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的30萬大軍被圍困,風(fēng)雪交加,饑寒交迫,士兵們餓得連槍都拿不穩(wěn)。

戰(zhàn)壕里,凍死的、餓死的,躺了一片。

眼看著國軍已經(jīng)到了絕境,解放軍這邊卻做出一個讓所有人都驚掉下巴的決定——送肥豬過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不是在開玩笑。

粟裕下令,讓人抓幾頭肥豬,送到國軍陣地。

參謀們都愣住了,這種時候不是該加緊進攻,把他們一口氣吃掉嗎?怎么反而給他們送吃的?

粟裕沒多解釋,只是悠悠地說了一句:“照做。

國軍士兵看到送來的肥豬,眼睛都直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是怎么回事?敵人不是應(yīng)該恨不得我們餓死嗎?

這批豬送進去沒多久,國軍陣地的氣氛就徹底變了。

2

1948年,解放戰(zhàn)爭進入決勝階段。

國共兩軍在淮海一帶展開了一場決定中國未來的大戰(zh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國軍的裝備先進,兵力雄厚,但后勤補給跟不上。

而解放軍雖然武器不如人,但靠著老百姓的支持,糧草充足,戰(zhàn)斗力旺盛。

杜聿明手里的30萬大軍,是國軍在淮海戰(zhàn)役中的最后希望。

這支部隊如果能沖出包圍圈,戰(zhàn)局還有回旋的余地。

可問題是,他們已經(jīng)被困太久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開始,杜聿明還能指揮部隊突圍,可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

解放軍的包圍圈越來越緊,國軍的士氣越來越低。

等到冬天真正降臨,戰(zhàn)場上的情況徹底變了。

3

大雪封路,糧草斷了,國軍的日子難熬得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杜聿明手下的士兵,已經(jīng)多久沒吃上一頓熱飯了?最開始,他們還能分到一點干糧,后來,連馬都殺了吃。

可30萬人,幾匹馬能頂多久?等到馬肉也吃完,士兵們開始啃樹皮、挖野草,甚至有人把皮帶煮了吃。

空投補給?蔣介石倒是下了命令,可天氣惡劣,飛機根本靠不近。

有時候,好不容易扔下一批物資,還沒等大家分,就被餓瘋了的士兵搶個精光。

為了搶點吃的,國軍士兵甚至開始互相殘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時候的國軍,已經(jīng)不像是一支軍隊,更像是一群被逼到絕境的難民。

4

粟??吹竭@一切,心里已經(jīng)有了主意。

消滅一支軍隊,不一定要靠槍炮,把他們的士氣拖垮,比正面硬拼更管用。

于是,他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決定——送豬過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解放軍的日子好得很,老百姓拼命支援,糧食肉食都不缺。

粟裕就讓人挑幾頭大肥豬,活蹦亂跳的,送到國軍陣地附近,讓他們看看,解放軍每天吃的是什么。

果然,豬一送過去,國軍士兵的眼神就變了。

本來已經(jīng)快要絕望的隊伍,突然炸開了鍋。

他們吃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們每天吃肉?

我們餓得快死了,他們還能送豬過來?

本來還能硬撐的士兵,看到這種對比,心態(tài)瞬間崩了。

5

士兵們餓得快瘋了,看到豬肉,忍不住吞口水。

可更讓他們絕望的是,這意味著解放軍的日子好得很,而他們呢?連活下去的希望都沒有。

從那天起,越來越多的國軍士兵開始偷偷往解放軍陣地跑。

起初只是三三兩兩,后來,成片成片地投降。

士兵們心里明白,繼續(xù)待在國軍陣營里,只能活活餓死。

可投降呢?能吃飽飯,能活下去。

國軍高層想攔,可怎么攔得???一個連的士兵跑了,另一個連的士兵就更不愿意待著。

等到天晴,國軍的戰(zhàn)斗力已經(jīng)徹底崩盤。

6

杜聿明還想做最后一搏。

他調(diào)集剩下的兵力,準備再拼一次。

可問題是,士兵們已經(jīng)沒心思跟著他拼了。

長官,我們還能撐多久?

再不突圍,就都得餓死。

可問題是,就算突圍又能去哪?南京不會派援軍,空投物資跟不上,士兵們餓得連槍都拿不穩(wěn),談什么戰(zhàn)斗?

結(jié)果,解放軍一發(fā)動總攻,國軍陣線直接崩潰。

杜聿明的指揮部被攻破,他本人也被俘。30萬大軍,就這么沒了。

7

戰(zhàn)爭,靠的不只是槍炮,更是人心。

杜聿明的部隊不是輸在武器上,而是輸在了士氣上。30萬人,不是被一場戰(zhàn)斗打垮的,而是被饑餓、寒冷和絕望拖垮的。

粟裕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會用一頭豬,徹底瓦解了國軍的戰(zhàn)斗意志。

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不只是解放軍的勝利,更是人民的勝利。

沒有百姓的支持,解放軍不可能撐到最后。

而國軍呢?裝備再好,兵力再強,可一旦失去了后勤,士兵們連活都活不下去,還怎么打仗?

這仗打完,國共兩軍的局勢徹底逆轉(zhuǎn)。

剩下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沒有什么懸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