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篇人外含量過高,請慎入

今天鷹角旗下游戲《明日方舟》預(yù)告了一位新干員“Mon3tr”。該干員在設(shè)定中為人氣角色“凱爾?!钡摹凹棺怠保谝郧暗挠螒騽∏閮?nèi)一直以怪物形象示人,而在最新的立繪中M3是偏向凱爾希樣貌的人形少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立繪一出,評論區(qū)里立刻吵翻了。有人不接受原本的人外角色擁有人形擬態(tài),而有人則認為此番言論是人外控們的審美霸凌。

那么,為什么有些人外控如此抵觸人形呢?

“人外”一詞包含甚廣,幾乎可以代指一切“非人”的生物或事物。由此可推,“人外控”便是“喜歡的對象脫離了人類范疇”?;蛟S有人對這一詞稍感陌生,但很可能已經(jīng)在各種ACGN作品內(nèi),接觸過人外元素了。

且游戲和動漫中的人外角色頻頻出圈,原本小眾的圈層出現(xiàn)擴大趨勢。根據(jù)七麥數(shù)據(jù)顯示,《重返未來:1999》周年慶卡池推出的人外角色露西,直接助力游戲登上當日IOS游戲暢銷榜第5位,且該角色的抽取數(shù)保持在所有角色前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明日方舟》里的具有龍屬性的人氣角色“老鯉”在當年春節(jié)推出后,同樣助推游戲登上暢銷榜前10。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絕區(qū)零》里渾身毛茸茸的馮·萊卡恩也屬于人外角色之一(福瑞在本文內(nèi)歸屬人外的子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人曾對這一超出常理的喜好提出質(zhì)疑,不太理解為什么會有群體喜歡非人類。但對人外控而言,不同程度的“非人”感恰好戳中了他們的審美點。

畢竟,那可是人外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質(zhì)疑人外,理解人外,“成為”人外

在人外元素被廣泛討論之前,大部分人只是暗自把喜好放在心里,所以在找到同好之后,有人不禁發(fā)出以下感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來自一UP主講述人外喜好視頻下的評論區(qū))

得益于便利的網(wǎng)絡(luò),有人很不好意思地承認啟蒙自己的是小時候看的迪士尼電影,從此對毛茸茸且會說話的動物失去了抵抗力。也有人直言,是從喜歡上特攝片里的皮套時“確診”為人外控的,對脫了皮套的人類演員反而失去了興趣。更有人大方承認,自己的人外啟蒙是瘦長鬼影——一個歐美都市傳說。

以上人外依然保有擬人的身體,或五官輪廓尚且沒有脫離大部分人所熟知的范圍。但一些資深“人外控”已經(jīng)步入了更高的領(lǐng)域,他們更喜歡具有克系元素的人外,包括但不限于機械體、異種體等常人看來是異常、恐怖乃至可能生理不適、從而導致精神污染的生物或事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重返未來1999》中的APPLe則是大部分人較為接受的非人外貌)

而對人外各種子類的劃分則眾說紛紜,并且還在不斷細化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據(jù)說分類不止于此)

雜食向的人外控們常常展現(xiàn)出驚人的包容性,對各種人外元素秉持著來者不拒的接納態(tài)度,哪怕是和人外戀愛也能樂在其中。

曾引發(fā)爭議的小眾戀愛游戲《文字化化》里的攻略角色,就是屬性各異的人外。而這款游戲在僅有demo時,就已在Steam上獲得了1500多條評論,到目前依然有96%的好評率,成功印證了人外題材特有的市場潛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對不同人外元素的接受程度往往存在差異,有人只接受完全脫離人類形態(tài)的人外,而對另一部分人而言,有“人樣”的人外已經(jīng)是可以接受的極限了,但對“人樣”的判定標準也因人而異。朋友曾表示她喜歡的人外至少得是擬人的,直到她提供了在《博德之門3》中喜歡的角色以及所主控的角色,筆者才驚覺這種認知標準比想象中更具彈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左圖為游戲角色,右圖為主控角色)

從“噫,什么怪東西”到“好怪,再看一眼”,再到“真香”,許多人外控都走過這么一趟心路歷程。當然也有人直接一步到位,完成了心態(tài)上的超越。就如同《迷宮飯》里怪物狂熱愛好者萊歐斯一樣,不僅迷戀所有非人存在,還想親自體驗成為這種存在。

不過,都在游戲世界里體驗第二人生了,不做人似乎也不過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非專業(yè)的人外控溯源

任何喜好都不是沒有來源的,基本都能從人類歷史中找到相似的事例,種種審美取向皆有心理原型,對“人外”的喜好也應(yīng)是如此。那么,古人沒有方便形成小眾圈層的網(wǎng)絡(luò),難道也有人外控嗎?當提出這個疑惑時,同事推薦了《聊齋志異》這本書,建議筆者好好研讀。

盡管《聊齋志異》類的古代文學更多是在借人與非人的故事來揭露封建制度的壓迫以及反抗禮教的束縛,但單從故事本身看,妖、鬼,狐等角色的確同屬人外,跨越種族、突破倫理約束的理想性特質(zhì),呼應(yīng)了當代部分人外控們追求“禁忌美感”的心理。即使產(chǎn)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背德感,也總是克制不住被這些迷人又危險的角色吸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明日方舟》中具有狐貍屬性的紅云)

再往前追溯,許多文明的起源故事中,都有非人祖先崇拜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有時會演化為某個部落或民族的圖騰。比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感生神話,再比如突厥族阿史那氏誕生于狼的傳說。雖然這些起源故事更多為其背后的象征意義服務(wù),但其中人類對某些特性的崇拜依然流傳下來。

這似乎來自于人生存的本能。在原始社會中,已經(jīng)學會思考的人類面對艱難的生存環(huán)境,自然而然地開始羨慕在他們眼中更適應(yīng)自然的動物們,羨慕鳥有雙翼能翱翔于天空,羨慕狼有利爪能撕碎其獵物……人類在保留自身物種特征的同時,通過原始想象融合了其他生物的優(yōu)勢。

例如古埃及神話中象征家庭的女神貝斯特,就是如此,從欣賞人外的審美看(沒有褻瀆的意思),這也屬于是人身貓頭的“異頭”之一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再大膽猜測一下,若是像許多幻想作品那般,工業(yè)時代的齒輪空降于過去社會,或許流傳到現(xiàn)在的起源故事里,攜帶一定“精密”和“永恒”屬性的機械體也能有一席之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或許會類似《戰(zhàn)錘》中的機械神教)

隨著生存壓力減輕,狂熱的崇拜逐漸降為較輕一級的喜愛,但對某些特性的追求似乎依然潛伏在基因中,等待一個契機來喚醒。這種追求轉(zhuǎn)化為更為隱性的審美消費,而現(xiàn)代社會正好提供了適合的載體,從而誕生了更加豐富多彩的人外文化。

人外與人,雙向奔赴

到目前為止,人外依然是人們的想象物,僅存在于幻想層面(喜歡純粹無生命實體的人外控涉及另一種復雜情況,暫不納入討論)。有人單純迷戀視覺上的人外元素,或是喜歡帥氣美麗,或是喜歡怪誕獵奇。只要戳中了審美點,觸發(fā)了感官愉悅,對再“邪門”的人外都能“一見鐘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人外所具備的反差感也是人外控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兇猛的狼溫柔體貼,溫順的鹿狡猾心機,肆意的惡魔最謹慎,不近人情的機器最深情。就像人們都愛戲劇沖突一樣,突破常規(guī)認知的反差屬性對碰后,總能創(chuàng)造惹人聯(lián)想的新刺激。

此外,由于整個世界時常像個規(guī)則怪談,各種規(guī)則體系既是保護也是束縛,在基因中蠢蠢欲動的真實自我一直處于被壓抑的狀態(tài)。那些不在乎社會規(guī)訓只遵循本真性情的人外們,恰好能為釋放潛在欲望提供一個自由表達的窗口,一種另類的“規(guī)則豁免權(quán)”。

本就不屬于人類社會的他們,自然也不會對人類有種種道德和規(guī)矩的要求。人們既渴望逃離社會,又難以徹底割舍社會約束的“擰巴”心理在人外身上得到了極大滿足。

如果說視覺享受和反差感是人類就能提供的話,那么這一點可能只有人外才能做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何況,有些人外身上往往顯露出當下“人類社會”中略顯稀缺的人格魅力,患得患失的人能擁有“安全感”、完美主義者可以享受“秩序”,付出型人格能被同等的“奉獻”回饋。而列舉的這三點,分別能對應(yīng)人外中的部分人工智能塑、蟲塑和人魚塑(僅為舉例,其他人外也可對號入座。)。

人外控們所喜歡的不是那具空殼,而是里面柔軟的、能治愈人心的內(nèi)核,這些內(nèi)核超越了人性局限,并能包容下某些被社會“驅(qū)逐”的特質(zhì)。

好消息是,不管是想和人外交朋友,還是想發(fā)展進一步的關(guān)系,如果你的人外喜歡你,那么TA也同樣是個“人”外控,可以稱得上另一種形式的雙向奔赴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爆料丨合作丨招聘:點擊戳微信號 luoxuanwan111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