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簡七讀財” ,發(fā)送消息“ 理財小工具 ”

免費領取“40個賺錢工具資源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晚上好,我是簡七編輯部的冰冰~

今天發(fā)薪日,照理說該高興,但我沒什么感覺。

因為工資到賬的第一件事,就是還信用卡,幾乎立刻回到「月光」狀態(tài),體感就是每天都在給銀行打工。

01 為什么我戒不掉信用卡?

同事小R不理解地問我,那你為什么要花那么多呢?

同事小L搶在我前面回答:因為刷信用卡,有一種不是花自己錢的感覺。

我一聽——對,就是這種感覺。

如果花余額,看著錢一點點減少,會舍不得;

但信用卡不是,刷的時候不痛不癢,還款時才開始心疼。

最可怕的是,我還分期了。

我查了一下自己的分期記錄,一共25條,已經還完19個,還剩6個——

其中大多只剩1~2期,估計很快就能「上岸」了(想想就開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理智告訴我:「分期利息很高,咬咬牙一次性還了吧。」

但情緒又說:「壓力太大,分期一下也沒事?!?/strong>

那信用卡的利率到底有多高?

現(xiàn)在購物的分期頁面,都會告訴你實際年化利率,不需要咱們自己去算,只是一看也很驚人,一般來說年化利率至少10%以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淘寶

那為啥我遲遲戒不掉信用卡呢?

02 信用卡為什么讓人「上頭」?

說3個我親身體驗的理由——

一是滿減優(yōu)惠,感覺賺到了

咱們就以淘寶為例,在活動中常常有信用卡免息分期+滿減優(yōu)惠。

比如說,我前段時間買了套擺件,如果用信用卡支付,就能滿500-15,還能12期免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淘寶

實打實省錢了,前提是得有自制力,不然可能買一堆不需要的東西。

二是,免息分期,降低心理門檻

除了平臺合作的免息活動,銀行每個月還會給我2000-3000元的免息分期額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時候還搭配「分期利率打1.9折、2.3折」的活動,看起來年化利率只有3%左右,沒那么嚇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想到:「現(xiàn)在不還錢,等以后慢慢還」,就很容易點下「分期」按鈕。

三是,積分兌換,給了「越刷越劃算」的錯覺。

以招商為例,每消費20元就給1積分。積分可以可以換實物、還款金、話費券。

有段時間我還挺上頭的,為了攢積分,甚至會故意刷信用卡。

但現(xiàn)在回頭看,很多時候,積分兌換的東西我根本用不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 3件事,重新掌控錢包

寫到這里,我總算梳理清楚,為什么我一而再地用信用卡,其實就是不斷有小羊毛可以薅,而現(xiàn)金流可以自己拿著。

不僅隱約有「賺到」的感覺,還有一種「花不到自己錢」的感覺……

但,事實是,我本來每個月只會花兩三千元,卻因為超前消費,不知不覺賬單就有四五千元。

我也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心理承擔的壓力,頗有一種「薅羊毛反被薅」的感覺。

所以,我打算利用最近發(fā)薪日,做3件事——

1)復盤賬單,找到自己的消費漏洞

我打開信用卡APP,點進「賬單明細」,就能看到:每月在哪花了多少錢,一目了然。

如果你平時用支付寶/微信消費,也可以搜「賬單」,看自己的支出分類。

你可能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原來,花得最多的,并不是你以為的「大件」,而是那些日常不斷出現(xiàn)的「小支出」。

2)揪出「拿鐵因子」,但不剝奪快樂

我發(fā)現(xiàn)我有兩個明顯的「情緒性消費」:

  • 一天一杯咖啡

  • 買各種可愛的潮玩手辦

看著單價都不高,幾十塊而已。但每月合起來,也是好幾百。

可如果完全戒掉了拿鐵因子,同時也會減少幸福感呀。人有時候活的就是一個感覺~

同事小R教了我一個新思路:「拿鐵因子反向使用」。

他讓我想一想,自己有沒有特別想干的事兒。

我說想去報個網球課,但每個月都結余不了資金,遲遲沒有行動。

小R建議我咖啡降級(20塊的喝10塊)、順帶降低頻率(比如3天一次),那么一個月就能省下400元;這400元就可以買2節(jié)網球課。

這不就把「負債」,變成了未來的「投資」了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劃分預算,「聰明」用卡

我給自己定了一個信用卡預算上限,比如2000元——

專門用來支付必要且理性的支出,比如購買高鐵票、寶寶打疫苗等。

日常消費,就從銀行卡的余額里扣。這樣,當余額減少,我會更謹慎,也更有「花的是自己的錢」的實感。

此外,我還打算定期清理這些「隱形花銷」

-自動續(xù)費的會員

-不常用的APP訂閱

-通訊套餐有沒有更省的版本(比如我把流量套餐從60元降到19元)

這些都是「無痛節(jié)流」的好機會。

之后的發(fā)薪日,我希望自己面對信用卡的心情能變?yōu)椋翰辉偈恰腹べY一到賬就還債」,而是「開始為自己存下未來」

好啦,你也有類似的信用卡使用經歷嗎?是怎么「上岸」的呢?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故事~

晚安

早晚聽簡七,get有用又易懂的理財知識

掃碼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