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呷哺家族不僅僅只有湊湊一個危機。

截至2024年,已經(jīng)是虧損的第四年。財報顯示,2021-2024年,呷哺集團凈虧損額分別為2.93億元、3.53億元、1.99億元、4.01億元。

也就是說,短短四年內累計虧損近12億元。

湊湊曾試圖通過場景創(chuàng)新突圍,但這些“創(chuàng)新”并未形成爆款記憶點,反而讓品牌陷入“四不像”困境。

這幾年,湊湊全國“火鍋+小酒館”新業(yè)態(tài)店在深圳、北京、大連、廣州等地揭開神秘面紗,主打中午賣火鍋、下午賣奶茶、晚上搖身一變?yōu)榫瓢?,切全時段餐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按照湊湊的設想,顧客中午小聚可以吃火鍋,下午閑時可以喝茶,晚餐可以火鍋,夜宵可以來杯小酒,甚至一天的美好生活都可以在湊湊度過。

北京三里屯的湊湊小酒館不單杯售賣,全部走套餐售賣模式,大觀園套餐、熙鳳養(yǎng)顏湯、238元黛玉忘憂水、還有388元的紅樓憶夢四大套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去年6月,湊湊臺灣首店推出了“火鍋+K歌”的多場景經(jīng)營模式,設有4個KTV包廂,能同時容納近160人就餐,主打一個邊吃火鍋邊唱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問題是,這樣盲目的跨界一方面加重了成本、另一方面也讓湊湊有種產(chǎn)品不夠噱頭湊的感覺,無論是早期的新中式風、如今小酒館的科技風、還是K歌的霓虹風,始終沒有換來用戶的忠誠度。

比如,上海門店每月電費高達5萬,只為了要保持水墨屏風的動態(tài)效果。

而在整個過程中,湊湊始終沒有解決的問題是:高端的價值感到底在哪里?

賀光啟曾在講座上大談:“年輕人要的不是吃飽,是發(fā)朋友圈的素材?!?為此湊湊研發(fā)出會冒煙的奶茶、能占卜的鍋底,甚至推出前任分手套餐,卻難逃關店命運。

但事實上2024年,中國餐飲市場迎來最殘酷的洗牌期?;疱佇袠I(yè)客單價從90元降至65元,消費者用腳投票,宣告了“偽高端”時代的終結。

湊湊將跨界當作萬能解藥,卻未解決餐飲業(yè)的最樸實的三大核心命題:產(chǎn)品力、性價比、復購率。

創(chuàng)始人賀光啟也承認“走了彎路”,他曾內部信中反思:“我們給消費者造了太美的夢,卻忘了夢需要枕頭?!?/p>

但消費者早已用行動給出答案:

只有回歸本質的品牌,才能找到真正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