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領花束#

4月3日晚,江浙滬的夜空被一顆藍綠色火流星瞬間點亮。這顆直徑約1米的流星體以超過10萬公里/小時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摩擦燃燒形成耀眼軌跡,覆蓋上海、無錫、南京等多地,數(shù)百萬網(wǎng)友目睹并記錄下這“宇宙級奇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晚,無錫西南方向不少網(wǎng)友拍到超大藍綠色流星。“一瞬間還以為是煙花”;“火流星亮度這么高,難怪有人誤報UFO”;網(wǎng)友們在社交平臺分享著激動心情。南京、杭州等地網(wǎng)友同樣捕捉到 “火球” 身影,蕭山等地市民拍到 “火球” 帶著亮光快速穿過云層。浙江浦江網(wǎng)友反饋 “有巨響,窗戶都震了”。

這顆火流星的亮度達到-5等,超過滿月亮度,其藍綠色光芒尤為罕見。專家解釋,顏色源于流星體中的鎂、鎳等金屬元素燃燒,以及大氣中氧原子受激發(fā)光,并非流星本身的顏色。紫金山天文臺專家王科超指出,火流星與普通流星的核心區(qū)別在于尺寸和亮度——其母體通常超過1米,而普通流星多為毫米級碎片。這顆流星體在距地面約30公里處發(fā)生空爆,最終完全燒毀,未形成隕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觀測的“天時地利”極為罕見:晴朗天氣、傍晚黃金時段、近乎垂直的墜落角度,共同成就了這場視覺盛宴。天文愛好者推算,其可能源自小行星帶,與地球軌道意外交匯,概率很小,能遇到真是幸運。

盡管這顆火流星未造成危害,但專家提醒其背后暗藏風險。上海天文館施韡指出,直徑超過10米的類似天體可能引發(fā)類似2013年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的爆炸事件,造成千人受傷。中國科學院隕石專家張寶林補充,全球目前僅能監(jiān)測約40%的潛在威脅小行星,攔截技術仍處于試驗階段。

此次事件還暴露公眾天文知識的盲區(qū)。許多網(wǎng)友誤將火流星顏色歸因于“外星科技”,實則可用高中化學的“焰色反應”原理解釋;部分人堅信隕石具有輻射危害,事實上隕石在落地前已冷卻,普通球粒隕石并無放射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火流星的絢爛,既是宇宙物質(zhì)的悲壯謝幕,也是地球文明的偶然饋贈。當網(wǎng)友為“許愿是否靈驗”爭論時,科學家已在分析數(shù)據(jù),推演下一次潛在威脅;當自媒體追逐流量時,AI工具正悄然改變科普傳播的形態(tài)。或許,在算法與流量統(tǒng)治的時代,人類仍需保持對未知的敬畏,以及對科學探索的赤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