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面對未知的自學力、直面變化的適應力、承受磨難的吃苦力……

來源 | “中國教師報”微信公眾號

作 者 | 吳小霞 正高級教師

重慶兼善中學蔡家校區(qū)教師

人工智能不斷發(fā)展,時代迅速變化,但在我看來,孩子立足未來所需的硬核能力卻不會變,而且這些硬核能力會成為孩子人生路上面對光怪陸離事物的堅硬鎧甲。

1. 面對未知的自學力

在這個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人需要學習各種各樣新知識,自學能力就尤為重要。

在和朋友聊天中,我們談到了一個自學能力非常強的孩子,這個孩子的英語成績,最開始滿分150分只能考60多分,但是,后來他通過自學提升到了100多分。

這樣的案例還有一些。朋友感慨:“自學能力就是未來最強的核心能力。”

是的,未來,不是等待,而是需要去主動創(chuàng)造;未來,不是被動選擇,而是去主動選擇,所以,未來一定是屬于那些永不止步的自學者,在知識更新速度超乎我們想象的AI時代,強大的自學能力是掌握未來主動權(quán)的關(guān)鍵。自學能力能夠讓你觸類旁通,迅速熟悉一門全新的領(lǐng)域,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查找資料、向牛人學習、自我實踐等實現(xiàn)。這種自學力不是別人的督促,而是發(fā)自內(nèi)在的驅(qū)動力,讓你自發(fā)地去學習、實踐、思考、反饋,最后形成一種強大的能力。

培養(yǎng)自學能力,其一,需要我們深度理解知識,理解知識和知道知識完全是兩碼事,理解知識能夠懂得文字背后的意圖,理解文字背后的含義,并且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轉(zhuǎn)化出來。其二,把握問題的本質(zhì),思考所學知識背后的規(guī)律、背后的因果、背后的方法,以及能夠把方法運用于實踐。其三,建構(gòu)結(jié)構(gòu)化的知識體系。當一個人能夠把零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整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他的自學能力自然不在話下。

2. 直面變化的適應力

在這個變革頻繁、信息爆炸、內(nèi)卷普遍的時代,適應能力是解決問題的核心能力。

達爾文曾說:“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壯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笨铸埡軓姶螅詈笾?a class="keyword-search" >滅絕,還不是因為無法適應環(huán)境的劇烈變化導致的。病毒這種微生物,卻能夠在傳播過程中不斷變異,還不是能適應環(huán)境的原因。

因此,變化從來都是“人生財富”的另外一種形式,消解一個人斗志的不是變化,而是一個人抗拒改變的執(zhí)念。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人的本能是焦慮害怕,但是,有適應能力的人,他們遇到問題不是去逃避、繞過問題,而是會在瞬息變幻中保持冷靜,快速打開局面,掌握生活的主動權(quán),他們會在變化中發(fā)現(xiàn)隱藏的機遇,并且主動在求新求變中打破僵局,在重重迷宮中突圍,最后實現(xiàn)逆襲。

那么,怎樣讓自己擁有適應能力呢?其一,主動接納變化。面對新的挑戰(zhàn),坦然選擇接納一切變化,并且積極面對問題。其二,調(diào)整心態(tài),多角度地思考問題,能看到問題積極的一面,并用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其三,理智分析,看到問題本質(zhì)。把復雜的問題進行分解,找到關(guān)鍵點,直抵問題的本質(zhì)和核心,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是根本。其四,敢于嘗試,才有成功的可能。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還是需要行動,也許行動最后還是迎來失敗,但是總比把問題放在那兒不解決要強得多。其五,復盤迭代。懂得及時復盤,讓自己在每一次行動后,把經(jīng)驗變成另一種能力,迭代自己的思維和能力。

3. 承受磨難的吃苦力

在這個物質(zhì)生活相對豐富的時代,一個人吃苦的精神更顯得彌足珍貴。

曾經(jīng)和朋友聊天時,談到他們單位的一個年輕人,94年生,但是已經(jīng)任部門經(jīng)理7年了,這個年輕人并非名校畢業(yè),也不是高學歷。在這人才濟濟的單位里,一個只有初中學歷的年輕人,居然后來成了公司的佼佼者。朋友談到,對這個年輕人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是:他曾經(jīng)熬過的一段苦不堪言的經(jīng)歷,讓他能承受別人不能承受的苦,讓他已經(jīng)百煉成鋼。

朋友說,這個年輕人老家是在貧瘠荒涼的山區(qū),家里窮得叮當響,住的房子是用木頭胡亂搭建的,這木頭房可不是大家眼中冬暖夏涼的環(huán)保房,恰恰相反,這房子冬天漏風夏天吸熱,更讓人痛苦的是,蚊蟲猖獗的夏天,很容易被被叮咬得鼻青臉腫。就連洗個澡也要走長長的山路,在小河溝洗個露天浴……可是,這樣的苦難練就了他堅韌倔強的性格,也讓他扛下了別人不能扛的累,最后,做成了別人做不成的事。

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主角丁元英表達過這樣一個觀點,弱者變強的真相是“吃別人不能吃的苦,受別人不能受的苦”。當一個人在苦難中,不僅僅是體力上的付出,更多的是心志的磨礪。因為,苦難有時能提升一個人的認知能力,鑄就一個人堅韌不拔的意志力,磨礪一個人非同一般的忍耐力,鍛煉一個人的自控力,提高一個人深度思考的能力。這,才是關(guān)鍵。

我們不倡導主動吃苦,但如果避不開苦難,那就迎難而上, 扛住別人扛不住的苦。

當然,未來需要的硬核能力可能不止這些。但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行動,才能讓自己保持源頭活水,保持一種成長的活力。

AI時代,當我們擁有了面對未知的自學力、直面變化的適應力、承受磨難的吃苦力,也就為自己披上了鎧甲,增加了自己未來披荊斬棘、從容面對生活挑戰(zhàn)的能力!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guān)注】&星標&【轉(zhuǎn)發(fā)】

來源 | “中國教師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圖片 | 攝圖網(wǎ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