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前幾天去閨蜜家玩,目睹了一場母子大戰(zhàn)。
閨蜜的兒子今年7歲,那天突然興起跟媽媽要零花錢。趴在沙發(fā)上,又哭又鬧。“為什么糖寶有零花錢,我沒有?”
閨蜜也沒有好氣“人家糖寶上次期末考試考了99分,你才考多少?怎么跟你爸一樣,就知道錢錢錢!”
樂樂聽完顯然不服氣,繼續(xù)找理由為自己爭取零花錢,但是閨蜜是鐵了心,就是不給。
看到此景,我只好出來打圓場,好不容易將他哄好。
“他到底要錢干什么?吃的喝的都是在家里,要買什么跟我們說就好了,能買的我們也給他買,拿了錢就容易干壞事!”

跟我閨蜜有相同想法的父母,不在少數。
要不要給零花錢,孩子什么年紀給零花錢,這不在于有錢沒錢,而在于父母的觀念和見識。

孩子需要零花錢嗎?
先說結論:需要。
為什么需要?
一個原因是生活必須 ——比如獨自外出乘車,和朋友出去打球買水,買文具,這些都需要花錢。
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是滿足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分兩個方面。
一是滿足社交需要,比如給好朋友買生日禮物等等;
二是滿足自戀感。
所謂自戀感,就是相信自己配得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感覺。 而給孩子零花錢,就是滿足自戀感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零花錢給到孩子以后,由他自己支配,這個舉動,對大人來說也許微不足道,但對孩子來說,是他掌控自己人生的開始。
他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自信和成就感,提高他對挫折的承受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如果孩子到了一定年紀,跟家長要零花錢卻不被允許的話,自戀感就會收到影響。
所以,零花錢對孩子來說,是不一定使用,但必須擁有的東西。

孩子在5歲(中大班)左右已經對數字建立基本的概念,產生金錢觀。所以,這個年齡段,是給零花錢的好時機。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跟孩子溝通后,就零花錢的數量和領取時間達成一致,規(guī)則確定以后,要保證孩子按時按量領取。不要無故克扣。

零花錢不要這么給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亂花錢,總會在給零花錢的時候多囑咐幾句“咱家沒錢,省著點花”。
這種“哭窮”的方式,不利于孩子健康心態(tài)的養(yǎng)成。
要知道,最可怕的不是貧窮,而是父母長時間灌輸的理念,容易將“我不配”幾個字扎根于孩子心靈深處。
如果孩子長時間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零花錢,在長大后會用盡辦法滿足小時候自己沒有得到過的東西。
這個在心理學上叫做—— “稀缺心態(tài)” 。 這種心態(tài)容易造成兩種后果。
一是過度補償。
孩子在小時候沒有被滿足的欲望,在長大后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持續(xù)補償自己的欲望。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故事。
女孩出生在工薪家庭,父母從小給她灌輸的就是“家里窮”的觀念,每次給她零花錢,父母都再三叮囑“家里不富裕,省著點花”之類的話。在她的印象里,小時候花錢,從來沒有痛快過。
長大后,她成為了“月光族”,只要看到喜歡的不論價錢如何都要買下,甚至很多東西都買同款,最終閑置。
但是她說,買的時候特別滿足,根本無法做到理性消費。
稀缺心態(tài)造成的另一種情況是,極度節(jié)儉。
孩子在小時候對“金錢匱乏”有了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內心的不安全感影響到他們的金錢觀,即使生活不困難不缺錢,也無法改變這種理念。
奇葩說辯手席瑞曾經分享過自己的故事。小時候常常被父母教育,說家里不富裕。他長大后只能靠拼命攢錢來獲得安全感,甚至,只要病得不嚴重,就不會去醫(yī)院,只是因為怕花錢。

所以,勤儉節(jié)約固然是好事,如果節(jié)約過度,可能因小失大。
除了不能給孩子灌輸“我家窮”的理念,這兩種常見的給零花錢的方式也不可取。
1、家務換取零花錢
很多家長用錢來引導孩子干家務。扔垃圾5毛錢,取快遞1塊錢,拖地1.5,洗車3塊錢。

乍一看沒什么問題,要知道,家務本來就是每一個家庭成員都需要承擔的事情,可長此以往,會讓孩子形成“我要錢就做家務,有錢就不做”的習慣。
2. 把零花錢作為成績好的獎勵
“你這次考到99分,我就多給你20”, 用金錢來促使孩子努力學習、提高成績,也是不少家長的必備招數之一。
哈佛教授曾用630萬美金在261所中小學中,選了38000名學生做了調查。
這個方法在短期內確實提高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成績也有提高,在宣布不給予獎金時,絕大部分孩子喪失繼續(xù)學習的興趣。
學習源自于內在動力和興趣,不是孩子用來換取零花錢的資本。

金錢教育對于孩子非常重要
教育家默克爾說過: “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strong>
現在電子支付的便利,導致孩子對金錢的概念了解過少。很容易造成孩子不正確的金錢觀。
所以新聞上經常出現“偷用家長賬戶充值游戲”“孩子攢錢用零花錢給直播間送禮物”“為了攀比找同學借錢”諸如此類的事件。
作為父母要上好孩子的這一堂必修課, 不僅要引導孩子建立金錢概念,知道錢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零花錢。

1.尊重孩子主觀意愿,適當給予建議。
零花錢既然給予了孩子,就是孩子的物品。 孩子在想使用零花錢時,盡量不要給予過多建議。
有時候在我們眼里廉價的小卡片,在孩子眼里是自己的寶藏。
我們家長要放平心態(tài),只要這些物品不占據孩子的主要生活,不用過多干預。
2.利用零花錢讓孩子學會分享。
孩子在擁有一定的零花錢積蓄后,我們可以引導孩子進行分享。
比如:
給災難地區(qū)愛心募捐;
給爸爸媽媽買生日禮物;
給貧困地區(qū)孩子進行捐助;
這些分享也會讓孩子更善良,更有愛心。

3 引導孩子克制欲望,學會儲存
如果孩子有喜歡的物品,零花錢不夠用的情況,我們要引導孩子形成攢錢的習慣。
這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 延遲滿足 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忍耐”。
“延遲滿足”不是單純地讓孩子學會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壓制他們的欲望,更不是讓孩子“只經歷風雨而不見彩虹”,說到底, 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

愛孩子不僅要給予孩子足夠的物質世界,也要關注到孩子內在的需求,聽到他們的聲音。
一個因為父母的愛,合理擁有零花錢的孩子,永遠有自由的靈魂。
點個「在看」, 愿每個孩子,都有賺錢和花錢的能力。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