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美國所有商品加征34%關稅”進行對等反制,這個新聞,大家肯定都瞧見了。
很多中國網(wǎng)友紛紛大贊,這次咱們確實一點都沒慣著美國。
同時更震驚于美國官方的那個所謂“對等關稅稅率”的計算公式。

猛地一看,似乎還真是挺專業(yè)的。但咱們的央視新聞三兩句話就給“破解”了——簡單粗暴、毫無經(jīng)濟學基礎。
先計算與某一貿(mào)易伙伴的貿(mào)易逆差(即從該國的進口額減去對該國的出口額),然后用這個逆差額除以美國從該國的總進口額,得出貿(mào)易逆差比率。

將上述貿(mào)易逆差比率除以2,作為關稅稅率,但稅率不得低于10%。
簡化后就是下面這個樣子了

按照這個公式,美國從中國進口額:4389億美元,美國對中國出口額:1435億美元。
兩個數(shù)字做減法就是貿(mào)易逆差:2954億美元
貿(mào)易逆差比率:2954 ÷ 4389 ≈ 67.3%
那么關稅稅率就是——67.3% ÷ 2 ≈ 33.65%(四舍五入為34%)。
同理,美國對日本征收的24%,對歐盟實施的20%,也是這樣算出來的。
而且,本次加征關稅最高的,還真不是咱們中國,而是越南——加46%的關稅。
甚至,特朗普的關稅,連企鵝也沒放過,非常的“公平”。

對于美方的這番毫無道理且沒有任何專業(yè)技術含量的關稅制裁,咱們馬上做出了對等反制——中國對美國所有商品加征34%關稅 。
注意,是原產(chǎn)于美國的“所有”商品,對等加收關稅——所有商品,而非專門的某類商品。
這也意味著,美國怎么個玩法,中國立馬跟上,對等加稅。
要知道,美國出口給中國的,像芯片、半導體、航天材料這些有科技含量的東西,幾乎早就禁了。目前排在前面的主要都是初級農(nóng)產(chǎn)品。比如大豆、玉米、棉花等等,其次是石油、天然氣這類的能源,還有一些塑料/橡膠及制品和木材...
很明顯,地球上能出口這些東西的國家,不止美利堅這一個。巴西、澳大利亞、俄羅斯也多的是。
更何況,中國作為一個制造業(yè)大國,原本就是很多國家最大的貿(mào)易伙伴。
這也自然是咱們中國有底氣進行反制的一個原因。

但其他的那些被美國加征了“對等關稅稅率”的國家和組織,就沒這么痛快了。
官方層面上看,無論是歐盟還是日本,都只是在“揚言要反制”,具體執(zhí)行上,還處于內(nèi)部互相扯皮階段。
加拿大倒是搞了個加征25%的提案,但目前還在國會討論中。另外那個給特斯拉征100%關稅的說法,只是網(wǎng)傳而已,沒有任何官方表態(tài)。
總之,這群發(fā)達國家政府層面的反應主要是——雷聲大雨點小,光吵吵,不動手。用的措辭也多是“不排除”、“正在考慮”、“或?qū)ⅰ?...且集中在某幾個重點領域,而非“所有美國商品”。

它們民間的表現(xiàn),倒是非常值得品一品。
大致上是:
歐盟、加拿大:干的好,中國很有執(zhí)行力;
越南、泰國、墨西哥:中國很牛,羨慕;
日本、韓國:最開始的時候,新聞媒體非常默契的都沒怎么報道(特別是這段時間的韓國),只裝作沒看見。后來網(wǎng)絡上傳開后,日韓網(wǎng)民們也紛紛認為,自己的國家應該趕緊做點什么,不能一直這么慫。尤其是日本,感覺還是得掙扎著硬剛一下。

印度的態(tài)度就很有意思了:竟然暗中有些竊喜。
一方面是,美國對印度商品加收26%的關稅,這個數(shù)額不低,說明印度很厲害,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另外則是,特朗普對印度服裝制造業(yè)的南亞競爭對手——孟加拉國、斯里蘭卡也搞了非常厲害的關稅制裁。這么一來,印度或成為這一賽道的受益者。

當然,咱們還是重點說說特朗普的鐵粉,一些美國紅脖子們是怎么想的。
畢竟,這可是懂王一大的基本盤。如果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不認可的話,如今的美國政府是不會這樣做的。

雖然咱們經(jīng)常嘲笑這群美國人受教育水平低,腦子不靈光,但有關這件事情,紅脖子們還是能預測到一些明顯影響的,即——以后買東西,肯定會比現(xiàn)在貴。
那么,在他們樸素的邏輯里,既然外國貨也貴,美國貨也貴。當兩個東西的價格差不多的時候,甚至國貨更便宜了,那美國人就會主動去買美國貨了。
這樣一來,美國制造業(yè)將會重煥發(fā)活力,這不就人人有工作有奔頭了嗎?
有關上述想法,大家可以搜搜那個視頻,一個普通美國紅脖子大叔,以打火機為例,來表達他自己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支持。

他在視頻里拿了個金屬打火機(底下的評論推測,這個打火機看起來好像類似zippo之類的“名牌”,不是平價貨)
他說,這樣的打火機美國產(chǎn)的話,原本要賣25美金。
后來,有了進口貨,只賣20美金。這20美金里面可能有5美金是被美國進口商賺走了,然后15美金就跑美國國外去了。
加了關稅以后,那么20美元的進口打火機可能就得賣到30美元。這樣的話,美國消費者自然會選擇購買美國國產(chǎn)貨,而不是進口貨了。
之后美國廠子都活了過來,美國人人有工作,福利什么的也會好起來了...
這不就是——美國再次偉大啊。

只是,這大叔還是沒捋順清楚這幾件事情。
首先,你拆開這個打火機,可以肯定,里面的大部分元件都不是美國本土生產(chǎn)的。
你想把整個打火機產(chǎn)業(yè)鏈留在美國,首先得建立這些供應鏈。這可不是吹口氣它就能自己冒出來的。需要專業(yè)人才和工程師,而美國人都去學商科了,只有移民還在學科學,但移民又都被特朗普趕走了。
此外,現(xiàn)在售價25美元的打火機的價格構成大概是:中國制造出廠價15元人民幣(2美元),貿(mào)易商利潤及運輸成本(3美元),美國國內(nèi)分銷商分10美元,美國零售商分10美元。
如果你想全產(chǎn)業(yè)鏈在美國生產(chǎn),光成本就要翻上5到7倍,到了25到35美金,再加上中間環(huán)節(jié),你猜猜零售價格會是多少?100美金還差不多,何止是貴了5元10元…
全套制造業(yè)要按美國工資搞起來,那物價那得多高。

更何況,發(fā)展工業(yè),需要大量受過專業(yè)教育培訓,擁有組織紀律性的產(chǎn)業(yè)工人。
如今美國群眾的平均勞動素質(zhì),早已不復從前了。
你就看那些蹣跚地扭動著肥胖而油膩的身軀,加減乘除都捋不清的美國基層民眾,他們是否還能像自己的前輩那樣,成為美國制造業(yè)流水線上的吃苦耐勞、技藝精湛的合格產(chǎn)業(yè)工人呢?

就說當年曹德旺去美國建廠,選工人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能用的幾乎都是白人老頭,很多中年人根本不會使電腦,打字都是兩個指頭的“二指禪”。
對了,別忘了工會的存在
那個曹德旺和馬斯克都極力排斥的美國工會。
可以說,屬歷史悠久,勢力強大的美國工會,發(fā)展到現(xiàn)在,早就變了味,成了美國工業(yè)的“毒瘤”。
當代美國,有一個常見的現(xiàn)象:工會越強大的公司和行業(yè),往往效率就越低下、服務態(tài)度就越差,產(chǎn)品也越不靠譜。

典型的就說波音公司。
一些組裝飛機的操作工吸食大麻都沒人敢管,上級領導更是假裝看不見。
這么一來,什么波音飛機艙門不翼而飛、波音飛機輪胎掉落、波音引擎起火等“事故”似乎也就此大致能解釋通順了。

所以呢,美國的紅脖子們還是要多多放眼看世界,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國家是不是也有問題。
但凡過過腦子也應該能想明白,制造業(yè)轉移到了中國和海外,美國其實是在占便宜薅羊毛。美國人覺得美利堅不如以前那么“偉大”了,主要是他們國內(nèi)目前出現(xiàn)了嚴重的分配問題和其他亂象。
最后,還是那句老話,內(nèi)病外治,通常都不會有好結果的。
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和改編!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