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幼兒園,老師煮了耳朵湯給我們喝”;“老師拿鐵掀拍我”;“老師不讓我吃飯”……當你聽到幼兒園的孩子跟你講述這些“悲慘”遭遇的時候,是不是馬上就怒火攻心,恨不得馬上去找老師問個清楚?

別急,其實很多時候這只是“人類幼崽迷惑行為”之“胡言亂語”,都說童言無忌,家長們認為孩子是單純的,是不會說謊的!的確,他們可能沒有有意說謊的心思,但是他們確實會胡說八道!
比如這個,孩子孩子回家向家長哭訴“老師中午拿鐵鍬拍我腦袋,把我拍暈了!”家長聽后氣得血壓飆升,沖到學校問清楚才知道才——那天幼兒園組織種花,老師用鐵鍬松土時,孩子蹲在旁邊看熱鬧,一鏟子土揚起來迷了眼睛。好家伙,到孩子嘴里直接升級成“兇案現(xiàn)場”。

再看看這個:孩子向老師告狀:“爸爸脫我褲子,往屁屁里塞東西!”這還了得?老師很緊張,連夜致電,旁敲側擊好一陣詢問才了解到原來是上星期孩子發(fā)燒去醫(yī)院灌腸,爸爸幫忙按著她來著……。

這位媽媽相對來說就冷靜多了,當女兒哭訴“老師用狼牙棒打我”,她并沒有著急上火,而是從手機里調取了當天學校的監(jiān)控,監(jiān)控顯示她那天在操場玩滑梯,摔了一跤,老師扶她起來拍了拍灰。”狼牙棒”?不存在的。

為什么幼兒園的孩子總喜歡“胡說八道”呢?其實真不能怪他們,原因很簡單:他們的語言能力跟不上天馬行空的腦洞。當孩子說“老師不給我吃飯”,實際可能是“老師沒給我第三碗面條”;當他說“小朋友被扔進泥坑”,真相或許是“老師拉他出泥坑時手滑了”。在孩子的語言體系里,“餓=沒吃到撐”,“拉=扔”,“銀耳湯=耳朵湯”。

而且幼兒園的小朋友往往還分不清現(xiàn)實與幻想,甚至會把動畫片情節(jié)代入生活。比如,聽見同學說“耳朵湯”,可能就立刻腦補“割耳朵煮湯”的恐怖故事。

小朋友急于分享經(jīng)歷,但敘事能力有限,于是抓取關鍵詞+自由發(fā)揮。當家長聽到一些明顯不符合邏輯的事情的時候,先別著急上火,建議先深呼吸,再追問細節(jié)。也不要直接質問:“你說的是真的嗎?”試試用“然后呢?”“老師怎么做的呀?”讓孩子補充細節(jié)。比如:“耳朵湯好喝嗎?”“是甜甜的!還有紅棗!”這樣真相不就很明白了。

幼兒園小朋友雖然不會有意說謊,可他們的 “胡說八道” 確實可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 “驚嚇”。這些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小插曲,笑著面對,耐心引導,陪著孩子一起在這奇奇怪怪的童言世界里快樂前行!等孩子長大了,再回頭看這些事兒,說不定也是一段段特別有意思的回憶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