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速才225,也沒多快呀。”
近期,大連的凌晨一輛小米su7的飆車火了,里的車主駕駛著小米su7,或許是為了在朋友面前威風一把,車主直接提速到225公里每小時!然而車上的其他人非但不制止,反而繼續(xù)刺激車主“這也沒多快”。
要知道當時路上的限速僅為100公里每小時,然而車主卻提速到了225公里每小時,這已經(jīng)屬于嚴重超速了。

而且小米是有著“駕駛安全保護”的最多只能開到140,車主開到了225,那不就顯得這個功能形同虛設了嗎,更何況距離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的陰影還未散去。
高性能的SU7本該是科技的驕傲,可為什么它總跟“危險”掛鉤?這背后,是速度的誘惑,還是安全的缺位?
超速駕駛事件背后的驚心動魄
近日大連的一條東快路,在限速100公里每小時的路段,一輛小米SU7 Ultra卻不按規(guī)定行駛,2秒鐘從60飆到100公里每小時,9秒鐘后,速度表穩(wěn)穩(wěn)指向225。
當時正在夜晚視線相對較差,對面車道的燈光時不時閃過,然而里,車內(nèi)屏幕上的數(shù)字還在不斷躥升,就在這時候,突然對面的車燈晃到了車主,車主似乎才回過神來,速度稍微緩了點,但到結(jié)束,儀表盤上還在150公里每小時。

這不是孤例,今年3月初,一段更夸張的流傳開來:一輛小米SU7 Ultra在城區(qū)夜里,時速更是達到了303公里每小時!在這樣的城市道路上,限速最快才70公里,303公里已經(jīng)屬于相當嚴重的危險駕駛了。
無獨有偶,在3月24日,一位車主深夜提速到178公里每小時,為了追求刺激而超速行駛,結(jié)果直接撞上了電動車,萬幸沒有人喪命。
對這場事故,有專家表示:這么高的速度,只要方向盤稍微抖一下,剎車晚踩半秒,那事故的危險程度就會比如今高出許多。

更讓人瞠目結(jié)舌的是大連那次,車里還有乘客,當時的車速已經(jīng)破了200,車主不管不問,可居然連副駕駛的乘客也表示:“沒多快”。
200多公里每小時,這種速度下前方有任何突發(fā)情況都是絕對反應不過來的,車主的這種淡定,到底是為了尋求刺激,還是根本就沒有危險意識?
可能因為乘客的話車主也有點被刺激到了,就里來看,這位車主甚至還想繼續(xù)提速,直到對面車燈閃過,才停下了繼續(xù)提速的想法。
安全的博弈,高性能小米su7的熱議
看著近期頻頻爆出駕駛小米SU7超速的事件,不禁讓廣大網(wǎng)友好奇:小米su7到底有多能跑?官方給出的答案是:SU7 Ultra定位賽車級,極限時速能摸到350公里每小時,普通模式下也能輕松跑265公里每小時。
如果想再快,還可以切換到賽道模式,但這模式有門檻:車得識別出專業(yè)賽道,車主還得先通過線上安全培訓,牢記安全手冊。
聽起來挺靠譜,可現(xiàn)實卻往往不那么理想,跑303公里每小時的那輛車跑的是城區(qū),不是賽道,大連225公里每小時的,跑的也是普通公路。

不是說只有賽道模式可以超快行駛嗎?對此,有懂行的網(wǎng)友猜測:可能是車主用了自定義模式繞過了限速,這么一來所謂的“安全鎖”就形同虛設了。
對此有網(wǎng)友坐不住了,紛紛吐槽:限速不是應該焊死嗎?怎么還能隨便解鎖?其實,小米也有在查補漏洞。
系統(tǒng)更新后,加了個“駕駛安全保護”功能,把最高速鎖在140公里每小時,新車還自帶新手模式,得開滿300公里才能解鎖更高性能。

雷軍在直播里也表示,說SU7 Ultra有地理圍欄,賽道模式只能在特定場地用,可即便如此,也還是難以管控一顆顆想飆車的心。
如果過了300公里的新手期,只要車主一腳油門,限制就形同虛設,盡管技術(shù)再先進,也管不住人性的沖動。
高性能是SU7的賣點,可賣點也可以變成痛點,350公里每小時的潛力聽著很酷,可普通路上,誰需要這速度?對于普通人而言,最快也只能在高速上的快車道跑120公里每小時。
公眾的聲音,對危險駕駛的指責
這些超速一發(fā)布,網(wǎng)上就炸了鍋,大連那段21秒的短片,傳開沒多久就被下架,可看過的網(wǎng)友已經(jīng)不淡定了。
評論區(qū)里,“不要命了”“拿命開玩笑”的評論此起彼伏,有人說,“光看那速度表跳動的數(shù)字,心臟都跟著怦怦跳,生怕下一秒就撞了”。

還有人換算了一下,225公里每小時,每秒60多米,在這樣的速度下,前面冒出個行人,根本來不及反應,303公里每小時就更離譜了,每秒80多米,路邊連個影子都看不清。
輿論的矛頭還指向了小米:小米的車可以跑這么快,限速卻像擺設,是不是也有責任?對此,雷軍回應時語氣誠懇,說會加強地理圍欄。
速度有度,生命無疆
要想別再超速行駛,不單單得靠車主克制,技術(shù)上也得再加把勁,小米su7在限速上的限制要更加強硬一些,不能讓人隨便就能破解。
如今的“駕駛安全保護”是個好方向,可缺點是容易讓人鉆空子,地理圍欄也是個不錯的方向,可問題是:真用起來覆蓋得全嗎?落實的嚴嗎?這都是小米目前所面臨的挑戰(zhàn)。
如今小米SU7的超速風波,激起了許多人對安全駕駛的關(guān)注,大連的225公里每小時,城區(qū)的303公里每小時,撞飛電動車的178公里每小時,這一樁樁的事故,都在提醒著我們。

小米SU7Ultra的車速雖然是其重要的賣點,但對于一眾用戶來說,自身的生命遠遠要更加重要。
希望未來每輛小米SU7開出去,都不是為了證明它有多快,而是帶著滿滿的安全感,把人平平安安送到想去的地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