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一則新聞如平地驚雷般震撼了大眾。

一個皮膚黝黑、身形瘦削卻眼神堅毅的少年,在塵土飛揚的工地里,一邊汗流浹背地搬著磚,一邊收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就是林萬東,一個來自云南宣威貧困山村的學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一強烈反差的畫面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無數人為之動容,紛紛為他的堅韌與努力點贊。

時光匆匆,幾年過去,那個曾感動無數人的林萬東,如今踏上了怎樣的人生道路呢?

林萬東出生在云南省宣威市阿都鄉(xiāng)的一個深度貧困山村,這里群山環(huán)繞,交通閉塞,經濟落后。家庭條件更是窘迫到了極點,父親患有腦梗,失去了重體力勞動能力,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幾乎全部壓在了母親柔弱的肩上。

母親每日在工地從事搬磚背沙的高強度體力活,微薄的收入勉強維持著家庭的運轉和三個孩子的學業(yè)。家中不僅收入少,還時常面臨各種生活難題,貧困如同陰影,籠罩著這個小小的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林萬東從小就深切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寒冷的冬日里可能沒有足夠的厚衣保暖,日常飲食也極為簡單樸素,但這些困境并沒有擊垮他,反而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堅強與奮斗的種子。

從踏入校園起,林萬東就深知學習機會的來之不易。每天,他要走很遠的山路去學校,無論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凜冽,從未間斷。

學校里,他爭分奪秒地學習,課堂上全神貫注聽講,課后認真完成作業(yè),還利用一切課余時間閱讀書籍、做習題。回到家中,他也沒有絲毫懈怠,在完成家務后,便在昏暗的燈光下繼續(xù)學習。

到了高中,學習任務愈發(fā)繁重,為了節(jié)省開支,他選擇住校。學校的條件也很艱苦,幾個人擠在狹小的宿舍里,但他從不抱怨,一心撲在學習上。

寒暑假期間,別的同學可能在休息或者參加各種補習班,而林萬東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毅然走進工地,和成年人一起干著高強度的體力活。他瘦弱的身軀在工地中穿梭,一天要背200袋近2萬斤的沙子,稚嫩的肩膀被磨得紅腫破皮,手上也布滿了老繭和傷口,但他從未想過放棄。

2019年高考,是林萬東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他懷揣著多年來的夢想與努力,走進了考場。在考場上,他沉著冷靜,發(fā)揮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成績公布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為之驚嘆,他以713分的優(yōu)異成績,成功叩開了清華大學的大門。而此時的他,還在工地和母親一起辛苦勞作。當錄取通知書送達時,他滿手灰塵、滿臉汗水,卻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這個笑容里,有對多年努力的欣慰,更有對未來的憧憬。

面對家庭的極度貧困和繁重的生活壓力,林萬東沒有被打倒,而是選擇了勇敢面對。無論是在艱苦的學習環(huán)境中,還是在工地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中,他都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毅力。

在學習上遇到難題時,他不會輕易放棄,而是反復鉆研,直到弄懂為止;在工地干活累到幾乎要倒下時,他咬咬牙堅持,心中始終想著要為家庭出一份力,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進入清華大學后,林萬東的事跡被更多人知曉,許多同學和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向他伸出援手,想要資助他完成學業(yè),甚至有企業(yè)家也想給予他經濟上的支持。

但林萬東都一一婉拒了這些資助。他深知每一份幫助都來之不易,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學業(yè),不給他人增添負擔。

同時,他還積極參與“春霖”公益助學行動,對口幫助兩湖地區(qū)受疫情影響的貧困家庭高三學生。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鼓勵那些身處困境的學子,分享學習方法和經驗,用實際行動傳遞著溫暖與希望,將自己所感受到的善意回饋給社會。

在清華大學的校園里,林萬東依然保持著勤奮好學的習慣。大學的學習生活豐富多彩,但他沒有被外界的誘惑干擾,而是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課堂上,他積極與老師互動,認真汲取知識;課后,他泡在圖書館和實驗室,深入鉆研專業(yè)知識。他的成績在班級中一直名列前茅,連續(xù)獲得學校的獎學金。他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讓身邊的同學和老師都對他贊賞有加。

2023年7月,林萬東順利從清華大學畢業(yè),結束了他在清華園的求學生涯。

畢業(yè)后,林萬東毅然選擇回到家鄉(xiāng)云南,投身基層工作。他來到了昆明市東川區(qū),這里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97%,曾是昆明唯一的深度貧困縣,也是昆明唯一一個國家級鄉(xiāng)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fā)展任務艱巨,急需各類人才。

林萬東到東川區(qū)委辦公室報到后,于2023年9月下派基層,擔任銅都街道龍洞村委會主任助理。到任后,他迅速投入工作,每天日程排得滿滿當當。他走遍了全村9個村小組,深入了解村情,對脫貧戶進行返貧監(jiān)測。為了確保信息準確無誤,對于需要納入監(jiān)測的家庭,他一家一戶詳細走訪,重新制定幫扶措施。

碰到村民外出務工或者白天在外干活,他就起早貪黑多次走訪,打電話聯系,確保每一戶的情況都落實到位。在半年多的時間里,他和同事一起,按程序將一戶因突發(fā)疾病而失去勞動力的家庭納入監(jiān)測戶,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幫扶方案。除了脫貧監(jiān)測工作,他還積極協(xié)助村里做好黨組織建設、產業(yè)規(guī)劃、糾紛調解等工作。

在黨組織建設方面,他積極參與組織黨員學習活動,提高黨員的思想覺悟和服務意識;在產業(yè)規(guī)劃上,他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想法,助力村里發(fā)展特色產業(yè);在糾紛調解中,他耐心傾聽村民訴求,以理服人,化解了多起矛盾糾紛。

在生活中,他也時刻關心著村民。村里有一位60多歲的留守老人,子女常年在外務工,老人獨自帶著不會講話的孫女在家,爺孫倆寡言少語、比較孤獨。林萬東和同事們經常上門看望,陪老人拉家常,幫助老人做家務,輔導孩子做作業(yè)。慢慢地,老人打開了心結,見到林萬東遠遠就笑著打招呼。

還有一個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小女孩,父親常年在外務工,由母親一人照顧。林萬東每次入戶走訪,都會抽時間輔導小女孩做作業(yè),陪她玩智力游戲。逢年過節(jié),他還會和村“兩委”一起去走訪慰問,幫助解決孩子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在他的幫助下,小女孩變得越來越自信,學習成績也逐步提高。

2024年4月2日,林萬東回到家鄉(xiāng)阿都鄉(xiāng),為2500多名師生進行勵志演講。在演講中,他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學習方法,鼓勵學弟學妹們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持之以恒地去改變命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夠激勵更多家鄉(xiāng)的學子,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更廣闊的世界,將來也能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林萬東出生在極度貧困的家庭,面臨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但他沒有被家庭困境束縛住腳步。

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家庭出身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就能夠沖破困境,實現自己的夢想。

對于那些身處困境的人來說,林萬東的經歷是一種鼓舞,告訴他們不要因為家庭的貧困而放棄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林萬東拒絕外界資助,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學業(yè),并積極回報社會。

他的自立自強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在生活中,我們會面臨各種困難和誘惑,只有保持自立自強,才能真正實現自我價值,不依賴他人,憑借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