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癥種類繁多,其中胃癌在我國高發(fā)。我國最新癌癥登記數(shù)據(jù)顯示,胃癌占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的第五位和死亡的第三位,嚴重威脅著人民生命健康。
胃癌雖然可怕,但它并不是由正常胃黏膜細胞“一躍”變成癌細胞的,在胃癌真正找上門之前,我們的胃其實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一系列變化。
胃在癌變前
都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胃由正常黏膜細胞轉變?yōu)榘┠[是一個多步驟癌變的進程(Correa模式),即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上皮內瘤變→浸潤性胃癌。
慢性淺表性胃炎
這是胃黏膜“小叛逆”的階段。胃黏膜,就像是胃的“皮膚”,本來應該是光滑、健康的。但如果它開始變得“叛逆”,比如發(fā)炎、腫脹,這就是胃炎。這時候,你可能只是偶爾覺得胃有點不舒服,或者吃多了會脹痛。
慢性萎縮性胃炎
這是胃黏膜“縮水”的階段。病變進一步進展,胃黏膜可能會“縮水”,變得又薄又脆弱,這就是萎縮性胃炎。這時候,胃的消化功能會下降,你可能經(jīng)常覺得吃不下飯,或者吃點東西就胃脹。

腸上皮化生
這是胃黏膜“變身”的階段。繼續(xù)進展,胃黏膜還可能“變身”,變成像小腸一樣的細胞,這叫腸上皮化生。這時胃已經(jīng)在向我們發(fā)出警告,說它快撐不住了。
上皮內瘤變
上皮內瘤變,特別是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進展為癌癥的風險較高。變身的細胞可能會進一步“失控”,開始瘋狂生長,這時候,離胃癌就只有一步之遙了。
浸潤性胃癌
這是胃黏膜“全面失控”的階段。變身的細胞徹底擺脫了束縛,開始深入地“滲透”,突破胃黏膜下層并開始向周圍組織侵犯。此時,胃的“求救信號”可能變得異常明顯,疼痛、腹脹、消瘦、貧血、食欲極度減退等癥狀相機出現(xiàn),提醒我們必須立即采取行動。
哪些癥狀提示
可能有胃癌癌前病變?
胃癌癌前病變很隱蔽,多無明顯體征,上腹部深壓痛可能是需要重點注意的體征。另外患者可能出現(xiàn)一些不典型的癥狀:
1.消化不良和胃部不適,如隱隱作痛、反酸等;
2.進食后有飽脹感;
3.輕度惡心;
4.食欲不振;
5.胃部灼熱感。
胃癌進展期會出現(xiàn)一些典型癥狀,如便血、嘔吐、非特異性的體重減輕、持續(xù)性上腹悶痛、黃疸(鞏膜和皮膚變黃)、腹水(腹腔積液)等。
胃癌容易盯上哪些人?
年齡在45歲以上(含45歲),且具有以下任意一條者屬于胃癌的高危人群,建議定期篩查:
1.長期居住于胃癌高發(fā)區(qū);
2.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
4.一級親屬有胃癌病史;
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鹽、腌制、熏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守護胃健康,從預防做起!
改變飲食習慣
1.多吃新鮮蔬果;
2.控制食用鹽攝入,少吃腌制食物,每人每天攝入食鹽不超過5克;
3.少吃油炸、燒烤、酸菜、煙熏、霉變等食物;
4.限制加工紅肉攝入量(如香腸、熏肉等),增加白肉攝入量(魚、蝦等);
5.規(guī)律飲食,避免暴飲暴食;
6.吃飯要細嚼慢咽,減輕胃的負擔。
養(yǎng)成并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1.戒煙限酒,保護胃黏膜不受傷害;
2.適當運動,控制體重;
3.保持充足睡眠,讓胃有充足的休息時間;
4.保持心情愉悅,避免過度緊張、焦慮;
5.提倡分餐制,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6.發(fā)現(xiàn)幽門螺桿菌感染,要及時治療根除。
定期篩查、早期發(fā)現(xiàn)和治療
推薦上述高危人群進行機會性篩查,篩查方法包括血清學檢查、上消化道鋇餐檢查、內鏡檢查。其中,內鏡及其活檢是目前診斷胃癌的金標準。及早發(fā)現(xiàn)胃部疾病和癌前病變,及早治療。建議到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規(guī)范治療,遵醫(yī)囑定期隨訪復查。
總之,胃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從正常胃黏膜細胞、癌前病變到浸潤性胃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出現(xiàn)癌前病變,不要過分恐慌,但要足夠重視,適當干預,減少或阻止其向胃癌進一步發(fā)展。不要讓胃癌癌前病變悄悄變成胃癌,才后悔莫及。提前預防、遠離胃癌!/健康科普
作者:慢病中心 王寧、王寶華、馮雪菲
審核:吳靜
編輯:楊紫萱、張林林
監(jiān)制:姚建義、于子涵
本文涉及版權圖庫,轉載時請注意,避免侵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