜索、商家運營方面,均已經實現AI滲透。
但相比其他公司而言,這樣的回答并不性感。
不過,京東也在進行更多嘗試。在財報發(fā)布前,啟動了“JD YOUNG”實習生計劃,崗位聚焦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領域。但短期來看,技術底座的突破并非一朝一夕。

但這些,于市場來說,顯然不夠
一定程度上,在大陳看來,京東的困境本質上是“傳統(tǒng)電商模式”與“新消費時代”的結構性沖突,“實際上,物流、供應鏈和品質保障,仍是京東的核心優(yōu)勢,但用戶增長乏力、內容生態(tài)薄弱、新業(yè)務變現力不足這些問題,京東確實亟待解決。”
“其實,我們對京東這樣的大廠,依然抱有期待。只是在這個AI爆炸性增長的時代,市場更想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京東,更想看未來?!贝箨惐硎?。
而在更多投資者看來,在更多以“AI含量”審視公司的當下,京東重回舊戰(zhàn)場的意味更加明顯。這也意味著,想摘掉“掉隊”的帽子,京東仍有很多硬仗要打。(文中楊月、李哥、大陳為化名。)
*頭圖及部分內文配圖來自網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