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總字數(shù)約 9500 ,歡迎閱讀
關于寫作
摘要:寫東西這事兒,最好明白自己為什么而寫、怎么去寫、用什么工具寫、從哪兒找靈感。這篇文章分享了我自己的經(jīng)歷和心得,希望能給其他寫作者一些啟發(fā)。01 自媒體的內(nèi)核
自己剛開始寫東西的時候(公眾號),其實經(jīng)過了很多的心理斗爭——我寫的東西有沒有價值?我會不會哪天就沒東西可以寫了?會不會有人嫌棄我的邏輯表述?我的排版會不會很差勁?熟人看到了會不會在心里笑話我......
但事實告訴我:很多東西我們之所以開始去做,要么是有一些難以承擔的后果,要么是有太多想要開始的熱情和沖動,超越了計較得失利害的理性!
顯然,我的選擇屬于后者——我不去寫東西的話,沒有什么需要承擔的后果,反倒每天、每周、每月會多出一些時間來做所謂的“別的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我寫東西的開始,只是因為真的想寫——想去觀察、想去記錄、想去表達、想去鍛煉?。?/p>
這個選擇的過程中我也明白了:理性不是一味的去否認我們的感受,而應該幫助我們?nèi)ダ斫飧惺?/strong>。
一直到后來,我的心態(tài)和對寫東西的理解都有了改變——以前寫東西總想教會別人一些什么,現(xiàn)在寫東西只是想分享一些內(nèi)容——自媒體的核心就是「分享」!
視頻博主是用自己的鏡頭去記錄、分享自己的生活! 文字博主是用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去記錄、表達自己的生活! 播客博主是用對話的多元視角去融合自己的生活! ……
所以,如果你也想做點什么、分享記錄點什么,別去想變現(xiàn)、主題、教育和優(yōu)越感……這些字眼。問自己一句——我真的真的有哪些東西很想很想和別人分享——一句話、一本書、一個餐廳、一件好物、一部電影、一個碎碎念……,如果你有這個念頭,那就開始吧!
做自媒體很簡單——分享就是了!
如果你沒有太好的內(nèi)容和深耕的領域想嘗試,我希望你可以從嘗試寫日記開始。
02 如果想寫日記
寫東西,很多人都是從寫日記開始的,這個過程有很多好處:
讓自己寫出一些東西,沒有太多的限制和要求; 讓自己保持寫東西的習慣,不用擔心靈感枯竭等等困境; 寫日記囊括了很多好習慣——短暫思考、反思、表達; 可以培養(yǎng)自己觀察和感受的習慣,讓每一天都更有痕跡! ……
寫日記的益處已被大量書籍系統(tǒng)闡述,但與其研讀理論,不如直接提筆實踐。最重要、最關鍵的事情,永遠是先開始寫!
只有我們開始去寫、并且能夠持續(xù)的寫一段時間,才會發(fā)現(xiàn)一些針對自己的個性化的問題——晚上寫會影響睡眠!寫太多會耽誤時間!用電腦寫更好保存和瀏覽!有沒有更好用的模版一打開就可以寫得那種……
這些問題提前去了解其實用處不大的,就像我現(xiàn)在一下子告訴你 100 個有用處的思維模型,你大腦會告訴你它們很有用,但你的大腦同樣還告訴你——我無法短期內(nèi)都運用自如!自己沒有踩過的坑,大腦永遠難以建立強有力的神經(jīng)聯(lián)結(jié),自然對某些重要但沒經(jīng)歷過的東西沒那么敏銳、印象深刻。
所以,最重要的是開始去寫!問題會慢慢顯現(xiàn),然后再慢慢解決。
那么,日記可以寫什么呢?
我覺得從寫一件簡單的事情開始,然后從事情-過程-結(jié)果-感想這幾個細節(jié)去展開!這里面可以鍛煉到自己描述事實、表達感受、反思結(jié)果這些能力,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
寫自己今天印象深刻的一件事——開心的、難過的、感恩的……; 寫自己今天頭腦里閃過的一個想法、一個思考,描述清楚; 寫自己今天完成的有成就感的事情,積累自信; 寫自己今天看到了的絕美畫面; 寫自己收到的夸獎,更理性全面的認識自己; ……
寫日記一段時間后,會有許多小問題顯現(xiàn)的——效率上的;排版上的;體驗感上的……
經(jīng)歷了這些階段,我發(fā)現(xiàn)寫作不光是寫內(nèi)容,還需要有好用的工具和平臺來支持創(chuàng)作過程。所以,接下來我想聊聊我用過的寫作工具和平臺。
03 寫作工具分享
前面提到:如果我們想寫一點東西,可以從寫日記這樣一件小事情做起,目的就是降低開始寫作這個行為的阻力和難度,而后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地去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再慢慢去解決。
今天的話題,應該是很多寫作者都會遇到的問題——有哪些好用的寫作工具!
雖說 AI 的加持讓非常多原本就十分優(yōu)秀的筆記軟件更加的優(yōu)秀,市面上主打各種獨家功能——block 塊、雙鏈、無限畫布、大綱、AI 輔助……——層出不窮、各有特色。
但我還是秉承著那句話:事情應該力求簡單,但不應過于簡單!
做事情力求簡單,主要是能夠把注意力最大化的放在所做的事情上,減少流程、儀式、過程…對主體任務的影響;
但為什么不能過于簡單呢?同樣的原因,過于簡單很多時候會無限趨近于簡陋、不完善!
好比于我們想去一個地方吃飯,步行是最簡單、無成本的,但開車過去看起來更能讓人接受。
所以,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的工具,有的很簡單,直接上手就可以;有的需要一些學習成本,大家不要看到簡單的就說“太簡單了,我不要用”;也不要說“太復雜了,我不要學”,這樣的態(tài)度很不正常。就像學會了開車,可以讓我們未來每一次吃飯游玩,來得更高效。
Markdown 語法
我第一個要給大家介紹的,也是最顛覆大部分人的東西,就是一種寫作語法——markdown!
這種語法不同于傳統(tǒng)的 word 編輯、記事本等等富文本軟件,markdown 更能讓我們專注于寫的動作,淡化美化這個行為。
常用的 markdown 語法:
# + 空格 + 內(nèi)容:可以表示幾級標題,一個 # 級別最高、依次遞減 - + 空格 + 內(nèi)容:可以生成項目符號 數(shù)字 + . :可以生成有序列表 ** 內(nèi)容 **:可以讓內(nèi)容粗體顯示 * 內(nèi)容 *:可以讓內(nèi)容斜體顯示 ---:可以生成一條橫線分割內(nèi)容 ……
這些常見的語法,就可以讓我們生成一篇排版挺不錯的文章了。

左側(cè)是編輯模式,右邊是預覽模式——最終呈現(xiàn)的效果。
靈感軟件
靈感總是轉(zhuǎn)瞬即逝的,那么需要我們及時的捕捉記錄,我推薦少楠的 flomo ,全平臺同步,支持所有主流瀏覽器的擴展插件,幾乎包含我們?nèi)魏斡涗涭`感的場合——在外面,隨時隨地用手機寫下來或者語音說出來;在瀏覽網(wǎng)頁時,在擴展插件里也可以隨手一記,非常的絲滑。
而且這個軟件,也是我認為用來嘗試卡片筆記的好伴侶,非常的好用,值得推薦。
寫作軟件
我推薦 Typora ,這個軟件的設計很簡約大方,同時,是我用過的最好的及時渲染軟件,寫作體驗非常的絲滑——所見即所得(編輯的同時可以看到呈現(xiàn)效果)的感覺真的很棒。
并且后期可以搭配圖床軟件 Upic 或者 Picgo 來嵌入永久圖片;搭配 pandoc 更好的給自己的文章打標簽、做引用資料、做導出。
管理軟件
寫的東西一多,就需要管理,我推薦 obsidian 這個軟件,它的編輯體驗沒有 Typora 那么好,但是它的管理功能非常的強大,可以在插件商城里,根據(jù)自身的需求,安裝各種專業(yè)化的插件,實現(xiàn)各項功能。比如一鍵導入微信讀書的筆記、一鍵導入 flomo 軟件里的內(nèi)容、搭配 todo 類型的插件做任務管理、搭配思維導圖插件給文章理清脈絡……
導入微信讀書筆記
總之,這是一款瑞士軍刀級別的 All-in-one (多功能一體集成)軟件,你能想象到的筆記模式、功能,它都可以做到,并且個人功能永久免費。

這個圖譜功能我也很喜歡,可以展示出我們做過的筆記之間的關系,非常的有成就感,也非常實用——對于積累、聯(lián)結(jié)素材非常的有幫助。我個人對于雙鏈功能運用比較少,所以連接比較少。
潤色網(wǎng)頁
Markdown.com.cn 這個網(wǎng)站,可以讓我們在自媒體平臺發(fā)布內(nèi)容前,再做一些美化、潤色,因為這里面有一些基于前端 html 和 css 的主題,挺精美的!尤其是對于公眾號這種不支持 markdown 編輯的大平臺,在這上面潤色一下再發(fā)布,是很不錯的選擇。
工具分享就到這里!說到底,適合自己的工具會極大提升我們的寫作體驗,但內(nèi)容發(fā)布出去收獲的正反饋,對于我們的激勵是其它東西無法比擬的,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讓自己內(nèi)容更容易有人看的小經(jīng)驗。
04 我的內(nèi)容你更愛看
太陽底下無新事是一個古老的哲學概念——意味著這個世界大多、甚至全部的東西都是曾經(jīng)的再現(xiàn)、一個又一個輪回——其實也從某種意義上有點悲劇色彩:我們無論怎樣生活,走過的大抵都是別人已經(jīng)走過的路!
但這又何妨,這并不能阻擋我們每個人書寫屬于自己的七彩劇本——講述好自己的故事。
我發(fā)現(xiàn)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講述好一個道理、一個概念或者一個規(guī)律,最有效、最嚴謹?shù)谋磉_手段是文字,最有效的獲取手段是閱讀!但為什么我有些時候更愿意去看某些內(nèi)容非常相近、但人物性格不同的視頻;還有不同寫作風格和排版風格的博客……甚至接觸這些東西的喜悅,要高于看書!
原因很簡單——當?shù)览砗蛽碛胁灰粯咏?jīng)歷的主人公擦出火花,便成了故事;人類這種動物,大抵是不喜歡被說教的,卻很少有不喜歡看故事、聽故事的。
想讓我們寫出來的內(nèi)容,有更好的「收視率」,請試著把自己當作主人公代入,像講故事一樣,把想表達的東西通過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出去,效果會好得多。
我很喜歡《圍城》這本書,它里面有太多太多的形容和類比**,讓我們很容易對某種有距離感的新鮮事物,一下子產(chǎn)生理解并留有印象,這讓我們本就在講述故事的小說書籍中,進一步的拉近了距離,更加的沉浸投入**。
我也很喜歡一個問題:為什么余華是比羅翔老師偉大的多的作家,但看他們的采訪總覺得羅翔老師要睿智一些?余華老師談吐要“笨拙、隨意”一些?
原因就在于羅翔老師本就是個哲學領域的忠實學徒,再加上他自己錄視頻分享觀點的緣故,自然很多時候面對問題,反應和語言邏輯組織會迅速嚴密很多。但余華老師不是,他一定也是反應迅速且抓住要害的,但他優(yōu)秀小說家這個身份,注定使他不會像羅翔老師那樣去表述——他要用故事的形式去講述自己對于許多事情的理解。這樣一個短時間內(nèi)講出一個好故事的工作體量可是比直白的闡述清楚一個觀點要龐大復雜得多。
所以,想把東西寫清楚、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有關注量,多加入一些自己的經(jīng)歷——講好這個故事!
加油,那些和我一樣愛記錄、愛分享的人。
05 寫作平臺推薦
寫的東西多了,會油然而生一種分享欲,并且愈發(fā)濃烈——感覺自己寫的東西變得可讀性高了、有內(nèi)容有邏輯有深度有樂趣了,那么哪些平臺值得我們?nèi)ラL期堅守、投稿內(nèi)容呢!下面我會給大家?guī)讉€甄選原則,并且推薦一些我目前正在堅守的平臺。
不推薦的平臺
有些平臺,它的定位就不是讓我們專注于文字內(nèi)容編輯和分享,比如以視頻播放為主以及以圖文內(nèi)容為主的平臺(包括但不限于:小破站、dy、xhs),它們有流量,但不適合文字內(nèi)容生存。
不佳的文字編輯體驗的平臺:比如 xhs ,你去看看它的文字編輯體驗有多糟糕——字數(shù)限制、排版以及顯示形式……,都注定了這個平臺很難產(chǎn)出由文字為主體的優(yōu)質(zhì)內(nèi)容。
無厘頭的審核機制**:有時候我們好不容易把想分享的內(nèi)容編輯好了,但發(fā)布出去的時候,發(fā)現(xiàn)因為違反某些規(guī)則限制,僅自己可看了,那種感覺真的太讓人絕望了。存在這些不健全的審核機制的平臺,也不要去接觸。
還有一些其它的標準,我沒有一一列舉出來——反正就是讓我們分享內(nèi)容這個行為阻力太的的平臺,我們可以果斷放棄。
推薦的平臺
首先:簡書這個平臺,我肯定是要推薦的,我非常喜歡它的側(cè)邊欄管理文章的功能,非常的簡潔、清晰;而且,這個平臺本身就是個 markdown 編輯器,可以在設置里把文本格式調(diào)成 markdown 后,一邊編輯、一邊預覽最后的效果;它的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文字,里面有非常多有意思的內(nèi)容,我們可以分享自己的內(nèi)容之余,在里面接觸其他的優(yōu)質(zhì)內(nèi)容。
其次:知乎、少數(shù)派是我非常推薦的兩個平臺,有著絕佳的 markdown 編輯體驗(尤其是少數(shù)派),而且里面的內(nèi)容更加長、更加優(yōu)質(zhì)(前提是我們有自己對于優(yōu)質(zhì)的判斷)。我更推薦我們在這兩個平臺上發(fā)布一些長內(nèi)容、有一些深度的內(nèi)容,因為看這兩個平臺的讀者也是想找這些內(nèi)容的人。這樣做,會對我們自己有個很好的提升,也可以讓自己收獲一波粘性很高的忠實讀者。
最后:公眾號是我推薦的一個平臺,如果只推薦一個,我會推薦這個??!為什么,其實也很簡單——背靠中國基數(shù)群體最大的國民軟件,只要內(nèi)容夠好、持續(xù)更新內(nèi)容,根本就不用擔心流量問題;并且,它的審核機制雖說不是絕對的自由,但比其他平臺成熟太多太多,不會隨意限制內(nèi)容;而且它也比較方便我們?nèi)鬟f、分享自己的好內(nèi)容……更容易讓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收獲反饋感。它的缺點我今天就不提了,因為可以通過其它的方法解決。
提醒
寫東西,有兩件事情很重要——寫和好好的寫。
持續(xù)不斷的去寫是重要的,這是一切的根基。但好好的寫也很重要,決定著我們寫的東西能到達怎樣的深度。
好好的寫,我今天只想提一點——不要成為一個工具控和平臺控——不能讓除寫東西以外的時間占比太大;為內(nèi)容增加太多圖片、視頻、排版美化等等,沒有這個必要——喧賓奪主、過猶不及!!只需要確認 3 種及以下的主題配色、確認標題級別和內(nèi)容主體的字號區(qū)別,非必要不用圖片的這些小原則,就可以了。
06 寫東西的流程
最近這段時間,我基本恢復了日更。當然,是在其它平臺!
倒不是說我要每天都寫出很高質(zhì)量的東西,而是把一個行為固定下來,會讓寫點兒東西這個行為啟動變得不那么難、不那么掙扎!
而且,每天寫點東西,讓自己多多少少總可以思考點什么,把一周左右的小篇幅內(nèi)容,周末整合、潤色一下,就可以成為一篇有邏輯、有觀點、有剖析的可讀性不錯的長文了。這些文章我會發(fā)布在其它的同名(胡拉圖的后花園)平臺(公眾號、少數(shù)派、簡書、知乎、個人Blog…),讓更多人看到!
關于寫東西,我自己折騰了這么些年,文筆、個性化的這些東西暫且不談,但實實在在的在優(yōu)化適合的寫作流這件事情上確實是時刻都在迭代,契合自己。
我一定可以一直寫下去!!給自己加油。
寫東西的話,不同階段,其實有不一樣的流程。拿我自己來說:
第一階段:21 年剛開始寫東西是在公眾號上,總喜歡寫一些自己比較有感觸的話題、不一樣的經(jīng)歷、社會熱點等等內(nèi)容。
那時候?qū)憙?nèi)容,基本就是一口氣寫到底的方式——腦海中有了個想法想要分享,然后就開始抓住這個靈感碼字,最后會產(chǎn)生一篇還算有內(nèi)容的小短文,但并不成熟——主題性、邏輯性、可讀性,都比較一般。而且剛開始發(fā)布內(nèi)容,熱情很高漲,幾乎是日更,所以也沒那么多時間打磨和精進內(nèi)容。
第二階段:其實是日更的熱情褪去的時候,好吧!其實更準確的說,是腦海里沒有什么靈感和話題讓自己有想要去寫點什么的沖動了。這段時候,有意識的不去追求日更,這便是一個很大的轉(zhuǎn)變——寫東西和很多東西一樣,不刻意的興趣和愛好,其實才更能讓自己享受和別人接受!
這段時間我做了幾件事情:
更加嚴苛的挑選自己的信息源:好的書、好的博客、好的 newsletter ……一定要精品;
有意的優(yōu)化自己的靈感記錄、主題積累和寫作流程:遇到好的東西怎么積累下來;
存量到增量的轉(zhuǎn)變:現(xiàn)在看的很多東西其實都是為了怎樣更好把過去懂得的東西表達的更透徹、更科學;
學習了一些編輯器的使用:讓自己的內(nèi)容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綜上,有了這段時間的沉淀,我發(fā)布內(nèi)容的數(shù)量少了,但內(nèi)容的深度、邏輯感、可讀性、排版比過去要好得多,在閱讀量、關注量上,在當時也產(chǎn)生了一些讓我感到開心的文章,算是很強的正向反饋了,超級開心。
最后階段:是我 23 年考研備戰(zhàn)的那一年,刻意地減少了想法、觀念、認知的輸出,更多的轉(zhuǎn)向了生活、細節(jié)、畫面的描繪——就是真真實實的把一周、一個月的有趣經(jīng)歷描繪好,最好達到能產(chǎn)生畫面感的那種文字感受,然后加之一些自己的小思考、自我剖析,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接受度、認可度會好很多。從數(shù)據(jù)和關注量反饋來看,更讓我堅信是這樣。
那段時間我的更新其實是挺穩(wěn)定的,文章類型也開始有了許多種類的試探——日記、周記、月小結(jié)、書籍分享、好聽音樂、電影觀后感、科學小知識……,都讓我嘗試了個遍,也感受到了寫不同類型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樣的細節(jié)、技巧需要注意,有哪些需要重點突出的地方需要用不一樣的手段去表述,是的!我又成長了一次。
正因為有這幾個階段的沉淀和改進,23 年考完研開始,我的寫作流程、風格逐漸形成,帶有個人標簽——你只要現(xiàn)在看過我的文字,再去其他平臺隨意看一看內(nèi)容,遇到匹配的風格,你可能都會一下子認出那就是我——就是這么的有標簽!
希望那些喜歡用文字記錄和表達自己的我們,可以慢慢來!
07 為了什么而寫
我們因為某些推動著自己的力量、但實際不能準確說清楚究竟是因為什么而開始寫作、分享的時候,如果這股暗力量褪去,我們繼續(xù)寫下去要靠什么?就會成為一個主要矛盾、一個等待認真思考的課題!
我為什么而寫?
說實話,最開始停留在想寫點什么東西的時候,幻想了幾乎一切美好——有源源不斷的靈感、有每天規(guī)律的寫作時間、有精美的排版、讓人興奮的閱讀量和粉絲數(shù)、可以產(chǎn)生自己的影響力、賺取一些額外收入……
這就是我還在想我可以寫什么的時候,腦子里的真實想法??傆X得很多東西之所以沒有收獲好的結(jié)果,是因為自己還沒有開始,只要開始了,就會做得好、收獲美好的果實!
但究竟是完美主義作祟——隱隱覺得自己可能做不好、沒準備好才不去開始;還是沒有開始導致沒有結(jié)果,是個值得博弈的話題——這個答案只有自己知道,但社會學的研究和表態(tài)告訴我們,大部分時間真的是完美主義作祟,讓我們不敢開始。
我開始真正的寫東西后,發(fā)現(xiàn)把一些東西寫出來很爽、很放松,這是最直觀的第一感受。起碼在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寫完最后一個句點、伸懶腰的時候,那種滿足感會釋放大量的多巴胺——這個多巴胺,當時我總以為是對我總算寫完了某些東西產(chǎn)生的獎勵,但其實是對這些內(nèi)容發(fā)布出去可能會收獲好的關注的期待——多巴胺給人帶來快樂的本質(zhì)其實是期待的這個過程,反而不是結(jié)果出現(xiàn)的片刻。
這樣一種對于未知的一種偏向好的、美滿的期待,支撐著我寫了很多的內(nèi)容。不好評價這樣一種情況下寫的東西好與不好,起碼外在表現(xiàn)上來看——那段時間的我,是熱愛記錄、享受分享的。
再到最后,其實是考研的 23 年,我對于發(fā)布出去的每篇內(nèi)容還有很高的期待嘛?要說有也是有,但是遠沒有開始那么濃烈了,那維持著我繼續(xù)寫下去的動力是什么呢?或者換句話說:這個時候我是為什么而寫?
實話實說:要說真的是為了熱愛而寫,我覺得很蒼白、沒有太強的說服力!因為我已經(jīng)說過了,這樣一種熱愛已經(jīng)被那種滿懷多巴胺加成的期待一次次的打破而消磨的差不多了,所以這時候支撐著我走下去的,我負責任地說,不是熱愛!甚至有時候?qū)憱|西不再是享受的,反而是感覺很長時間沒有發(fā)內(nèi)容了,再不寫點什么就不太好,像是一種無形的監(jiān)視和責任。
我為了什么而寫:可能是為了向自己和讀者證明,我是個愛寫東西的人!然而這個證明并不那么容易和直觀。
如果有人問你:究竟怎樣才是愛一個人?!我想很多人都會有同一個感受——好像懂、好想會做…,但說不清楚!其實這樣很正常,因為愛一個人這個東西并不是有「固定標準」的東西,而向自己或者別人證明一件事情需要符合很多人的標準、規(guī)則、期待!
雖說很多事情沒有標準答案,但靠近標準答案的回答還是值得參考的——尋找強關聯(lián)的表征去觀察!
愛和性在現(xiàn)代社會中被無數(shù)次的證實是關聯(lián)性非常高的一對組合,一對互相有愛的人,在性生活上大概率和諧美滿;相反,就會差點意思。當然,這只是簡單的充分必要條件的關系,可以從側(cè)面反映出一些端倪,但不絕對。
我的自證也是:我首先給自己貼上了一個自愿貼上的標簽——我開始了寫東西、寫了很多東西、積累了一些讀者、我一直在說寫東西去記錄分享是很美好的……,所以我要去自證的話,最強關聯(lián)的就是更新頻率穩(wěn)定、內(nèi)容質(zhì)量保證!
因為我內(nèi)心對寫東西究竟是怎樣的看法,很多時候我自己都很難描述的清晰、準確,又怎么讓你們相信我的真實想法呢?但看一些強關聯(lián)的外在表征——一個寫了很多年的人、一個挺真實的人、一個不斷自我剖析的人……——大概率也會是一個熱愛、享受寫作的人!往往會靠近那個標準答案,你們說呢?
所以,如果后面有人問我,眼下的自己是為了什么而寫作:不高姿態(tài)的講,為了吸引關注、為了流量、為了收入…都對,但不全面!為了自證我愛寫作的身份,也向讀者證明寫作的益處,才更貼切吧!
工具和平臺雖然重要,但說到底,它們只是輔助。寫作最核心的還是那些讓我們動筆的想法和靈感。那么,靈感從哪兒來呢?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經(jīng)驗。
08 寫作靈感來源
無論你是個想寫東西分享的人,亦或者是個普通人,建議大家都創(chuàng)建一個自己的靈感庫——你可能能篤定自己不想寫作、也不想這樣去分享日?!瑳]錯,我相信!但每個人都不能保證自己是沒有靈感乍現(xiàn)時刻的,當我們有了這樣的時刻,把它們記錄下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相信沒人不喜歡有趣!
在我之前提到的軟件里(obsidian、typora、flomo)任選一個(更推薦flomo),創(chuàng)建一個靈感庫文件夾或者是靈感標簽,這樣的話無論我們什么時候有了一些想法,就可以隨時掏出手機,用文字、語音或者拍照片的方式先簡單記錄下來,后面看到這部分記錄的時候,有興趣或心血來潮把它們記錄、描繪完整的時候,將會非常的享受。
我們有了靈感記錄的手段后,其實更便于我們產(chǎn)生靈感的,是海量的輸入小范圍內(nèi)的知識——有點像刻意練習,在這兒,我暫且叫刻意累積!
我積累靈感和素材的時候,有兩種模式:
最常用的一種是發(fā)散式:我這周也不知道想寫點什么,但是每天愛看點東西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在我散漫瀏覽信息的過程中,比如看到了一篇關于如何搭建個人博客網(wǎng)站的文章,我非常的感興趣,那么可能我就會去其它的技術博客和平臺上檢索有沒有相關的內(nèi)容,以便于我自己可以去實操、完全的搭建好一個博客平臺,也便于我向別人分享如何擁有一個自己的博客網(wǎng)頁的內(nèi)容和經(jīng)驗。
第二種模式是聚焦式:更實用、更高效的一種方法,我腦海中有一些很想分享的主題內(nèi)容時,比如說「在校生如何科學的生活化減脂——飲食篇」、「在校生的每日EDC(Every Day Carry——每天攜帶的物件)」、「關于自媒體寫作的一切」……我會先給它們細分成幾個小版塊,然后這一周每一天都往這些小版塊里去輸入相關內(nèi)容,去吸收、總結(jié)、內(nèi)化、輸出一點自己的內(nèi)容——可以是對于輸入內(nèi)容的總結(jié)、匯聚;也可以結(jié)合自己過往經(jīng)歷、經(jīng)驗去剖析融合。最后每個板塊的內(nèi)容都完善了,再把它們組合成一篇長文,注意邏輯、過渡。
以上就是我自己常用的兩種積累靈感和素材的模式!
那么我們?yōu)g覽、學習、輸入的東西應該從哪里來呢?
這次我就不做具體的推薦了,因為每個人感興趣的東西不一樣,我只講大的原則方向。
善用谷歌搜索、谷歌學術,摒棄一切國內(nèi)的搜索引擎; 很多書不看,不看很多書,書不是很多、看不了很多書; 精選一些個人博客,寫的東西有出處的、有邏輯的; 看文獻,除專業(yè)科研要求外,多看高引文獻,多看歪果人寫的英文文獻; 看視頻學會適應長視頻,學會聽視頻,學會看完知識類視頻做記錄; 閑暇輕松時,可以聽一聽播客(podcast),選自己喜歡的領域,選權威的人物; …… 每個類里,別超過 3 這個數(shù)字,要不然會分散精力。
大家可以從這些內(nèi)容里,尋找自己覺得合適的一樣或幾樣,結(jié)合起來去豐富自己的靈感來源,并且去優(yōu)化一下自己的生活流程,相信對大家有幫助。
但我還是要提 3 個小 tips:
別收藏、別收藏、別收藏!覺得有用的內(nèi)容,就耐心看完;覺得可能有用或者沒用的內(nèi)容,就關閉。
就算你可能有真的覺得很好的內(nèi)容,但真的太長,一次性看不完,那也把內(nèi)容 copy 下來在一個編輯器里,做簡單的刪、減,方便后期再讀,這樣也比直接收藏要好得多。
別 copy 、別 copy 、別 copy !做總結(jié)、做筆記的時候,千萬別直接用別人總結(jié)好的內(nèi)容來代替自己——我知道那種看到別人寫出來的東西就是我想表達的意思的契合感,但直接復制抄襲的行為一定會是我們的很多能力退化!一定堅持自己去描述,可以參考別人寫的,從模仿開始,而不是 copy 、代替。
記得去整理靈感庫!靈感之所以被記錄下來,是因為我們對這個想法有感覺——這是不一樣的東西,起碼于我自己而言!但只是被記錄、不被整合,那就是一堆被遺忘在垃圾堆里的小垃圾,毫無價值。
總的來說,寫東西是個綜合性的活動,需要明確動機、優(yōu)化流程、選對工具、不斷尋找靈感……,但這些標準都是個性化的!通過反思為什么寫、改進寫作習慣、挑選合適的工具、積極獲取靈感,我們能寫得更好,也更享受寫作的過程。
希望我的分享能對你有所幫助,祝大家在寫東西的路上越走越遠。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