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個美國論壇上,有人拋出了一個問題:“中國既然無法擊敗美國,為何不將重心放在和平與貿易上?”這個問題乍一看挺直白,但細琢磨卻能感覺到其中夾雜著一些對中國的誤解和偏見。說中國“無法擊敗美國”,這話本身就帶著點預設立場,好像中美之間非得拼個你死我活似的。而事實上,中國真有這個打算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何而來的“擊敗美國”?

有人覺得中國想“擊敗美國”,可能是因為近年來中國發(fā)展快,經濟體量大了,軍事實力也上來了,國際上聲音也多了。但翻開中國的官方說法,從領導人講話到政策文件,從來沒說過要跟美國對著干,更別提什么“擊敗”了。

中國講的是“和平發(fā)展”。這話不是空喊口號。中國在2015年聯合國大會上就明確表態(tài):“中國將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這話聽著挺正式,但意思很明白:中國不想搞亂世界,而是想讓自己過得好,順便也幫別人發(fā)展。

2021年,中方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又提了一次“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的是大家一起合作,別老想著誰壓誰一頭。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再往前看,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一直埋頭干自己的事。鄧小平那句“韜光養(yǎng)晦、有所作為”不是隨便說的,當時中國經濟剛起步,國際地位不高,壓根沒心思跟誰爭霸。現在中國強了點,但這套思路沒變。2013年搞出“一帶一路”,就是想通過修路、建橋、做生意,跟沿線國家一起賺錢。截至2023年,已經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加入,投資規(guī)模超1萬億美元。這不是和平發(fā)展是什么?

所以,論壇上這問題的前提就有問題。中國壓根沒想“擊敗美國”,談不上“無法”還是“能”。硬要說“擊敗”,那得先問問,這“擊敗”到底是啥意思?軍事上打一架?經濟上把對方擠垮?還是國際影響力上壓過一頭?不管哪種,中國都沒這心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軍事上:差距不假,但對抗沒必要

說到“擊敗”,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是軍事。確實,美國是世界老大,軍事上沒人能撼動。2022年,美國軍費開支8770億美元,占全球軍費總額的39%,數據來自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

這錢能干啥?11艘核動力航母、800多個海外軍事基地、F-35隱形戰(zhàn)機滿天飛。中國呢?同年軍費2920億美元,排第二,但跟美國比差了一大截。中國有3艘航母,其中兩艘是常規(guī)動力的,海外基地目前也就吉布提一個補給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差距是事實,但別忘了,中國軍費雖少,夠用就行。中國軍隊的核心任務是保家衛(wèi)國,不是全球稱霸。國防部發(fā)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里寫得明白:“中國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边@話不是隨便說的。中國周邊有14個陸上鄰國、8個海上鄰國,地緣環(huán)境復雜,維護穩(wěn)定得花心思。像東海、南海這些地方,中國得守住自己的權益,但從沒說要主動挑事。

再說,美國軍費多,也不是沒壓力。2023年,美國債務超33萬億美元,軍費占財政支出大頭,國內基建、教育都喊缺錢。中國這邊,軍費占GDP比例才1.7%左右,美國是3.5%。中國把錢更多投在經濟建設上,高鐵修了4萬公里,5G基站全球第一。這種選擇說明什么?中國壓根沒把軍事對抗當重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別提,中國在國際上還忙著維和。截至2023年,中國累計派出5萬多人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里派兵最多的。2020年疫情時,中國還給150多個國家送口罩、疫苗。這種事,跟“擊敗美國”有什么關系?

經濟上:誰也離不開誰

經濟可能是中美博弈最熱鬧的場子。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3年GDP17.8萬億美元,占全球18.5%。美國呢?25萬億美元,占24%。中國是制造業(yè)老大,美國是科技和服務業(yè)龍頭。說中國“無法擊敗美國”,經濟上還真不好這么簡單下結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美貿易是硬指標。2019年,雙邊貿易額5412億美元,中國是美國最大貿易伙伴。2020年因為疫情和貿易戰(zhàn)跌了點,但2023年又回升到6900億美元。美國農民靠賣大豆、豬肉給中國,中國工廠給美國造手機、衣服。蘋果公司2022年報顯示,中國市場占它收入的19%。特斯拉上海工廠2023年產量占全球一半。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誰擊敗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貿易戰(zhàn)打了幾年,雙方都疼。美國對中國加關稅,中國反過來也加,結果是美國消費者買東西貴了,中國出口企業(yè)訂單少了。2020年簽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算是個緩兵之計,雙方都同意多買點對方的貨??蛇@協議剛簽完,美國又搞“實體清單”,制裁華為、中芯國際,中國也限制稀土出口。掐來掐去,誰也沒真把誰掐死。

再說全球影響力。中國“一帶一路”搞基建,美國推“印太戰(zhàn)略”拉盟友。2023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有109個成員國,美國沒加入但也攔不住。中國還帶頭搞RCEP(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15個國家抱團做生意,GDP占全球三分之一。美國的TPP沒了拜登也沒重啟。這算不算“擊敗”?不好說,但中國顯然不是光靠跟美國硬碰硬。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外交上:中國不愛打嘴仗

中國外交有個特點,低調但有底線。官方說法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這話聽著挺官方,但意思是:不隨便站隊,也不惹事,但誰也別想欺負我。

比如南海問題,美國老拿“航行自由”說事,軍艦隔三差五來轉一圈。中國不高興,但也沒真動手,而是跟東盟國家談《南海行為準則》。2023年,談判有了新進展,目標是把爭端鎖在談判桌上。中國還修了幾個島礁,裝了雷達、導彈,但沒主動開火。這態(tài)度很清楚:我守我的,你別太過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再看全球治理。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里說話有分量,2023年推動通過了好幾項氣候變化決議。巴黎協定、COP28,中國都承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美國呢?特朗普退了巴黎協定,拜登回來但減排目標總被國會卡。誰更靠譜,國際社會心里有桿秤。

中國還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聽著挺高大上,其實就是說大家一起發(fā)展,別老想著零和游戲。這理念寫進了聯合國文件,100多個國家點贊。美國這邊,單邊主義搞得盟友都頭疼,2023年G7峰會開完,歐洲還抱怨美國補貼政策擠壓他們產業(yè)。中美外交風格一比,誰更傾向和平,答案不言自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美關系:斗而不破

中美關系這幾年挺熱鬧。拜登上臺后定了調,把中國當“戰(zhàn)略競爭對手”。2022年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里,中國被提了50多次,說是“唯一有能力挑戰(zhàn)國際秩序的對手”。這話聽著挺嚇人,但實際操作呢?美國制裁中國科技企業(yè),中國反制美國公司,雙方你來我往,誰也沒真翻臉。

競爭有,但合作也沒停。2023年11月,中美兩國領導人在舊金山會面,談了4個小時,定了幾個小目標:恢復軍事溝通、打擊芬太尼、聊人工智能風險。這說明什么?兩國都明白,完全脫鉤誰都吃不消。氣候變化上,中美2021年還簽了個《格拉斯哥聯合宣言》,承諾一起減排。2023年COP28,中美又聯手推了個甲烷減排計劃。這種合作,才是關系的主基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麻煩也不少。臺灣問題上,美國賣武器、派議員訪臺,中國軍機軍艦繞島演練,氣氛緊張。南海、香港、新疆,美國老拿人權說事,中國回擊“干涉內政”。但再怎么吵,雙方都沒撕破臉。2023年,中美外長見了好幾次,商務部長也互訪,說明斗歸斗,談還是得談。

為什么選和平與貿易?

回到論壇那問題:“中國為啥不把重心放和平與貿易上?”其實中國早這么干了。過去40年,中國從窮得叮當響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是啥?不是打仗,是做生意。2023年,中國出口占全球14%,進口占11%,貿易順差5860億美元。這數字說明,中國早就把貿易當命根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和平也是必須的。中國14億人,剛解決絕對貧困,正奔著“共同富?!比ァUl有工夫跟美國掐架?國內還有養(yǎng)老、醫(yī)療、房價這些事等著解決。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里,李強總理說了,未來幾年要穩(wěn)就業(yè)、促消費、擴內需。打仗能干這些嗎?顯然不能。

國際上,中國也得要和平。俄烏沖突一打,全球能源、糧食價格飆升,中國進口成本漲了20%。再跟美國鬧翻,供應鏈一斷,日子更不好過。所以,中國搞“一帶一路”、推RCEP,都是為了穩(wěn)住外部環(huán)境,讓自己發(fā)展不被卡脖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美關系短期內緩和不了,但也崩不了。美國2024年大選,不管誰上臺,對華強硬是主旋律。中國這邊,二十大定了調,未來5年還是發(fā)展經濟、提升科技、維護穩(wěn)定。兩國會接著斗,但也得接著談。

合作空間不小。氣候變化得一塊干,疫情還沒完也得聯手。經濟上,美國企業(yè)離不開中國市場,中國也需要美國技術。2023年,高通、英特爾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中國企業(yè)也在美國上市融資??萍忌?,AI、量子計算這些前沿領域,中美要是能聯手,成果肯定比單干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競爭也跑不了。美國怕中國超車,中國怕被美國遏制。關鍵是雙方得管住分歧,別讓小事變大事。像臺灣問題,美國得悠著點,中國也得冷靜。南海、貿易這些,談著談著總有解法。

總的來說,論壇那問題問得有點偏。中國從沒想“擊敗美國”,也沒必要擊敗誰。

過去幾十年,中國靠和平發(fā)展走到今天,未來也打算這么走。軍事上,中國不挑事但也不怕事;經濟上,跟美國互利共贏比斗氣強;外交上,中國想的是多交朋友,不是樹敵。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美關系復雜,但不是你死我活的游戲。兩國有競爭也有合作,關鍵看怎么平衡。論壇上那哥們兒可能覺得中國該“認清現實”,其實中國早看明白了:和平與貿易,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