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不是手搓出來的,都是由設備制造出來的,而制造芯片的設備,被大家稱之為半導體/芯片設備。

并且與其它設備不一樣,芯片設備與工藝是對應的,其精度也決定了芯片的精度。

比如光刻機、刻蝕機等,均是對應14nm、或28nm、或10nm、5nm這樣的芯片,并不是一臺設備,就可以覆蓋全部工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芯片設備的先進程度,也決定了芯片制造的先進性和產業(yè)競爭力,決定了能夠制造出什么樣的芯片。

那么問題來了,目前如果我們不對外采購這些芯片設備,全部采用國產芯片設備,能夠制造多少納米的芯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近日,有機構將芯片制造的主要設備進行了梳理,然后標注了國產設備達到的工藝節(jié)點。

如上圖所示,淡黃色部分是已經規(guī)模量產,且工藝覆蓋到的,而表格中標注企業(yè)的,代表著已經有企業(yè)在這個工藝節(jié)點推出了產品,技術已經覆蓋到了。而沒有標注的,自然就是沒有推出相關產品的。

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光刻機是特例之外,在28nm階段,幾乎全部覆蓋到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在14nm領域,也有很多企業(yè)實現(xiàn)了覆蓋。而最先進的是中微的刻蝕機,已經實現(xiàn)了5nm芯片的覆蓋,專業(yè)機構認為,到2025年,除光刻機外,14nm的設備,國產可以全部覆蓋到。

至于光刻機,確實是老大難的問題,不要說14nm,連28nm,65nm,都沒有確切的消息已經實現(xiàn)了覆蓋。

在芯片制造上,其實最終的水平,取決于最短的那真板子,也就是木桶理論,所以,目前真正最嚴峻的設備,還是光刻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只要我們光刻機有突破,不說EUV,只要能夠搞定浸潤式DUV,實現(xiàn)到7nm,那我們我們就幾乎不用擔心什么設備卡脖子了,因為國產設備已經夠先進了。

而按照機構的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芯片設備市場的規(guī)模約為380億美元,而2026年也會有360億美元,一直排名全球第一。

可見,只要國產設備水平上來,不僅可以減少依賴,還能每年減少幾千億的進口,所以真的要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