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圣嘆不但文筆有趣,人也十分有趣,經(jīng)常做出“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事情。
雖然金圣嘆稱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通”,但他也遇到過難題。
有一個和尚出了一個上聯(lián),竟然難了他一輩子,臨終前他才對出下聯(lián)……
金圣嘆出生于萬歷年間,降生在繁榮的蘇州城內(nèi)。
據(jù)傳聞,他本來姓張,名叫若采,母親是明朝大臣錢謙益的妹妹,只不過父親比較貧苦。
對于他的生平,歷史上鮮著筆墨,而金圣嘆也很少提及。
雖然家中貧苦,但藏書甚眾,金圣嘆經(jīng)常伏案苦讀,夜以繼日,學(xué)識非常出眾。
因為窮苦,他九歲才有幸進(jìn)入私塾。
雖然進(jìn)入私塾的時間比較短,但他靠著聰慧和學(xué)識,很快成為蘇州當(dāng)?shù)氐纳倌瓴抛印?/strong>
除了讀四書五經(jīng)之類的圣賢書,他還喜歡各種江湖野史,以及民間流傳盛廣的小說傳記。
博覽群書的他,在成年后順利考中秀才,前途無量。
可惜命運弄人,他考中秀才之后,皇帝已經(jīng)換成了崇禎,天下也開始大亂。
朝廷都已經(jīng)危在旦夕了,科舉考試更是如同廢棄,更無公平所言,鄉(xiāng)試和會試幾乎成了擺設(shè)。
身處亂世的金圣嘆,見科舉無望,他只好選擇另謀出路。
這段時期,他喜歡上奇經(jīng)八卦,經(jīng)常借此裝神弄鬼,幫助豪紳之家做些“驅(qū)鬼辟邪”的瑣事。
雖然這份工作看上去頗有不務(wù)正業(yè)的樣子,但里面的利潤非常高,反而賺來不少銀子。
而且他腦袋靈活,經(jīng)常語出驚人,因此受到蘇州權(quán)貴的青睞。
賺來的錢他除了吃喝玩樂,他還購買了大量的古書典籍。
而在明朝末年,很多豪紳之家為了活命,就選擇將家中奇書古卷廉價出售。
金圣嘆見此便花錢買回來,對其補(bǔ)殘修缺,修訂成卷。
沒過多久,闖王李自成打進(jìn)了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于景山之上,明朝也因此滅亡。
本以為天下會改為李姓,沒想到李自成也沒做了幾天皇帝,滿清聯(lián)合吳三桂打開了山海關(guān)。
清朝建立后,金圣嘆一度失去入朝為仕的念頭。
有一次,他舅舅錢謙益要過大壽,他母親便讓他入京給舅舅祝壽,這讓金圣嘆十分反感。
因為錢謙益本是明朝的大臣,深受崇禎皇帝重用。
當(dāng)時,他聽聞李自成打進(jìn)北京城后,便和妻子柳如是相約跳湖,和崇禎皇帝一樣,以死殉國。
沒想到剛走到湖邊,錢謙益就說湖水太涼,還是改日再跳吧。
隨后,錢謙益就投身叛軍。
結(jié)果清朝打進(jìn)來后,錢謙益又選擇投靠清朝,絲毫沒有一點堅守,簡直比墻頭草還過分。
雖然金圣嘆很不想給自己這個毫無操守的舅舅祝壽,但母命難違,他只好硬著頭皮來到京城。
不過,錢謙益很快會后悔請他這個遠(yuǎn)房外甥……
金圣嘆趕赴京城后,還沒輪到他嘲笑舅舅錢謙益,錢謙益反倒先嘲笑起他來。
錢謙益認(rèn)為金圣嘆沒考取過功名,反而經(jīng)常裝神弄鬼,實在丟他們錢家人的臉。
對此,金圣嘆罕見的沒有反駁,而是連連點頭稱是,一副十分卑微的樣子。
看到他這般樣子,錢謙益十分受用,更加變本加厲。
眾人都想看金圣嘆的笑話,便起哄讓他表演一下“仙神下凡”,讓大家開開眼界。
于是,金圣嘆換上道袍,畫上妝容,拿出桃木劍開始了“施法請神”。
只見他胡亂鬧騰了一番,還趁其不備,將墨汁甩了錢謙益一臉。

正在錢謙益要大發(fā)雷霆之際,金圣嘆猛然抓起一根朱筆,開始在紙上寫寫畫畫。
眾人不知道他在搞什么,紛紛圍過來觀看。
只見他先是寫下四個大字“一個文官”,然后猛然一頓,快速在下面寫下“小花臉”三個大字。
見此,眾人不禁捧腹大笑,這可把一臉墨汁的錢謙益氣壞了,
錢謙益本想讓家丁把金圣嘆逐出大門,只見金圣嘆又緊接著寫下四個大字——三朝元老。
本以為后面是好詞呢,結(jié)果金圣嘆寫下“大奸臣”三個大字。
隨后,金圣嘆裝作一副無辜的模樣,說:“剛才發(fā)生了何事,這又是何人寫的?”
這可把錢謙益氣壞了,但又無可奈何,畢竟是他讓金圣嘆表演的。
此事之后,金圣嘆也覺得自己還沒進(jìn)過科舉考場,便想著去考場看看,順便“玩上一玩”。
于是他由原本的張姓改為金字,名為圣嘆,意思是連古代圣賢都會贊嘆他的文采,并流傳至今。
而踏上清朝科舉考場后,果真如他所說的那樣,差點沒把主考官氣死。
在第一次參加府試的時候,當(dāng)時主考官出的題目是“匏瓜與人才”。
因為古代的匏瓜是一種比葫蘆大,但又不能吃的瓜果,所以被人稱之為“無用”。
這個題目便是讓考生要注重實干,而非虛名。
沒想到金圣嘆一筆沒寫,而是畫了一幅畫,氣得主考官險些撕卷子……
金圣嘆在試卷上畫了一個和尚,旁邊還放了一把剃刀。
他的意思是,如果匏瓜沒用,那為什么很多和尚會用剃刀把腦袋剃成匏瓜的模樣?
所以無用也有用,有用也是無用,沒必要故作文章。
本以為金圣嘆的這次答卷已經(jīng)夠無厘頭了,三年之后他又踏進(jìn)了府試考場。
而這一次的題目是“四十不動”,意思是人到了四十歲就能不為外界雜欲而心動。
金圣嘆這次倒沒有畫畫,而是連寫了三十九個“動”字,最后留下大片空白。
他的意思是,既然題目讓寫“四十不動”,那他剛好寫到三十九,第四十個沒“動”筆。
連續(xù)兩三次后,考官直接把他拉進(jìn)了黑名單,再也不準(zhǔn)許他參加府試。
沒想到金圣嘆直接改名換姓,又參加了一次,這次他直接揮筆潑墨,拿了個第一。
結(jié)果等到揭榜的時候,主考官一看是金圣嘆,臉都要氣綠了。
就這么一個玩世不恭的小老頭,晚年的他竟然遇到一個難題。
這一天,金圣嘆走到一個小寺廟,便和寺中的方丈討論起佛學(xué),兩人一直聊到了深夜。
臨行之際,方丈給他出了一個上聯(lián)——半夜二更半。
因為古代兩個小時為一更,夜晚的一半,剛好是二更加半更,而且“二”和“半”是同一個意思。
聽到這個上聯(lián)后,可把金圣嘆愁壞了,他日思夜想,始終想不出下聯(lián)。
后來,金圣嘆便放在腦后,開始幫百姓控訴朝廷的亂征賦稅。
沒想到這件事驚動了朝廷,還被百官聯(lián)合起來誣陷有“造反之心”,金圣嘆就此被押入大牢。
在問斬之前,他的兒子來為他送行,父子二人哭得淚涕橫流。
結(jié)果哭著哭著,金圣嘆突然問兒子,今天是什么日子。
他兒子一臉茫然,還以為父親有什么大事要交代呢,便認(rèn)真道:“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p>
金圣嘆一聽這個,頓時眉開眼笑,對兒子說:“你別看我問斬了,你快去寺廟告訴方丈,下聯(lián)是‘中秋八月中’……”
而他在被砍頭之前,還在耳朵里藏著兩個紙球,一個寫著“好”,一個寫著“疼”。

這把劊子手都嚇得不輕,他也是第一次見拿自己性命取樂的人……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