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最大的黑馬,一定是小米。

僅第一年造車,就交付了136854臺SU7,不僅如此,還手握10多萬訂單沒有交付,真正的一車難求,這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史上,甚至是中國汽車史上都是奇跡。

也因為小米汽車的火爆,所以小米去年的市值也是狂飆,從3月份的4000億左右,一度漲到1.4萬億,漲了2倍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按照小米的財報,2024年,小米汽車這一塊,收入是328億,毛利率高達18.5%,但前期投入太高了,所以最終虧損了62億元人民幣,這樣簡單計算一下,平均每賣出一臺車虧損約4.53萬元,每臺車平均收入23.97萬元。

不過大家都認為,在2025年,小米很大概率會實現(xiàn)盈利,不會虧錢了,畢竟在3月份的時候,小米汽車交付量達到了2.9萬輛以上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事實上,2024年,除了小米之外,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有另外一匹黑馬,只不過這匹黑馬情況有點特殊,所以不能用常規(guī)的眼光來看。

那就是華為智能汽車業(yè)務,華為的模式是自己不造車,只與合作伙伴一起造車,前后推出了問界、智界、尊界、享界,統(tǒng)稱這鴻蒙智行。

2024年鴻蒙智行銷量也高達444956輛,在眾多造車新勢力當中位居前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華為作為鴻蒙智行的主導方,雖然沒有推出華為品牌的汽車,卻也是大賺特賺。

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yè)務以263.53億元的營收和474.4%的同比增速,成為其年報中最亮眼的數(shù)據(jù)之一。

并且華為智能汽車業(yè)務,在2024年也是首次實現(xiàn)了年底盈利,再也不是只有投入,沒有回報了,真正賺錢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相比之下,華為因為自己不造車,汽車銷售收入,不全是自己的收入,華為只收到鴻蒙智行的銷售服務費,以及其它硬件、軟件等費用。

所以哪怕2024年鴻蒙智行一共賣了44萬多臺汽車,收入也只有263.53億元,每臺車平均收入約為5.92萬元,總收入比小米的328億元還少了64億元左右,相當于平均每天少收入175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