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祥融媒訊:(記者 昌小英 通訊員 王喜嬪 何熠 戴小軍)晨霧未散,邵陽市大祥區(qū)城南街道臺上村的鋼架大棚已泛起銀光。記者踏入“未來農場”時,陳平正踩著露水調試噴霧系統(tǒng)。細密的水霧在陽光下折射出虹彩,生菜、芹菜等葉菜在霧氣中舒展新葉,仿佛置身云端。
“看這根毛細管。”陳平摘下噴頭遞給記者,笑著說,“傳統(tǒng)滴灌像下毛毛雨,而霧耕是造云?!彼赶蛉~背解釋道:“水霧在氣孔處凝結成露,植物只吸收溶解態(tài)養(yǎng)分,霧滴中的養(yǎng)分能直接被葉片‘呼吸’?!?/p>
46歲的陳平曾是一名教師。2012年,為了兼顧家庭,她辭職創(chuàng)業(yè)做家庭農場,卻因缺乏技術和經營經驗屢屢碰壁。201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網絡上看到浙江麗水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高級農藝師徐偉忠推廣霧耕技術?!爱敃r覺得特別新奇,心里認定這就是未來農業(yè)的方向?!标惼秸f。她隨即前往麗水拜師學藝,系統(tǒng)學習霧耕栽培技術。
學成歸來后,陳平從自家10平方米的陽臺開始試驗。2021年,技術成熟后,她與好友周成航在臺上村租賃180畝設施大棚,打造“未來農場”,成為湖南省霧耕農業(yè)的開拓者。
“霧耕蔬菜節(jié)水節(jié)肥,產量是傳統(tǒng)種植的3至5倍?!标惼浇榻B,霧耕種植比傳統(tǒng)農業(yè)節(jié)水、節(jié)肥90%,生產的蔬菜綠色健康,廣受市場歡迎,產品供不應求。如今,“未來農場”不僅種植蔬菜,還開辟了研學、采摘觀光、親子體驗等業(yè)務,吸引了大量游客,為臺上村的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
為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陳平今年推出“陽臺霧耕”項目,帶領團隊改造霧耕系統(tǒng),讓這一技術適應更多場景?!盁o論是家庭陽臺、樓頂、走廊,還是學校、辦公室,都能實現種植?!彼榻B,團隊已設計出柱式、臺階式等10余款霧耕栽培架,可根據地形定制,滿足多樣化需求。以柱式栽培架為例,1平方米的空間可種植近200株蔬菜,足以滿足一家人的日常需求。打造1平方米的家庭霧耕栽培架,成本僅需800元左右,年種植成本約200元,因實惠高效,產品一經推出便受到家庭用戶的追捧。
霧耕技術還可用于種植草莓、西紅柿等水果及花卉。未來農場通過線上直播推廣霧耕栽培,吸引了懷化、株洲等地的技術員前來學習。
“霧耕蔬菜綠色健康,種植便利,能滿足城市居民自給自足的愿望?!标惼秸f,“我們將繼續(xù)推廣創(chuàng)新,讓霧耕蔬菜真正走進千家萬戶?!?/p>
End
時間:2025-04-11
作者:王喜嬪 何熠 戴小軍
一審:李 忻
二審:王喜嬪
終審:張海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