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百善孝為先”,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推崇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處在社會的各個階層的人,可能彼此之間的生活水平不同,價值觀不同,但是在贍養(yǎng)自己父母所要進行的義務卻是共同的。

尊敬老人的人不但能夠獲得別人的尊敬,更是能夠喚起別人的共鳴。

然而施耐庵筆下的一個人物,卻打著回鄉(xiāng)探母的借口脫離了梁山隊伍,他看破了宋江的小心機,預感到了梁山眾弟兄的凄慘結局,沒想到他的最后竟然是《水滸傳》這部大劇中結局最好的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水滸傳》寫實

讀過《水滸傳》的人很多,但是能夠深入體會其中故事的人卻少之又少。

不同的時代背景下,這本書所映射出的社會問題不同,自然而然讀者所能感受到的也不同。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成書于明朝建立之初。

小說雖然借北宋徽宗年間,梁山泊宋江三十六人聚義的故事,但實際描寫的很多情節(jié)卻借鑒了張士誠、朱元璋、陳友諒以及和蒙元的戰(zhàn)爭。

在程朱理學占主導的封建王朝中,小說的主人公宋江急公好義,精忠報國,率領梁山眾好漢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南征北戰(zhàn),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出了一幅幅忠肝義膽的英雄形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各種劇目中,我們能夠看到這些故事情節(jié)的重現(xiàn),很多年輕人甚至模仿梁山好漢進行結拜,急公好義,來彰顯俠義精神。

然而隨著新時代的來臨,關于《水滸傳》這本書,專家們有了新的觀點。

他們不再局限于封建王朝那一套忠君報國的思想,也不拘泥義薄云天的好漢行為,反而從更深的人性層面來分析這些故事,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草莽晁天王

托塔天王晁蓋是個急公好義的人,他本是東溪村里正(村干部),本身學問不高,也沒有什么遠大抱負,平生喜歡舞槍弄棒,結交天下豪杰,靠著莊稼地過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一名叫做“赤發(fā)鬼”劉唐的綠林好漢。

劉唐聲稱要獻給他一個大富貴,鼓動他率領大家前去奪取大名府梁中書獻給老丈人——太師蔡京的生辰綱。

這生辰綱里全是金銀珠寶,價值萬貫,一旦得手,他們將有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

晁蓋找來跟自己關系密切的阮氏兄弟以及教書先生“智多星”吳用,同時也引來了一名出家的道士——“入云龍”公孫勝。

晁蓋等人密謀了奪取生辰綱的計劃,公孫勝也利用自己出家人的身份,通過鬼神之說也對大伙進行了戰(zhàn)前激勵。

在整個奪取生辰綱的過程中,一切都進行的非常順利,但是天下哪有不透風的墻,晁蓋等人還是被發(fā)現(xiàn)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鄆城縣押司宋江得知官府將要捉拿晁蓋的時候,騎快馬趕到東溪村報信。

正是他的這一舉動,晁蓋等人才逃出生天,到水泊梁山落草為寇,他自己從此也跟晁蓋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水泊梁山,吳用利用激將法,迫使林沖火并了心胸狹窄的王倫,讓晁蓋順利當上了梁山的頭領。

晁蓋性格豪爽,義字當頭,跟大伙大碗吃酒肉,大秤分金銀,過得好不快活。

然而這樣的日子并沒有什么太大的追求,無非是滿足了眾人口腹的欲望,人數(shù)少了還能應付,而一旦人多了之后,這種簡單的追求就難以滿足所有人的追求了。

面對那些志向遠大,想要做出一番事業(yè)的人來說,晁蓋的團隊是很難留住人才的。

這個時候“及時雨”宋江出現(xiàn)了。

志向遠大的宋公明

宋江的出身相比晁蓋要好一些,然而他的名氣卻比晁蓋大得多。

在整個大宋江山,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市井百姓,但凡提到宋江的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深諳人性,對待流落江湖的草莽英雄,扶危濟困,讓人心服口服,而對于那些需要類似柴進這樣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達官顯貴,他更是利用自己的名氣為其造勢,滿足這些人的虛榮心,從這些人手中獲得流動資金,去周濟底層勞動者。

在這種周而復始的活動中,宋江獲得了享譽整個大宋的美名。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焉能不濕鞋?”

宋江的這種做法固然為他贏得了美名,但是也無形中為他帶來了災患。

宋江冒死救了晁蓋,晁蓋感念他的恩德,就命劉唐給宋江送來的許多金銀,同時還附上了一封密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這封密信宋江沒有及時收好或燒掉,落在了閻婆惜的手里。

閻婆惜本是來自東京汴梁的歌女,因為沒錢葬父,流落街頭。

宋江感念她的孝心,就拿出了錢來周濟她,結果閻婆惜打蛇隨棍爬,乘勢嫁給了宋江。

宋江本人不好色,也看不上閻婆惜,因此十分冷落她。

閻婆惜怨恨宋江的冷漠,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迷信,就拿密信要挾他。

結果宋江一怒之下竟然殺死了閻婆惜。

犯了殺人大案,宋江自然是再也無法安穩(wěn)在鄆城當押司,從此踏上了流亡的道路。

對別人來說流亡可能是很痛苦的,但是對宋江來說流亡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出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天底下的英雄豪杰都仰慕他,無論是官軍出身的花榮、秦明還是山大王出身的王英,甚至監(jiān)獄里面的小牢子李逵都是宋江的鐵桿粉絲,宋江無論到了那里都能夠體驗到賓至如歸的感覺。

即便宋江被押上了斷頭臺,前來營救的英雄豪杰也數(shù)不勝數(shù)。

很多人讀《水滸》,往往被作者以36天罡、72地煞的星宿說所迷惑。

認為宋江對應天魁星,是上天的安排理應如此。

如果作者真正的目的是這樣,恐怕這部小說就很難成為我國古典小說中璀璨的明珠之一。

因為小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很多細節(jié)都是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實際會發(fā)生的。

不同階層的人讀到它,都能在這里面找到屬于自己的影子,所以才會產生共鳴。

從而推崇這部小說。

宋江這種人屬于典型的高情商,他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又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就像現(xiàn)在社會上很多做大的創(chuàng)業(yè)者,他們懂得細心觀察,發(fā)揮語言的藝術,了解對方之所需,用自己所擁有的資源滿足對方的最高層級的愿望。

別人在他這里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自然對他有了好感,同樣也會傾其所有饋贈他。

梁山后來之所以能夠發(fā)展壯大,能夠吸收數(shù)量眾多的官軍將領和其他行業(yè)的能人異士,主要還是他的功勞。

然而縱使宋江長袖善舞,依然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

有一人就看透了他,打著探望母親的理由,脫離了梁山。此人就是公孫勝。

出塵脫俗的公孫勝

從小說中可以得知,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能夠呼風喚雨、預測未來,公孫勝在道觀中跟隨他修道,同時在道觀附近的家里照顧母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這一點能夠看得出來,公孫勝的家庭背景應該非常普通,在遇到羅真人之前恐怕很難有機會接受當時通俗的儒家思想教育,所以就不存在著“君王社稷”的思想。

而道家講究的是清靜無為,天人合一,通過修身養(yǎng)性達到長生不老,最終羽化成仙的境界。

年輕的公孫勝不甘日日盤腿打坐的枯燥生活,并且無意中得知了生辰綱和劉唐的計劃,就悄悄尾隨劉唐來到了東溪村。

他以幽冥之說唬住了晁蓋等人,并且跟隨他們一起干了一票買賣,隨后跟著晁蓋一起上了梁山。

晁蓋這個人胸無大志,非常義氣,屬于社會底層的草莽思想,這對于同樣社會底層的公孫勝來說非常的對脾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公孫勝因此就在梁山住了下來,坐上了僅次于晁蓋和吳用的第三把交椅。

如果沒有后來發(fā)生的事情,可能公孫勝會在梁山上常住下去,甚至把自己的老娘接上梁山也是可能發(fā)生的事情。

但是宋江的到來,卻讓他發(fā)現(xiàn)了不妙。

他這個人平時神出鬼沒、少言寡語,很少表露自己的態(tài)度,所以才讓人給他起了“入云龍”的綽號。

這類人往往攻于心術,觀察仔細,善于揣摩人心,雖然不說出來,但是心里卻無數(shù)遍的推理出各種結果的發(fā)生可能。

當他看到梁山上陸陸續(xù)續(xù)來了宋江的朋友的時候,就隱隱感覺到這里將要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英這些綠林好漢還好,而花榮、秦明、黃信這些官軍出身的人,無論言談舉止還有價值觀跟他格格不入。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公孫勝雖然跟宋江打交道不多,但是從宋江的朋友身上,他隱隱約約看到了宋江的影子。

當晁蓋率人大鬧江州法場,把宋江救上梁山,并且把宋江的老小全部接上梁山的時候,他清楚地感受到了那種壓迫感。

也許在他的內心深處,他早就預測了一山難容二虎,單純的晁蓋豈是宋江的對手,晁蓋的下場已經是顯而易見了。

他救不了晁蓋,也無意介入晁蓋和宋江的紛爭中去,就借著宋太公上山的檔口,打著看望老娘的借口回家去了。

宋江、晁蓋這些人歷來把忠孝節(jié)義掛在嘴邊,對于這種事假自然滿口答應。

公孫勝就像一條躲入云彩的蒼龍,回家繼續(xù)修道去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結語

果不其然,宋江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號,動不動把招安的口號掛在嘴邊,最終和晁蓋激化了矛盾。

晁蓋死在了曾頭市,宋江率眾招安進攻方臘,最后十有八九的好漢都慘死在了南征的過程當中。

他們用鮮血染紅了宋江的官袍,宋江又被奸臣用一杯毒酒賜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