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若覺人生太難,勸君讀讀柳永。

上次我們聊了柳永的初露鋒芒與風流軼事,很俗很浪很溫柔。 點擊回顧→《 》

繼而看到柳永在仕途的苦苦掙扎,成了頂流,也遭主流排擠。 點擊回顧《 》

本期 繼續(xù)帶你走近柳永,26年考公終于上岸,成為大宋打工人。

回首一生:

佳人他愛過,雖是青樓女子,可他真心相待;

風月他吟過,雖被貶斥批判,可他享受過程;

他是俗世中一個不得志的小官,卻也是文壇上千古留名的一代詞宗。歷史記住了柳永,記住了他想訴說的千種風情,記住了“楊柳岸,曉風殘月”,記住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暢銷才女景步航全新力作!

北宋七個人物,七個困厄中爬坡的故事

文本摘編自景步航《汴京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求而不得,只是人生的常態(tài)

既然科舉考試這條路行不通,那便另辟蹊徑,尋一個考試外的機會吧。也許,會有賞識自己的伯樂?

柳三變鼓足勇氣,去拜訪當朝宰相晏殊,希望能獲得他的肯定。

晏殊何許人也?十五歲以神童之名賜同進士出身,一路高升,集齊了樞密使、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三個頭銜,官至宰相,烜赫一時,人稱“太平宰相”。晏殊寫的,都是低調奢華有內涵的“珠玉詞”,譬如“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其詞風明凈清麗,格調甚高,意境頗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 | 晏殊

晏殊收到柳三變的名帖時,也挺好奇這個在民間紅極一時的詞人是何方神圣,便同意見柳三變一面。兩人見面后,晏殊還算客氣地問道:“賢俊作曲子么?”柳三變恭敬地回答:“只如相公亦作曲子?!标淌饴牶蟛桓吲d了,心道:“這個終日流連青樓的柳三變,居然大言不慚地說和老夫有一樣的愛好。誰要和你一樣啊?”他不屑道:“殊雖作曲子,不曾道‘針線閑拈伴伊坐’。”

果然,晏殊也看不起柳三變。大概所有上流階層的士大夫,都對他柳七意見很大。找誰都一樣。

也罷也罷,還是自己想出路吧。

天禧二年(1018)九月,宋真宗的第六子——九歲的趙受益被冊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柳三變瞅準時機,獻上一曲《玉樓春》,恭賀朝廷的喜事:

星闈上笏金章貴,重委外臺疏近侍。百常天閣舊通班,九歲國儲新上計。

太倉日富中邦最,宣室夜思前席對。歸心怡悅酒腸寬,不泛千鐘應未醉。

柳三變多么希望這樣歌頌皇家的贊歌能讓朝廷看到他的才華和誠意,只是很可惜,柳三變已經(jīng)上了宋真宗的黑名單,無論他付出多少努力,都是枉然。

次年,柳三變第三次在汴京參加科考,又一次落榜。失敗,失敗,還是失敗。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可誰能想到成功他六親不認呢?

這次考試中,柳三變的長兄柳三復進士及第,之前柳三復也曾失敗過,但這次,他成功上岸,揚眉吐氣。眼看身邊的兄弟朋友一個個都考中了,只有他柳三變,被拍死在了沙灘上。一連三次落榜,他心灰意冷。

當年的夢想是多么遙不可及,也許能夠圓滿實現(xiàn)夢想的,終究是少數(shù)人。

而絕大多數(shù)人,大概都在愿望許下后的期待與再次落空后的遺憾之間徘徊。而一次次落空,一次次求而不得,只是人生的常態(tài)。人們只看見了寥若晨星的成功者的燦爛,卻忽略了大片大片失敗者隕落后的黯然。

柳三變是失敗者嗎?可是他的詞作在民間是那么紅,樂工歌伎千金難求一詞,百姓皆能歌唱柳七之詞。他柳三變,年紀輕輕就天下聞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柳三變是成功者嗎?可是他的名聲在朝堂是那么壞,四次科考落榜,遭到天子黜落,備受文人圈批評唾棄。他柳三變,年過而立還不得功名。

或許柳三變只是一個在時代大潮中跌跌撞撞前行的普通人。他的生命中,有得意也有失意,有堅持也有妥協(xié),有瀟灑也有糾結??v使有獨屬于天之驕子的才情,也無法像“爽文”中的男主角那樣,一路高歌猛進,披荊斬棘,走上人生巔峰。

爽文中的男主可以撂下狠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睌?shù)年后少年華麗蛻變,前途未可限量,未來一片光明。多么大快人心。

可是現(xiàn)實中的柳三變,撂下狠話的后果就是,要用大半生的落拓無為不得志,去彌補年少的風流輕狂和一時逞下的口舌之快。三十年后,河東依舊是河東。不得志的少年,并沒有拿到大男主的劇本逆風翻盤,而是繼續(xù)過他不得志的青年和不得志的中年而已。

本以為年少成名是被命運眷顧,誰能想到如今命運的齒輪沒轉起來,人生的鏈子倒是快掉光了。

點擊下方鏈接,看見千年前的浮沉掙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多年的努力與光陰,

究竟是錯付了!

乾興元年(1022)二月,宋真宗駕崩,宋仁宗即位,時年十三歲,由其嫡母劉太后攝政。

柳三變的心里冒出了兩個小人。一個小人嘆氣道:算了吧,接受人生本就如此。另一個小人跳起來:怎么可以輕易放棄?再試一次,再試一次。第二個小人的聲音壓過了第一個小人的聲音,柳三變暗暗握緊拳頭,心里有了決斷,就再試一次。新君即位,或許能對自己有所改觀呢?

然而實際上,宋仁宗那時還小,決策大權掌握在劉太后手中,事情依舊難有轉機。天圣二年(1024),柳三變第四次應試。最后一次了,他對自己說。人生第四次邁入考場的柳三變像個視死如歸的勇士——風蕭蕭兮易水寒,柳七一去兮不復還。從滿頭烏發(fā)考到雙鬢染雪,從躊躇滿志考到心如止水,這一次,就跟科考拼個你死我活。

等待放榜的日子是緊張的,柳三變的心高高地懸起,祈禱了一萬遍:“求錦鯉附體,求考中上岸。”可是公布結果的那一日,榜單上依然沒有他的名字。

柳三變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死了。

好好好,就是不要我是吧,整整十六年,四次考試,一次不中,這么多年的努力與光陰,究竟是錯付了。這科舉,誰愛考誰考吧!

此時的柳三變,已年近不惑。四十不惑,本應是遇事不再迷惘困惑的年紀,柳三變卻無措得像個迷失在人群中的孩童。到底該何去何從?難道要沖去皇宮大殿上質問官家為什么不錄用自己嗎?難道要再耗個幾年考到白發(fā)蒼蒼嗎?算了算了,不卷了,實在卷不動了。

遠方皇宮雕龍畫鳳的檐角,是那么高,那么遠,好像拼盡全身力氣都觸摸不到分毫。柳三變最終決定離開這個傷心地。這里寄托了他太多的豪情壯志與心灰意冷,見證了他一次又一次的重來和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原本那么驕傲、那么瀟灑的柳公子,如今卻活成了汴京城文人圈里的一個笑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柳三變心中有萬千不舍,要與一眾朝夕相伴的女孩子分別了,特別是他最愛的蟲娘,曾經(jīng)還答應要許她安身之所,可如今,偌大的汴京城都沒有他柳三變的一席之地。臨別前,他作下一首《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秋意漸濃,風也蕭蕭,雨也蕭蕭。寒蟬叫得那么凄涼急切,似乎在催促他快些啟程。走吧走吧,這里的一切已與他無關,還在留戀什么呢?汴京的繡戶珠簾、寶馬香車,和他二十五歲那年看見的一樣繁華,只是如今物是人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身后,是如夢如幻的東京汴梁,曾經(jīng)來此逐夢,一年又一年,蹉跎多少年?

前方,是暮靄沉沉的千山萬水,往后漫游天下,一程又一程,何必問歸程?

這一年,柳三變離開了他居留十多年的京城,一路南下。

點擊下方鏈接,直面人生至暗時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生是曠野:

大鬧一場,然后悄然離去

年輕時抱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夢想,是多么意氣風發(fā)??僧斎说街心辏匀粵]有著落而四處游蕩之時,當年的夢想就不免變得有些幼稚可笑。想當初年少輕狂,以為整個世界都會圍著自己轉,沒想到現(xiàn)實卻是自己被耍得團團轉。

整個上流社會很干脆地拋棄了柳三變——就是不帶你玩,看你還能狂多久?

柳三變看著鏡中自己逐漸斑白的雙鬢和日益滄桑的面容,心中一陣酸楚。

將近四十歲了,還是沒有考上公務員,沒有在大城市買上房子,存款也寥寥無幾,真是失敗啊。名氣倒是有了,可就是因為寫艷詞俗詞寫得太有名,才斷了考取功名之路,招惹了許多罵名。

既然如此,那就一個人走走吧。人生是曠野,不是只能一條路走到頭。

遠離了熱鬧的京城,看一看路邊孤獨的樹,山間清冷的月,無言東流的水,永恒不滅的風。

柳三變感到自己的心很靜很空,好像云深之處的一座寺。好多好多年前,這座寺也是香火鼎盛,游人如織。如今人都走完了,寺中只有一個老和尚,敲著一座鐘。晨鐘暮鼓之外的時間,靜得能聽見桂花落下的聲音。

有時柳三變又感到心里吵吵鬧鬧的,像是他在郊外空曠處放了一把盛大的煙火,點亮了整個夜空,引得無數(shù)百姓攜家?guī)Э趦A城而出,浩浩蕩蕩前去觀賞。等煙火放完了,人群散去了,便留下他一人,又是一片無垠的寂靜。城中依舊是萬家燈火,可是沒有一盞屬于城外的他。他只能獨自一人,走入無邊無際的黑暗里。

大鬧一場,然后悄然離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離去后的柳三變,時常會想起往日繁華,想起故人蟲娘。不知道自己心上的女子,現(xiàn)在過得好不好?很想她,可是無顏回去見她。柳三變將心中的萬千思緒,付與一曲《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羈旅多時,人愈加消瘦。想要舉杯痛飲,疏狂一把,像當年那樣一醉解千愁,只可惜杯中物都沒了滋味。不知是因為思念許久不見的紅顏知己,還是因為煩悶于數(shù)年的懷才不遇。無論是佳人,還是理想,總歸都是不得。大概是為了人生中所有的求而不得,才日益憔悴的吧。

在外漂泊的幾年,柳三變去了很多地方。堤柳愁煙的灞陵橋,斜暉脈脈的長安古道,絲竹聲聲的錦官城,竹寒沙碧的浣花溪畔,煙水茫茫的瀟湘。年輕時在汴京,總覺得每一季都是春季,青樓夢好的春色滿園,千金一刻的春夜良宵,鮮衣怒馬的春風得意??闪b旅的歲月里,卻總在經(jīng)歷秋天——

“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p>

“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p>

“漸覺一葉驚秋,殘蟬噪晚?!?/p>

柳三變突然感到了自己的衰老,他總是聽見葉子簌簌吹落的聲響,一片又一片,就像自己年歲漸長后凋落的青絲一樣,一根又一根,難以挽回的凋零與寂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又是一年秋。柳三變登上高臺,極目遠眺,他看見了一碧如洗的蒼穹,看見了夕陽殘照的樓閣,看見了褪去顏色的花草樹木,看見了不眠不休的長江東流。落魄的天涯客,將一片蒼茫的天涯景盡收眼底。柳三變思緒萬千,寫下一曲《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想當年離開汴京時,也是清秋時節(jié)。那時有佳人執(zhí)手相看淚眼,惜別之語言猶在耳。如今孑然一身,輾轉江湖多年,遍嘗人間冷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望遠方,一片渺茫,佳人難尋。

想此生,功名未成,鄉(xiāng)關何處?

柳三變羈旅途中所寫的詞作,一掃之前的靡麗艷冶,代之以蒼涼之筆、沉雄之魄、清勁之氣,整體境界又上了一層高度。就連之前總愛損柳七詞的蘇軾也說:“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云:‘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苏Z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p>

然而這種筆觸與意境的轉變,卻是柳三變用遭受了社會一次次毒打的經(jīng)歷換來的。自古文章憎命達,那么多的詩人才子,似乎都逃不過這個定數(shù):文采出眾者總是命途多舛,而正是生命中的種種痛楚,才淬煉出了他們所作詩文的深遠境界。

蘇軾所說的“唐人高處”,大概指的就是李白、杜甫等大唐才子,無論是李白在官場屢遭排擠后寫下“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的神來之筆,還是杜甫遭遇戰(zhàn)亂飽嘗人世艱辛而生發(fā)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感慨,他們都是在經(jīng)歷了生命中的不得與無常之后,詩作中才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更高境界的筆觸。

柳三變也同樣如此。年輕時花天酒地享受青春,走在路上都飄飄然,作品里難免會有批判者所說的淺薄粗陋之語。然而當他到了四十多歲的年紀,背負了一些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而踽踽獨行時,作詞自然會將冰霜風雪凝練于筆端,而使得筆力漸勁,筆觸漸沉穩(wěn)深遠。這是詞人不自覺的無意之舉,更是無可奈何之舉,卻意外地成就了動人心魄、流芳千古的詞句。

羈旅異鄉(xiāng)的寂寞歲月里,柳三變走走停停,蕭索秋色總是如影隨形,伴他左右。

他有前路,卻沒有終點;有停下,卻沒有留下;有歸途,卻沒有歸宿。

點擊下方鏈接,直面人生至暗時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十六年,五次科考,終于上岸

明道二年(1033)三月,劉太后崩逝,宋仁宗趙禎開始正式臨朝問政,成為名副其實的趙官家。宋仁宗接管大權后,禮賢下士,廣納英才。他的時代,涌現(xiàn)了許多閃耀文壇的大咖——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曾鞏等。宋仁宗和他的文臣們,締造了一個文化璀璨的傳奇時代。

景祐元年(1034),宋仁宗特開恩科,對歷屆科考名落孫山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中如此記載:“朕念天下士鄉(xiāng)學益蕃,而取人之路尚狹,或棲遲田里,白首而不得進。其令南省就試進士、諸科,十取其二?!?/p>

柳三變的命運迎來了轉機。年近五十的他聽說這個消息時,立刻動身,風塵仆仆地趕往京城,正如二十多年前,他人生第一次趕赴科考那樣,心中仍然是有期待的。因為擔心宋仁宗認出“柳三變”一名后不錄用他,柳三變決定改名為柳永,字耆卿。

他多么害怕皇上再說出那句“且去填詞”。當年張狂不羈的“奉旨填詞柳三變”已死,如今,是人過中年的柳永,被磨去棱角的柳永,他抱著最后一絲希望,孤注一擲。

這一次科考,柳永終于中第,被授予睦州團練推官的職務。他不禁喜極而泣,寫下一曲《柳初新》:

東郊向曉星杓亞。報帝里,春來也。柳抬煙眼,花勻露臉,漸覺綠嬌紅姹。妝點層臺芳榭。運神功,丹青無價。

別有堯階試罷。新郎君,成行如畫。杏園風細,桃花浪暖,競喜羽遷鱗化。遍九陌,相將游冶。驟香塵,寶鞍驕馬。

經(jīng)歷了那么久的冷落清秋節(jié),而今終于迎來了溫暖的春天。柳永舉目四方,映入眼簾的皆是春意盎然,花紅柳綠。多么美好,多么快樂呀。年近半百的柳永,忽然覺得自己回到了少年時期,心態(tài)一下變年輕了好多好多。

即便生命中被吹落的秋葉已積滿了厚厚一層,也不會阻擋新生草木萌芽破土而出,蓬勃生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柳永終于考中了功名,雖然只是一介小官,卻也是對他這大半生堅持不懈的一種安慰和嘉獎。整整二十六年,五次參加科考,四次落第,這樣的打擊,非常人可以承受。可是柳永熬過來了,熬過了無眠的夜晚,熬過了寂寞的旅途,熬過了一眾文人的抨擊與謾罵,熬過了無數(shù)次想要放棄的糾結與屢戰(zhàn)屢敗的失落。

宋仁宗果然不負其寬厚仁慈的美名,他給了柳永一個機會。雖然遲了一些,但終究是到了。

景祐四年(1037),柳永調任為余杭縣令。余杭,對柳永來說,是一個熟悉的地方。柳永不曾想到,有朝一日,自己能以當?shù)乜h令的身份,重返故地。面對這片熟悉的土地,柳縣令一改年輕時的輕狂浮躁,秉承著克己奉公、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態(tài)度,不辭辛勞地各處走訪,為百姓謀福祉,深得當?shù)匕傩盏膼鄞鳌?/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世人皆道柳永的風流浪蕩,卻不知他為官期間的盡心盡力。

《余杭縣志·名宦傳》有記載:“柳永,字耆卿,仁宗景祐間余杭令。長于詞賦,為人風雅不羈,而撫民清靜,安于無事,百姓愛之。建玩江樓于溪南,公余嘯詠,有潘懷縣風?!边@是說柳永當縣令期間,能夠令當?shù)乩习傩瞻簿訕窐I(yè),清靜怡然地生活,他不騷擾民眾,不胡亂征收賦稅,所以“百姓愛之”。

寶元二年(1039年),柳永擔任浙江定海的鹽場監(jiān)官。在任上時,他目睹了鹽民在風吹日曬下制鹽的艱辛,心中大為不忍,于是寫下一首《煮海歌》:“周而復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驅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鹽民日夜無休地勞作,一家妻小都要一同干活兒,還要備受官租和私租的重重剝削,勞累和饑餓令一家人面帶菜色,形銷骨立。“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廣皇仁到海濱。甲兵凈洗征輸輟,君有余財罷鹽鐵?!碧焐陀斜瘧懼牡牧?,借這首詩為鹽民發(fā)出了請愿:希望皇上能看到濱海百姓的艱難,廣布恩澤到這里,也希望朝廷去除冗兵之弊,令國庫有富余的錢財,這樣就能減免百姓的鹽鐵賦稅了。

柳永雖為官一方,卻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深入體察民眾的現(xiàn)實困難。柳永的詞是百姓捧紅的,如今他當官了,首先關注的就是百姓的民生問題,切切實實做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微末小官的柳永,或許做不到“為天地立心”那般宏大,可他在努力地“為生民立命”——為老百姓謀些福祉。

誰說愛風花雪月,就不能愛民如子?誰說風流多情,就不能憂國憂民?既談風月,也談民生,這兩者對柳永而言,并不矛盾。年輕時看見的是身不由己被困風塵的紅粉佳人,暮年時看見的是艱辛勞作備受壓迫的貧苦百姓,對這兩個群體,柳永都心生同情,都在寫詩作詞為他們發(fā)聲。

或許憑他的一己之力,并不能改變現(xiàn)狀,可有些事就算杯水車薪,也總需要有人去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漫隨流水,一夢浮生

慶歷三年(1043),此時柳永已經(jīng)當了九年的地方官,且皆有政績。按照宋朝的政策,這種情況應當經(jīng)過考核后改官升遷,況且柳永自己也渴望能進入朝廷,得到更大的發(fā)展空間。這些年來,他一直都在寫詞獻給達官貴人,以求得到引薦和重用,這就類似于自薦信,是古代文人推銷自己的一種方式。柳永暮年時仍在堅持不懈地寫干謁詞獻給一眾名臣。

各位大佬,看看我吧,今天給我一個機會,明天還你一個奇跡。

柳永遞出去許多自薦信,可基本上都石沉大海。當年他得到第一份工作后,在趕往睦州赴任的路上經(jīng)過蘇州,專門去拜訪了他仰慕已久的范仲淹,并作詞進獻。范仲淹當時因黨爭被貶官并調任到蘇州,雖對柳永有欣賞之意,可自顧不暇之下,并未施以援手。

柳永到了睦州后,深受當?shù)刂畢挝档馁p識。呂蔚向朝廷舉薦柳永,卻引起輿論紛紛,或許是因為柳永曾經(jīng)的風流和寫下的艷詞,仍被朝廷認為是他的黑歷史,最終還是未給升官。

本以為進入仕途后,憑借自己的努力可以闖出一番天地,可到頭來還是在政局的邊緣徘徊。職場不好混呀,拿著最少的俸祿,做著最辛苦的工作。升職加薪,遙遙無期。近千年前的大宋打工人柳永,又陷入了困頓之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汴京客》七個困境中爬坡的故事

就在柳永一籌莫展時,朝中有位皇帝的近臣憐憫他有才華卻不得重用,便牽線搭橋讓柳永為宋仁宗呈獻一首頌圣詞。柳永拿出看家本領,寫了一首《醉蓬萊》:

漸亭皋葉下,隴首云飛,素秋新霽。華闕中天,鎖蔥蔥佳氣。嫩菊黃深,拒霜紅淺,近寶階香砌。玉宇無塵,金莖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萬幾多暇,夜色澄鮮,漏聲迢遞。南極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際宸游,鳳輦何處,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簾卷,月明風細。

柳永本意自然是想討好宋仁宗,夸贊皇家的雍容祥瑞,可沒想到的是,宋仁宗看完這首詞后大為光火,認為柳永用詞不當——開頭用了“漸”一字,“大漸”是指病危,不祥?!疤翰ǚ钡摹胺弊忠嗖幌?,犯了皇家忌諱,且“此際宸游,鳳輦何處”一句,與悼念先皇的《真宗挽詞》暗合,直戳宋仁宗的傷心處。要不怎么說人倒霉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縫呢,本以為是拍個馬屁,哄皇上開心,沒想到是精準踩雷,摸了老虎的屁股。

人在官場,如履薄冰,一不小心惹惱大領導,怕是從此就要失去升職的機會了。

轉機出現(xiàn)在同年八月,范仲淹升官為參知政事,頒行慶歷新政,重訂官員轉官磨勘之法。柳永再次向朝廷申訴改官一事,得到了范仲淹的肯定。慶歷六年(1046),柳永得以調入汴京,擔任著作郎一職,掌管編撰國家書籍之職。雖然官職不高,但也算是柳永宦途中難得的高光時刻了,是他離皇家天顏最近的一次。

年輕時許下“對天顏咫尺”的凌云壯志,沒想到大半生過去了,也只不過是摸到了鳳閣龍樓檐角上的幾許灰塵而已。

再次回到汴京,柳永想起了年輕時一起喝酒唱歌的少年子弟。那些遙遠的朋友,如今都已散落在天涯海角,再也找不回來了。就算能重聚,也不復當年把酒言歡的心境。他們都老去了,柳永也老去了。曾經(jīng)的青春歲月,一去不返。有什么能留下呢?又有什么能帶走呢?

墜歡莫拾,酒痕在衣。

柳永在《戚氏》中寫道:

帝里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別來迅景如梭,舊游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顏。漏箭移,稍覺輕寒。漸嗚咽,畫角數(shù)聲殘。對閑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

一邊行走在三十多年前時常流連的街道巷陌之間,一邊慢慢地回想那些年的時光——多么瘋狂的青春啊。一幕幕朝歡暮宴、對酒當歌的畫面,就在柳永的身邊閃現(xiàn)又消散。他錯身而過的,是漫隨流水的一夢浮生。

柳永哀傷地喃喃自語道:“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終究不似少年時了呀。喝酒的搭子沒有了,冶游飲宴的興致也沒有了。都老啦,都玩不動啦。

舊游似夢,真不愿醒來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來,柳永又擔任了一些官職,級別都不算高,官終至屯田員外郎,從六品。世又稱其“柳屯田”。

大約在1053年,柳永去世。相傳柳永死后,歌伎們每年清明節(jié)都會相約一起祭奠柳永,攜帶酒食為他掃墓,并且相沿成習,稱為“吊柳七”或“吊柳會”。后人在柳永墓前題詩云:“樂游原上妓如云,盡上風流柳七墳。可笑紛紛縉紳輩,憐才不及眾紅裙。”

或許對柳永而言,這輩子也沒有什么遺憾了。

理想他追求過,雖然屢次失敗,可他沒有放棄,最終暮年及第;仕途他努力過,雖然官職不高,可他盡心盡力,得到百姓愛戴;佳人他愛過,雖是青樓女子,可他真心相待;風月他吟過,雖被貶斥批判,可他享受寫詞。

良辰美景他看過,紅塵俗世他瀟灑走過?;仡櫼簧?,只有該走的路都走了,該看的景都看了,該做的事都做了,那么離開的時候就離開了,不會再有遺憾。

在柳永的生命中,即便熱鬧處有不被理解的凄涼,可他寂寞處也有一人獨美的風光。他是俗世中一個不得志的小官,卻也是文壇上千古留名的一代詞宗。歷史記住了波瀾壯闊的宏偉敘事,記住了秦皇漢武的豐功偉績,歷史也記住了柳永,記住了他想訴說的千種風情,記住了“楊柳岸,曉風殘月”,記住了“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記住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世間走一遭,如此足矣。

點擊下方鏈接,看七個困境中爬坡的故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