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春天|This spring,falling in love
我們的故事,就像今年的春天一樣,一瞬而至
策展人:郭佳鑫(三金)
主辦單位:WEART
承辦單位:曬·文化力創(chuàng)想中心
展覽時間:2025.03.22-04.22
展覽地址:OCTsee文化力創(chuàng)想中心B1層
上海靜安區(qū)山西北路108弄11號




《撈月之兔》 80*100 布面綜合

《入夢》 80*100 布面綜合

WEART:藝術對您而言是精神避難所還是社會介入工具?
Sissi Wu:對我而言,藝術是平衡精神世界和世俗社會的工具。比起工具,他更像一條旋轉的通道,鏈接時間、空間和萬物。我可以隨時抓取外界閃爍的火花通過通道,放入我的精神世界里。同樣的,在精神世界內燃燒殆盡的火花所反芻出的意象通過這條通道,用各種好玩的方式和特殊符號表達出來。避難所和介入工具無非是矛與盾的關系,藝術對我而言不該是它們彼此之間對立的產(chǎn)物

WEART:您的繪畫從早期到現(xiàn)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變化,請問在形式轉型的背后,也是代表著您藝術觀念的轉變嗎?
Sissi Wu:藝術形式轉變的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是我底層觀念的改變,這是對于生命、時間和自我認知的顛覆性變化。很多時候,人的發(fā)展并不是線性的,它可能是一種臺階式的跳躍性發(fā)展。藝術觀念也是,特別是對于我這種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藝術學校培訓的“半路子”出身的藝術家來說。好處是,沒有觀念的束縛,隨性而為。壞處是,自己與自己,不同時間,完全的風格炯異。所以就引出了下面這個問題

WEART:藝術對您而言是精神避難所還是社會介入工具?
Sissi Wu:藝術更多的是社會介入,就像每天發(fā)的朋友圈,你時不時的在介入,有時是出于炫耀或者存在,總是美好的,但是對于一個不在乎外界聲音的人來說藝術只是一種記錄,記錄自己的經(jīng)歷,和日記本差不多,這個日記本里有自己的觀點想法種種~這個日記本下回望時會在某種意義上成為精神避難所,就像人不停的拍照實際是為了害怕失去美好和記憶,在未來或者下一秒能回望,藝術也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個人的記錄,在社會化的介入中能起到一點正向或者讓人反思的作用就已經(jīng)是相當不錯了~

WEART:您覺得您的觀眾如何通過您作品中的符號來和作品進行關聯(lián)?
Sissi Wu:兔子。不同時期都會出現(xiàn)兔子,無論是最早的《殺死兔子的一百種方法》系列,還是后續(xù)的《平平無奇》,無處不在的兔子就是我作品的符號。還有其他各種動物,我一直覺得動物比人好相處,換而言之我是那種覺得動物比人好的退化達爾文論的支出者。人類太丑,符號太抽象,那么動物就剛剛好

WEART:?如何通過觀察提升靈感?
Sissi Wu:少讀書、少看電視,多抬頭望望天空,低頭看看草地,不僅治療勁椎病,更能夠提升捕捉靈感的敏銳度。我們人類一定要拔高和降低幾個高度來體驗這個世界,這里的高度指的就是純粹的物理高度。城市的鳥兒們住在哪里,在它們眼中我們是什么樣子?地上的螞蟻在做什么?我們的生理構造限定了我們存在的空間和時間,但是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把自己放大到極限的時候,所有存在物的觀察就等同于你的觀察,靈感自來

WEART:?人工智能生成藝術會威脅畫家的獨特性嗎?
Sissi Wu:我認為不會。人工智能會替代大部分的藝術形式,但畫家(藝術家)本身的獨特性是永遠無法被取代的。就像人類的出現(xiàn)從來沒有威脅鯨魚的獨特性一樣,我們威脅的只是它們的存在環(huán)境。但是,鯨魚最終能否存活下去與否,是雙向的,它們也要順勢適應這個人類存在的環(huán)境,并以它族群本身的獨特性繼續(xù)進化下去

Sissi Wu
個人官方賬號
看見春天展覽相關文章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