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愛情是大腦,這個認知中樞產生的神經反應活動,那么它對我們的作用,肯定不限于精神。所以,在這一部分中,我們來聽聽卡喬波為我們講解,愛情對于人類身心健康的巨大影響,愛,或者說親密關系的力量,不僅能為我們帶來精神上的安全與幸福感,甚至能夠幫助我們受損的身心功能痊愈。比如,當卡喬波在瑞士日內瓦大學醫(yī)院神經內科工作時,有一天,她迎來了一位特殊的病人,名叫胡伽特,71歲。老太太是一位知名的瑞士女畫家、設計師。一天下午,胡伽特和往常一樣,開車去丈夫的畫室,準備接他下班,但是,就在剎那間,這條她走過無數(shù)次的路線忽然變得完全陌生,胡伽特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在慌亂之中,胡伽特開車撞上了公路環(huán)島,隨后就被送進了醫(yī)院:初步檢測報告顯示,老太太在開車時,在她的右腦頂葉部位,突然發(fā)生了一次中風。

住院后,胡伽特康復得倒是很快,但是,在某天早晨,大夫和護士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胡伽特的視力出現(xiàn)了問題,具體來說,是她的視野里,只能呈現(xiàn)右半邊的視野??▎滩ㄔ\斷說,這種奇怪的病,叫“左側空間忽略癥”,原因并非左眼球和附帶的視覺神經受到了損傷,而是一種心理盲視,罪魁禍首,是老太太中風引發(fā)的右腦頂葉功能失調,從而導致病人的視覺神經系統(tǒng),雖然能夠感受到視野中的左側部分傳遞來的信號,但這些信號到達額葉部分時,卻被額葉告知,無法識別。為了促進病人右腦部分的康復,卡喬波按照現(xiàn)有的治療方案,鼓勵胡伽特多畫畫,希望能夠對右腦認知系統(tǒng)產生足夠的正面刺激,但很遺憾,很長一段時間里,老太太的畫作無一例外,都是“半張畫”,人物沒有左側的身軀,風景也只有右側的部分,這讓卡喬波和胡伽特都陷入了沮喪和焦慮。于是,卡喬波換了一個思路,在老太太對著實物臨摹作畫時,她拿出一面鏡子,鼓勵胡伽特利用鏡子中反映的圖像和對稱原理,把畫作中缺失的左半邊補全。慢慢地,胡伽特的病情開始有所好轉,能夠辨認出左側視野里的一些物體輪廓;但是,卡喬波發(fā)現(xiàn),有一樣道具,在病人的視覺恢復訓練中起到了顯著的加速作用,那就是胡伽特家人的照片,尤其是她的丈夫和孫子:如果把這些照片放在老太太左側視野里的位置,那么老太太辨認的速度就變得明顯加快。胡伽特自己也說,在康復中,自己左側視野中,首先出現(xiàn)的是一些模糊的輪廓和斑點,然后是一些如同馬賽克一樣,帶著顏色的條狀物,最終才是如同往日一般正常的景象。在痊愈后,胡伽特充滿感恩地說,是自己對丈夫和家人的記憶和愛,幫助自己戰(zhàn)勝了病魔,所以,愛是有痊愈功能的神奇魔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卡喬波解釋說,這種魔法的背后,實際上是腦科學最近幾十年來的新發(fā)現(xiàn):人類大腦神經被證明有強大的可塑性。簡單來說,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連接狀態(tài)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原有的連接可能斷開,而斷開的連接也有可能恢復。更重要的是,人類的各種認知行為,是多個腦區(qū)協(xié)同作業(yè)的產物,當損傷出現(xiàn)在某個區(qū)域時,人類可以嘗試對損傷區(qū)域和其他相關區(qū)域進行刺激治療干預,來促進損傷的痊愈。具體到胡伽特的康復案例,其中的原理就是:人類與親密伴侶或者家人的情感聯(lián)結,使得我們的核心腦區(qū),能夠更敏感地感覺到與他們相關的信息,從而持續(xù)激活大腦負責情緒反應,學習的邊緣系統(tǒng),間接恢復頂葉的功能。這就好比,我們有個親戚,或者朋友,想減肥,但我們自己勸不動他,于是,我們就采取一個迂回戰(zhàn)略,給他推薦了一位認真盡責的健身教練。這位教練通過制定合理的訓練方案食譜,并不斷督促他來健身房鍛煉、上課,最終讓他減肥成功。

不過,卡喬波也警告我們,失去愛情給我們身心帶來的創(chuàng)傷與打擊,它的威力,和愛情帶來的滋養(yǎng)與療愈,幾乎一樣大。簡單來說,對于我們的大腦來說,愛情也是一種上癮行為,能不斷激發(fā)大腦中的獎勵回路,通過分泌激素讓戀愛中的情侶切切實實地感到愉悅,所以,一旦中止,自然也會由于戒斷反應,帶來刻骨銘心的痛苦,這種痛苦源自杏仁核等腦區(qū)的應激反應。通過核磁共振掃描,科學家發(fā)現(xiàn),失戀的人所感受到的痛苦,相當于親人離世,或者肢體受損帶來的疼痛。

這種傷害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多大呢?卡喬波在書里列舉了一些醫(yī)學研究帶來的數(shù)據(jù),例如,對于有心臟疾病史的人來說,伴侶去世后的幾天里,心臟病發(fā)作的風險,是平時的20多倍。對于成年人來說,親密伴侶與自己分手后,孤獨生活的狀態(tài)也會引發(fā)各種身心問題,從抑郁癥、睡眠失調到糖尿病、消化系統(tǒng)紊亂等等。這是因為,悲傷和孤獨讓我們的杏仁核過度活躍,持續(xù)報警,而負責調節(jié)自我認知的前額葉皮質則不再活躍,無法有效引導我們回歸正常的生活。當然,對于卡喬波來說,她經歷的痛苦,比尋常的戀人分手更加劇烈。在和約翰度過了四年幸福的婚姻生活后,一場巨大的變故降臨了,約翰被確診患上了惡性腫瘤,在妻子的支持與關愛下,約翰和病魔不屈不撓地斗爭了三年,最終于2018年5月,不幸逝世??▎滩ㄕf,在約翰剛剛去世的日子里,自己變成了一個破碎的人,生活也失去了意義。她曾經想用自己掌握的神經科學專業(yè)知識來自我療愈,卻發(fā)現(xiàn)壓根讀不下去,那些書籍和文件變成了一行行冰冷晦澀、毫無意義的文字。同時,卡喬波也失去了食欲和睡眠,在約翰去世后的短短一個月內,她的體重減少了足足9公斤。

科學研究表明,在喪失親近之人后,我們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走出“悲傷的迷霧”,逐步回歸正常生活,從6個月到1年不等。然而,有少部分人,他們因悲傷而導致的破碎狀態(tài)會延續(xù)更長,從而使身心受創(chuàng)的程度大大增加,比如在未來罹患某些致命性疾病,比如阿茲海默癥。實際上,長期悲痛對大腦的傷害,程度能和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相提并論。但是,幸虧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有效的預警裝置,那就是孤獨感。如果在失去一段親密關系之后,你的感受里除了悲痛、憤怒、不甘,又涌現(xiàn)出了孤獨,這就是大腦在向你發(fā)出警告,為了避免更進一步的身心受傷,你該勇敢地邁出步伐,讓生活恢復正常了??▎滩ɑ貞浾f,自己就是在孤獨感的警告下,嘗試讓自己走出來。擺脫悲傷,重建生活的第一步:是體育鍛煉。因為它能轉移人的注意力,促使大腦分泌四大“快樂激素”,也就是內啡肽、多巴胺、血清素和催產素。于是,卡喬波給自己請了一位體能教練,每天堅持跑步9公里,隨后,她又開始練習網(wǎng)球和跳傘。

一轉眼,時間來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流行??▎滩ㄉ磉叺暮芏嗳耍捎诟綦x,無法與自己的愛人或者家人團聚,從而陷入了孤獨和痛苦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卡喬波結合自己的經歷,為他們提出了一套簡單有效的自我療愈方法,包括“感恩”“互惠”“利他”“選擇”以及“享受”??▎滩ò堰@5個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放在一起,于是把它起名為“Grace療法”;由于類似的自我療愈方案在我們得到聽書的許多本心理學解讀中都出現(xiàn)過,我就在這次解讀的結尾為你簡單介紹一下。感恩,其實類似于給自己定損,讓自己不再沉溺于損失而悲傷。為了從悲傷里走出來,我們可以靜下心盤點一下,自己的生活中還依舊擁有哪些東西,使我們能夠正常維持生活;同時,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人在關愛我們,對我們提供哪些支持。這樣做,能夠讓我們提升主觀幸福感,停止因夸大自己的損失而帶來的恐慌。

互惠和利他這兩項,內容都差不多。簡單來說就是,為了讓我們自己擺脫孤獨與無助,我們可以選擇勇敢走出家門,去幫助那些身邊同樣孤獨,需要關愛的人;或者更進一步,加入各類慈善義工團體。這樣一來,我們在向外給予關愛的時候,也讓自己融入了一個更大的社交網(wǎng)絡,獲得了價值、榮譽與歸屬感。第四個項目,叫選擇。它的意思是,在悲傷和孤獨中的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小事,比如改變自己的日常安排,來重拾對生活的掌控感。最終,我們意識到,我們并沒有被孤獨包裹、操控,而是我們因為自己的損失和悲傷,選擇了孤獨;既然如此,我們也有能力和勇氣,拒絕孤獨。最后,我們還可以通過“享受”來擺脫孤獨和悲傷。當然,這里的享受,并不是簡單的通過消費來獲得感官上的快樂,而是去做一些能讓你全情投入,能夠達到心流狀態(tài)的事情,來擺脫悲傷的控制。比如卡喬波,就以體育鍛煉和恢復學術研究工作作為抓手,慢慢讓自己走出了愛人去世后的過度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