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兒典故何其多

作者姜維群

西方對蘋果似情有獨(dú)鐘,我們對杏似異常關(guān)注,詩詞典故多與杏結(jié)緣,形容女人的美時也把杏拽來站臺,即使是學(xué)問、功名乃至功德方面的事,也多與杏搭檔。一枚小小的杏,故事為何滿坑滿谷?

杏字在日常用語中有三種指代,一是杏樹,二是杏花,三是杏子。在天津,似乎很少提到杏花,并非因?yàn)?a class="keyword-search" >杏樹少,亦非杏比桃少。天津人很少賞杏花,奇怪吧?天津人說杏必加兒化音,即杏兒。如不信可去試試,說買一斤杏(幸),天津賣家必不知你要買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以杏命名的場所有杏園、杏壇、杏林,分別關(guān)乎功名、學(xué)識和道德。

先說杏園。杏園本是園名,故址在西安大雁塔南,是唐代皇帝賜宴新科進(jìn)士之地。推斷一下,進(jìn)士高榜得中,找個地方喝酒慶祝一下,這個地方選在了杏園。杏本來沒什么特殊含義,但因?yàn)橐粋€有杏樹的園子植入了“金榜題名時”,被賦予了美好的附加值,杏兒一下子“高大上”了。

杏園讓人高興,也讓人惆悵。唐代詩人賈島出身貧寒,早年出家為僧,后還俗參加科舉,榜上無名后專寫一詩記心境:“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鄉(xiāng)。杏園啼百舌,誰醉在花傍?!?0個字寫盡了悲沮之心情:自己落榜之后只剩下空空的錢袋,在都城帝鄉(xiāng)是住不下去了。此時在杏園里,一定是笑語歡歌,那些新科進(jìn)士大醉酩酊在美女身旁。賈島由自己想到他人,杏園雖好,卻是傷心失意處。說到這里,筆者想起來,杏花有一個別名:及第花,及第忘記落第人。

杏壇的得名,是因?yàn)榍f子的一句話?!肚f子·漁父》說:“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备鶕?jù)這個寓言,后人在曲阜大成殿前重新筑壇、建亭、書碑、植杏。北宋時,孔子第四十五代孫在原正殿舊址上筑壇,環(huán)植杏樹,“杏壇”經(jīng)明清兩朝“延杏壇一線之傳”,最終成為聚徒授業(yè)講學(xué)的標(biāo)志。

那么杏林呢?杏林確確實(shí)實(shí)是杏樹林。相傳三國時代的名醫(yī)董奉為人善良,治病從不索取錢物。董奉只是要求得病的人小病痊愈后,在他的房前屋后栽上一株杏樹;大病痊愈后,種五棵杏樹。天長日久,杏樹蔚然成林。從此,人們總把醫(yī)生醫(yī)德譽(yù)為“杏林春滿”或“譽(yù)滿杏林”。

杏為世間貢獻(xiàn)了兩種顏色,一是杏紅,二是杏黃。由于色系獨(dú)有,杏紅被喻為美女容色,杏黃成為旗幟的一種,如杏黃旗、杏黃傘。杏用在詩詞中,多是杏腮桃頰、杏臉桃腮,如《西廂記》中描寫月下的崔鶯鶯:“杏臉桃腮,乘著月色,嬌滴滴越顯得紅白。”還有文人借用杏圓圓的形狀,用杏眼形容美女的眼睛,因?yàn)閲艘匝劬Υ笈c圓為美。

正因?yàn)樵娫~大量出現(xiàn)以杏比喻美女之句,才使得本來很單純的詩出現(xiàn)了歧義。如宋人葉紹翁的詩:“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詩寫景明明白白,敘述亦清清楚楚,葉紹翁訪友無人開門,什么都沒看到,抬頭看到紅杏花的枝丫伸出墻外。詩好就好在,用紅杏出墻點(diǎn)出滿園春色。

由于紅杏在唐宋以后成了美女的代名詞,于是紅杏出墻等同于美女出軌。原本一首好詩,被曲解成一個膾炙人口但極不光彩的典故,算不算千古奇冤?元好問有詩:“杏花墻外一枝橫,半面宮妝出曉晴”,沒事;再如“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也沒事。隨著這首詩的普及,紅杏出墻成為此詩的主題,那春色滿園卻被人忽略了。

春天來了,天津有桃花節(jié)、海棠節(jié)、牡丹節(jié),何不弄個紅杏節(jié)?一笑。今說一個小小的杏兒,讓大家以見詩詞之美、典故之趣。(刊于2025年4月7日今晚報(bào)-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