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雪貝財經第376篇原創(chuàng)文章
作者:周閃閃
寫下《國富論》、被譽為“經濟學之父”的亞當·斯密,人生中的最后一份職業(yè)是擔任海關關稅員。他倡導全球性的自由貿易,但有兩種關稅是可以被接受的:一種是防御性關稅:如果某些行業(yè)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如軍工產業(yè)),適當的關稅保護是合理的;另一種則是報復性關稅:如果外國對本國產品征收高額關稅,本國可以采取對等的關稅措施,以促使對方降低壁壘。
這種指引性理論影響了過去數百年西方國家使用關稅作為武器的正當性。在全球化過去百年的光影交錯中,關稅是一柄雙刃劍,作為治國重器,既是國家護衛(wèi)經濟的壁壘,也是點燃沖突的火星。
僅在過去近一個世紀,重創(chuàng)全球貿易的大規(guī)模關稅戰(zhàn)就已發(fā)生過四次:從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的毀滅性序曲,到1962年美歐雞肉戰(zhàn)爭的荒誕插曲,再到1985年美日貿易戰(zhàn)的金融暗戰(zhàn)、1999年美歐香蕉與鋼鐵的零星對決。毫無疑問,從2018年纏斗至今的中美貿易戰(zhàn)并在過去數天發(fā)酵為全球性的貿易戰(zhàn)將會是第五次,也很可能會是影響最大的一次,耕耘于各行各業(yè)的數以千萬計的企業(yè)命運也可能就此改寫。
所有大規(guī)模關稅戰(zhàn)的來龍去脈、跌宕起伏都各有不同,每一場都以不一樣的方式撕裂了全球經濟肌理。
這些關稅戰(zhàn)因何而起?它們又如何重塑世界?聰明的投資者如何在風暴中覓得生路?本文希望深入追溯這五次關稅大戰(zhàn)的曲折歷程,剖析其多維度影響,并展望最新一輪博弈的未知前景。
壹
毀滅性開端
1930年6月17日,華盛頓的夏日午后,美國時任總統(tǒng)赫伯特·胡佛在白宮簽署《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將超過2萬種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從1920年代的38%猛增至59.1%,創(chuàng)下美國關稅史上的最高紀錄。
這并非深思熟慮的政策,而是1929年經濟大蕭條帶來的恐慌性反擊。那年10月24日的“黑色星期四”,華爾街股市崩盤,市值蒸發(fā)140億美元,標普指數從31點跌至21點,跌幅32%。
工業(yè)生產在隨后一年萎縮27%,匹茲堡的鋼鐵廠煙囪熄火,底特律的汽車生產線停擺。小麥價格從每英斗1.30美元暴跌至0.60美元,堪薩斯州的農場主焚燒莊稼以示絕望。
就是在此境地下,一名名為里德·斯姆特的參議員和一名名為威利斯·霍利的眾議員被憤怒的選民推上風口浪尖,這兩位議員向選民承諾將以高關稅“鎖住繁榮”,他們發(fā)起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并最終獲得胡佛簽署成為法律。
戲劇性的是,法案通過前夕,1028名經濟學家聯(lián)名上書胡佛,警告“貿易壁壘將引火燒身”,經濟學家歐文·費雪在《紐約時報》撰文哀嘆:“這將是災難的開端。”胡佛卻不為所動,他在簽署時宣稱:“這是重建信心的第一步?!睔v史證明,這一步邁向了深淵,被廣泛認為是二戰(zhàn)后那場全球經濟大衰退的開始。
在美國關稅法案公布后,全球報復如暴風雨般襲來。加拿大時任總理理查德·貝內特在渥太華召開緊急會議,怒斥美國“背信棄義”,兩天后對美國雞蛋、木材、小麥等16類商品加征30%-50%關稅,涉及金額2億美元。英國1932年通過《進口關稅法》,對美國機械、紡織品征收20%關稅,倫敦碼頭工人焚燒美國棉花以示抗議。法國則將汽車關稅提高至45%,巴黎街頭爆發(fā)游行,示威者砸毀福特汽車并高喊“美國佬滾出去”。
到1933年,全球貿易額從1929年的360億美元驟降至120億美元,萎縮66%。美國出口額從52億美元跌至16億美元,進口額從44億美元降至12億美元,貿易逆差幾乎歸零。
當然,代價同樣沉重,美國國內經濟經濟幾乎癱瘓:失業(yè)率飆升至25%,1300萬美國人失去生計,通脹率轉為-10.3%的惡性通縮,銀行倒閉潮吞噬了9000家機構,存款蒸發(fā)70億美元。
更為戲劇性的一幕發(fā)生在1932年競選期間,胡佛在底特律演講時仍堅稱“繁榮即將來臨”,臺下饑民卻向他投擲爛蘋果,最終他以壓倒性劣勢敗給羅斯福。
投資者在這場浩劫中掙扎求生。黃金成為避險之王,價格從1930年的每盎司20.67美元升至1933年的26.33美元(美元脫離金本位前),漲幅27%。一位名為托馬斯·拉蒙特的銀行家通過囤積黃金和英鎊獲利數百萬美元,他曾得意地說:“混亂是財富的搖籃?!?,這位銀行家后來成為重組后的摩根大通的董事會主席。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3.3%跌至2.7%,為謹慎者提供微薄但穩(wěn)定的回報??夏岬霞易宓诙蓡T約瑟夫·P·肯尼迪則上演投機傳奇,他在1930年代初以每桶5美元購入威士忌庫存,1933年禁酒令解除后以每桶15美元拋售,凈賺500萬美元,奠定了家族財富基石。
企業(yè)界卻哀鴻遍野。通用汽車因出口銳減,1930年利潤從2.5億美元跌至1932年的800萬美元,股價從73美元跌至8美元,縮水89%;伯利恒鋼鐵公司裁員60%,1932年虧損2000萬美元,瀕臨破產。
華爾街一位經紀人在后來回憶:“每天清晨,交易所像墓地,只有恐懼在交易?!彼鼓诽?霍利的教訓刻骨銘心:關稅戰(zhàn)不僅是經濟的較量,更是信心的崩塌——在這廢墟中,只有最敏捷者得以幸存。
貳
荒誕的雞肉戰(zhàn)爭
1962年10月,世界屏息關注古巴導彈危機時,一場看似荒誕的貿易戰(zhàn)安靜上演。但這一次的貿易戰(zhàn)是歐洲先動手,當時的歐洲經濟共同體(EEC,歐盟前身)為保護本地農業(yè),對美國雞肉征收每磅13美分的關稅,占當時價格的25%,令美國禽肉出口商損失約2600萬美元。
這并非無端挑釁,而是“二戰(zhàn)”后歐洲重建的縮影——法國和德國的農場主抱怨美國廉價雞肉“淹沒市場”,布魯塞爾于是遂祭出關稅壁壘。
華盛頓怒不可遏,但肯尼迪政府內部爆發(fā)激烈爭吵。農業(yè)部長奧維爾·弗里曼威脅辭職,聲稱“這是對美國農民的背叛”;商務部長盧瑟·霍奇斯則要求報復。
1962年12月4日,美國宣布對歐洲大眾汽車、法國白蘭地、荷蘭土豆加征25%關稅,涉及金額與雞肉損失持平。最具笑料的一幕發(fā)生在新聞發(fā)布會上,美國貿易代表團展示一只凍雞,戲稱“它比導彈更危險”。
沖突迅速升溫。美國雞肉對歐出口從1961年的4500萬美元跌至1963年的2000萬美元,降幅55%,阿肯色州的禽肉廠裁員20%。
而歐洲的大眾汽車對美銷量在1963年初下滑10%,從22萬輛降至20萬輛,德國沃爾夫斯堡工廠被迫減產。法國白蘭地出口額縮水15%,波爾多酒商在碼頭焚燒美國國旗,高喊“讓肯尼迪喝他的可樂去吧!”
總體而言,這場“雞肉戰(zhàn)爭”的經濟影響有限。全球貿易額1962年為1350億美元,僅小幅波動,損失不過數億美元。美國通脹率維持在1.2%,失業(yè)率從6.7%降至5.5%,經濟仍在戰(zhàn)后繁榮軌道上。歐洲通脹略升至2%,德國工業(yè)生產增長5%。
1963年7月,經過三輪談判,歐洲經濟共同體將雞肉關稅降至10美分,美國撤銷報復措施。在談判桌上,美國代表團帶來一盤烤雞,戲稱“和平的象征”,德國代表則回贈一瓶萊茵白酒,氣氛戲劇性地緩和。
那一次,投資者幾乎未受波及。1962年,道瓊斯指數從年初的731點跌至6月的535點,跌幅27%,但這歸因于肯尼迪的股市監(jiān)管改革,而非關稅戰(zhàn)。
到1963年底,指數回升至767點,漲幅15%。大眾汽車股價僅跌5%,從115美元回升至110美元。福特汽車1962年收入增長8%,至83億美元,利潤達4.3億美元,股價漲至52美元;通用電氣因家電熱銷,股價上漲12%,至85美元。
華爾街一位交易員回憶:“雞肉戰(zhàn)?我們忙著數導彈,誰管那幾只雞?!蓖顿Y者繼續(xù)押注戰(zhàn)后紅利,建筑業(yè)增長6%,汽車銷量突破800萬輛,消費品如電視機銷量激增20%。
雞肉戰(zhàn)爭證明,小規(guī)模關稅沖突不過是全球化洪流中的漣漪,聰明人懂得過濾噪音,追逐長期繁榮。
叁
美日貿易戰(zhàn):貨幣屠殺
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在“二戰(zhàn)”后的迅猛崛起如一顆耀眼明星,很大程度上刺痛了美國的神經,如21世紀的中國一樣讓當時的美國嗅到了威脅。
1985年,日本對美貿易順差高達496億美元,占美國總逆差的40%。豐田汽車在美國銷量從1980年的58萬輛激增至1985年的100萬輛,市場份額從9%升至15%,底特律的工會領袖在街頭焚燒日本車標,高喊“奪回美國”。索尼彩電和松下錄像機席卷美國家庭,1985年日本電子產品占美國市場的30%。
里根政府怒火中燒,貿易代表卡拉·希爾斯在后來回憶,1983年春,一場白宮會議上,商務部長馬爾科姆·巴爾德里奇摔碎一臺日本收音機,咆哮著“我們要讓他們付出代價!”
同年,美國決定對日本摩托車加征45%關稅,涉及5000萬美元;1987年,其進一步對半導體加征100%關稅,涉及3億美元。
雙方劍拔弩張,直至1985年9月22日,《廣場協(xié)議》在紐約廣場酒店秘密簽署,美國財長詹姆斯·貝克與日本大藏大臣竹下登徹夜談判,最終逼迫日元升值,匯率從238:1飆升至1987年的128:1,升值86%。
日本試圖反擊,卻步步退讓。1986年,豐田、本田接受“自愿出口限制”,將對美汽車出口限額定為230萬輛/年,利潤縮水10%。半導體巨頭東芝裁員10%,1987年虧損1.5億美元,股價從700日元跌至550日元。
關稅戰(zhàn)的真正后果在金融領域顯現(xiàn)。日元升值推高資產價格,日經指數從1985年的1.3萬點狂飆至1989年的3.89萬點,漲幅199%;東京銀座地價翻三倍,每平方米高達20萬美元,地產商高呼“日本無敵”。
然而,這種瘋狂的泡沫在1990年破裂,日經指數跌至2萬點,日本經濟陷入“失去的三十年”,1990-1995年GDP年均增長僅0.5%。美國經濟受創(chuàng)較輕,1987年通脹率升至4.4%,失業(yè)率從7.2%降至5.5%,出口額增長2%,至2500億美元,但貿易逆差仍高達1700億美元。
投資者在這場博弈中大放異彩。日本股市熱潮吸引全球資本,1985-1989年,外資流入500億美元,三菱地產市值翻倍至300億美元。喬治·索羅斯嗅到泡沫氣息,在1989年12月拋售日本股票,轉投美國科技股,1990年獲利20%,他曾戲稱:“泡沫是投機者的盛宴?!庇⑻貭栆蜿P稅保護受益,1987-1990年收入從19億美元升至39億美元,股價從23美元升至40美元,漲幅74%。
反之,日本東芝卻因出口受限和泡沫破裂受創(chuàng),股價從1989年的900日元跌至1992年的400日元,縮水55%。被后來人記住的一幕發(fā)生在1989年東京股市巔峰,一名交易員在電視上高喊:“我們是世界之王!”三個月后,他因破產跳樓。
美日貿易戰(zhàn)揭示,關稅只是前奏,貨幣與資本的暗戰(zhàn)才是主戰(zhàn)場——洞悉者方能勝出。
肆
香蕉與鋼鐵:美歐的零星交鋒
1999年,美國與歐盟因香蕉貿易爆發(fā)激烈爭吵。
歐盟偏袒加勒比地區(qū)香蕉,限制美國公司奇基塔和都樂的市場準入,造成對方損失約3億美元。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佐利克怒斥歐盟“虛偽”,1999年3月,美國決定對意大利羊絨衫、法國奶酪、英國餅干加征100%關稅,涉及3.2億美元。
受傷的總是農民,意大利農民在羅馬街頭焚燒美國國旗,高喊“香蕉帝國滾出去”;巴黎的奶酪商則將美國可樂倒入塞納河。
2002年,被激怒的小布什政府再掀波瀾,以“國家安全”為由,對歐盟鋼材加征30%關稅,涉及20億美元。歐盟反擊,對美國哈雷摩托車、佛羅里達橙汁、肯塔基威士忌加征25%關稅。
布魯塞爾一位官員諷刺:“看來美國的鋼鐵比我們的奶酪更珍貴。”在2002年日內瓦的WTO會議上,歐盟代表摔出一塊美國鋼板,質問:“這威脅了誰的安全?”
這一次的關稅大戰(zhàn)對經濟的影響有限。1999年,奇基塔利潤下滑15%,從1.2億美元跌至1億美元,股價從12美元跌至10美元;全球貿易額增長4.5%,達7.9萬億美元。2002年,鋼鐵關稅推高美國鋼價10%,建筑成本漲5%,但通脹率僅升至1.6%,失業(yè)率維持5.8%。
歐盟鋼企安賽樂米塔爾利潤縮水5%,股價跌至22歐元;哈雷摩托車銷量跌8%,股價從50美元跌至45美元。雙方在WTO激烈交鋒,2003年歐盟勝訴,美國被迫撤銷鋼鐵關稅。全球貿易額在1999-2002年間年均增長4%,損失不過數十億美元。
投資者則波瀾不驚。1999年,納斯達克因科技熱潮飆升85.6%,從2200點升至4100點,微軟股價漲至58美元。2002年,標普500下跌22%,但主因是互聯(lián)網泡沫破裂。
美國鋼鐵公司股價從18美元升至25美元,漲幅38%;亞馬遜從6美元升至2005年的40美元,谷歌2004年IPO首年漲80%。一位華爾街分析師戲稱:“香蕉和鋼鐵?不過是午餐時的談資?!?/p>
伍
2025年篇章:亂世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決定對所有國家大幅加征關稅——這是其“美國優(yōu)先”政策的激進升級,他以史所未見的激進方式試圖對全球貿易秩序重新洗牌,而全球投資者似乎幾乎對此毫無準備。
即便是美國的盟友也都在努力試圖弄清特朗普霸凌式的關稅計劃究竟是怎么回事,因為這已經使美國進口稅率升至一個多世紀以來最高水平,并且沒有任何放緩跡象。
顯然,這是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關稅政策的延續(xù)。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宮簽署301條款備忘錄,對中國34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中國當時的反擊是對美國大豆、汽車、波音飛機加征25%關稅,涉及600億美元。
2019年,關稅戰(zhàn)升級,美國清單擴至2500億美元,中國反擊1100億美元商品。
全球供應鏈震顫,IMF估計,2018-2020年全球GDP損失7000億美元。美國CPI漲0.5%,電視機價格漲10%,失業(yè)率維持3.7%。中國對美出口從5060億美元跌至4180億美元,降幅17%
投資者如履薄冰。2018年,標普500跌4.4%,滬深300暴跌25%。蘋果因供應鏈成本激增,股價從232美元跌至157美元,市值蒸發(fā)3000億美元。黃金價格從1200美元升至2020年的1900美元,漲幅58%。
那一次,越南成為意外的獲益者。該國股市上漲40%,海防港吞吐量增長20%,紡織業(yè)出口增15%。
橋水基金的雷·達利歐減持中美資產,轉投印度,2020年收益率12%。2020年1月,中美簽署“第一階段協(xié)議”,中國承諾購買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標普500反彈至3300點。
2025年,特朗普卷土重來。4月2日,他宣布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征10%關稅,還將在數日之后進一步對其他國家征收更高的所謂“對等關稅”。兩個貿易伙伴歐盟和中國則分別被征收20%和34%的關稅。
特朗普稱這是美國所謂的“解放日”,但這一宣布震驚了全世界,并引發(fā)了全球貿易戰(zhàn)的擔憂。中國4月4日迅速發(fā)起反擊,擬對美國能源、農產品加征對等關稅;歐盟則威脅對蘋果、微軟產品加征20%關稅。
特朗普的關稅計劃引發(fā)全球拋售。美股連續(xù)兩日重挫,英偉達、蘋果公司等科技“七雄”的市值在一個交易日內蒸發(fā)了1.03萬億美元,創(chuàng)下紀錄。第二天,科技股繼續(xù)下跌,“七雄”市值在兩個交易日內蒸發(fā)了逾1.8萬億美元。
道指與納指都從高點下跌20%以上,進入技術性熊市,而亞太很多國家股指出發(fā)熔斷,全球市場的恐慌情緒蔓延。
日本首相石破茂就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表示:對于日本來說如同國難。同一天,特朗普對記者表示,“我不希望看到任何下跌。但有時候你必須吃藥才能治病?!?/p>
無論如何,風暴已至。而這一次,無人知曉終局。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