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赤城縣因財政緊張擬取消老年人免費公交政策,這事看似小事卻暗藏三重危機。首先打破的是老百姓對政府的信任。過去二十年里,老年人免費乘車已成全國通行的養(yǎng)老福利象征,就像當年獨生子女政策一樣深入人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今說取消就取消,老百姓難免會想:今天能取消兩塊錢車票補貼,明天會不會動養(yǎng)老金的奶酪?這種信任崩塌帶來的連鎖反應,遠比省下的財政補貼更昂貴。

財政困局才是問題的根源。翻開赤城縣2024年上半年的賬本:計劃收入12.6億實際只收到6.5億,支出卻高達15.7億。這種入不敷出的窘境,逼得地方政府不得不砍民生支出。

但砍福利就像經(jīng)濟寒冬里收走老百姓的棉襖,看似省了錢,實則凍傷了消費信心。當老百姓看到連老人坐車都要自掏腰包,誰還敢放心花錢?這種恐慌情緒會像瘟疫一樣蔓延,最終拖累整個地方經(jīng)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危險的還是政策邏輯的混亂。公交公司作為100%國企,享受壟斷地位的前提就是承擔社會責任?,F(xiàn)在既要壟斷經(jīng)營權,又不想承擔福利成本,等于既當裁判員又嫌比賽賠錢。

這種"賺錢歸市場,虧錢找政府"的雙標玩法,放在石油、電力這些命脈行業(yè)會是什么后果?今天對公交補貼撒手不管,明天就可能動搖基礎民生領域的制度根基。

財政困難可以理解,但解決之道不該是朝老百姓的福利開刀。與其取消兩塊錢的乘車補貼,不如先查查那些天價采購的辦公桌椅,看看那些養(yǎng)閑人的冗余編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民生底線一旦失守,重建信任的成本將是補貼款的千百倍。當一座城市連老人的公交車票都要計較,它失去的不僅是溫度,更是發(fā)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