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友們,這一個假期連著一個假期,又到了計劃旅行的季節(jié)。
這幾年總有人說,年輕人報老年旅游團很爽;
年輕人沒錢,而老年團物美價廉。
年輕人放假只想躺廢,而老年團行程適老一點也不累。
一整個性價比休閑游,熱心的叔叔阿姨還能給你介紹對象。
硬是吹得老年團的老年人都不夠用了,一開團一半都是年輕人。

這事讓我氣不打一出來,怎么景點出片詐騙沒完,旅游團還整出虛假種草呢?
誰能管管這幫種草博主的嘴,在這犯難赦免的罪。
第一批參加老年旅游團的年輕人,已經(jīng)送命了。

年輕人參加老年旅游團,從睜眼就開始受虐。
老年人的集合時間比早高峰還早很多,五六點集合很普遍,六七點已經(jīng)算晚。
要是八九點集合,老年人將擁有兩小時以上的洗漱晨練時間,這樣后果很嚴重;
有的大爺無聊到給自己剃頭,有的阿姨坐立不安到給酒店做保潔。

而平時兩三點才睡的年輕人,在第十個鬧鐘響完終于下了床。
頭來不及梳臉來不及洗,眼睛都來不及睜開;
一上大巴車,發(fā)現(xiàn)阿姨們全妝出擊,叔叔們都打了發(fā)膠。
那心情,比章魚哥見著海綿寶寶還鬧心。

@蔡璧安
你想著要在幾個城市間穿梭,路程這么長,旅行社不得給叔叔阿姨整舒服了?
沒有。交通全靠大巴車,還是座椅調不了角度的那種。

十幾個小時的路程下來,狗都拆不動家了,你叔叔阿姨依然精神抖擻。
叔叔阿姨人均鋼鐵般的腰間盤,和核動能的精神氣。
完全不用在車上補覺,在車上能一直聊天一直唱歌,一趟下來能拍十來個整活小視頻。
隨便拉出來一個老年團的行程,都可以媲美特種兵大學生;
尤其是低價團,早5晚11,一天能塞八九個景點。

升旗和長城放一天,你認真的嗎?
走下來年輕人累得臉都不想要了,老年人還在美美拍照。
阿姨們的大行李箱不是白裝的,每天一套OOTD,適配每一個風格的景區(qū)。
年輕人每一套工裝都能穿成睡衣,裹著自己躺遍每一個景區(qū)。


小某書上說得好,“比美照更有殺傷力的是生命力”。
年輕人的高能量生命力只存在于朋友圈九宮格,而老年人的高能量不是4:3的照片能框下的。
回程的車上,年輕人玩完在奄奄一息p照片,老年人還在嘻嘻哈哈復盤此行。


俗話說,青少年是八九點的太陽,老年人是夕陽紅溫馨又從容。
純屬放屁。老年人就是五六點的遠光燈,閃瞎每一個半死不活的年輕人。
老年人不僅能逛能走超長待機,挑戰(zhàn)心肺功能的爬山也不在話下。
雪山上年輕人喘得滿地找氧氣瓶,叔叔阿姨談笑風生輕松超車,終于明白啥叫“too young,too simple”。

這幾年趕新潮的年輕人都喜歡上了徒步,算是踢到鐵板了;
這正是老年人中的體力王者最愛的運動。
現(xiàn)在徒步圈里有條傳言:人均45歲以上的徒步團,別碰,送命。

要說走不過十幾年經(jīng)驗的老驢,也還行。
最無語的是,一身始祖鳥的年輕人也爬不過穿解放鞋的大爺。
山路上凈是年輕驢友額啊慘叫,老年巖羊輕輕一跳。

各位先不急著羨慕老年人,還有你更羨慕的地方。
老年人不僅有精神氣,還有錢。
你看老年人一路負重前行,背得都是長槍短炮大相機,隨便一套裝備都頂我一年工資。


在這種對比之下,沒有一個年輕人不是憋著一口氣的,就等團餐環(huán)節(jié)多吃點解壓。
結果真到飯桌上,夾菜夾不過70歲的缺牙叔叔,自助搶不過一米五的阿姨。啥也不是。
人家老年人靠旅游充電,年輕人跟團游幾天,餓得都想回去上班歇一歇。
當年輕人在老年人面前開始自卑的時候,旅程也快結束了。
分別時刻都會有個大合照環(huán)節(jié),叔叔阿姨在鏡頭前狠狠綻放,二十來歲的i人還在扭扭捏捏。
按理來說青春無敵,成片應該是慈祥的叔叔阿姨和他們稚嫩的晚輩。
結果成片是血氣充足的老年人,和他們慰問的二十來歲絕癥且貧窮的病人。
有良心的老年旅游團都會卡年齡。
我悟了,這不是為了保護老年人,而是為了保住年輕人的命,和自尊心。
作為一個真的參加過老年旅游團的人,我必須摸著良心說一句:
調侃歸調侃,看著老年人那么有精神,生活那么豐富,還是挺治愈的。
他們的精神狀態(tài)會讓人覺得時間沒有那么可怕,等自己老了也可以有很充實的活法。
而且年輕人掉進老人堆里,那就是團寵。
一路被投喂,被照顧,連聊天都是老年人主動找話題。
跟他們在一起會讓人放下所有戒備,享受上一代對下一代無條件的關愛。
之前總覺得家里長輩管這管那,很煩人;
現(xiàn)在懂了,他們只是能量高到溢出來,想要分給后輩一些。
一到逢年過節(jié),就會有一個問題吵到每個家庭的飯桌上來;
老年人不明白年輕人為啥那么沒勁頭,放假一睡睡到下午。
年輕人不明白老年人為啥那么有精神,天沒亮就在廚房切菜。

跟旅游團里的老年人聊了幾次天,我才發(fā)現(xiàn)他們他們的精神氣從何而來
——他們是沒有精神內耗的一代。
他們二三十歲的時候,生活目標沒有那么難找。
好好學習就意味著能找到好工作;
好好工作就意味著有機會過上更好的生活。
那時候流行講財富神話,誰創(chuàng)業(yè)了,誰投資了,誰開了個店,誰去大城市成了家。
他們的生活哲學很簡單:愛拼才會贏。

而90后00后是一邊聽著上一代的奮斗敘事,一邊聽著“北大畢業(yè)生賣豬肉”的故事長大的。
撕扯之下我們明白:愛拼不一定會贏。
時代電梯已然降速,但我們的養(yǎng)育者依舊相信奮斗敘事,在這轎箱里形成了內卷,加重了這代人的疲憊感。
當行動不再有效率,這一代的行動力下降,和上一代人形成了對比。
就算是所謂“事業(yè)失敗,家庭不和睦”的老年人,身上也沒太多挫敗的味道,更多還是相信“會好的”。
而我們這一代更多是學著“放下輸贏”和“尋找目標”。

要說我們這一代比上一代差么?
其實沒有,真的沒有。
上一代算不上豐富的物質條件,給了他們差不多的價值觀,追求的都是相似的人生答案。
我們這一代奮斗敘事失效了,我們迷茫,是因為“什么是好日子”再也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
然而,這就意味著可以擁有很多標準。
我們生在一個幸福有很多種答案的時代。
世界從線變成了寬廣的面,變得不再只能用長度和速度衡量。
每個慢吞吞的年輕人都是未被馴化的種子,在尋找適合自己生長的經(jīng)緯度。
世界因上一代飛速生長,因我們這一代變得茂盛多彩。
作者 / 臟腦丸
編輯 / 姜 姜
設計 / JANE
注: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
后臺回復“加群”,進入讀者粉絲群
高能量
低能量
都是能量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