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鄭璽)“我們正在使用通過DeepSeek緊急開發(fā)的中緬英互譯系統(tǒng),克服語言障礙?!?月2日晚,中國駐緬甸使館方面稱,在緬甸7.9級地震發(fā)生后,國家應急語言服務團秘書處和北京語言大學迅速組建語言服務支持團隊,利用DeepSeek在7小時內迅速開發(fā)出中緬英互譯系統(tǒng),攻克緬甸救災語言關。

目前,緬甸已有700余人持續(xù)使用該系統(tǒng),這也是中國大模型首次用于地震國際救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從國家應急語言服務團獲悉,這一中緬英互譯系統(tǒng)已于3月30日上線,在北京語言大學緬甸語留學生的支持下,目前可以為中國救援隊提供50句應急中緬用語,并具備便捷的翻譯功能,在此次救援中,成為中國救援隊與當?shù)厝藴贤ǖ闹饕緩街弧?/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DeepSeek開發(fā)出的中緬英互譯系統(tǒng)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通過國家應急語言服務團提供的鏈接進入系統(tǒng),看到整體頁面非常簡潔。選擇中緬互譯后,在中文欄嘗試輸入“快撤離這里”,點擊“翻譯”,系統(tǒng)立馬在右側的緬甸語欄里顯示轉換出的緬甸語文本,下方還有“朗讀譯文”和“復制譯文”功能,并附有發(fā)音提示。這也意味著,基于這些功能,救援隊可以通過語音、文字等多種方式與當?shù)厝思磿r交流。

“傳統(tǒng)的機器翻譯依賴的是本地的知識庫,諸如此次地震救援這樣專業(yè)的場景(比如被救人員說話口齒不清、斷斷續(xù)續(xù),救援人員專業(yè)名詞較多),以及當?shù)厝顺S玫囊恍┵嫡Z,精準翻譯存在難度?!眳⑴c此次語言服務支持的北京語言大學英語和高級翻譯學院副院長韓林濤介紹,中緬英互譯系統(tǒng)借助DeepSeek大模型,可以融合術語和已有的翻譯模型,比傳統(tǒng)的翻譯質量更高,能較好滿足救援隊的需求。

此外,由于地震救援的特殊性,除了基礎救援語言翻譯,地震救援隊還有地名翻譯的需求。韓林濤通過DeepSeek讀取地圖的源代碼,將地名翻譯功能加入并上線。韓林濤表示,后期將會繼續(xù)開源,讓更多人知道并使用,幫助更多需要它的救援隊。

除了語言支持,此次救援的背后,還有不少高科技裝備的支撐。中國救援隊依靠生命探測儀發(fā)現(xiàn)多位幸存者,來自中國國際救援隊的全功能地震救援車,集成破拆、搜救、醫(yī)療、電源保障等八大類功能,提升了救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