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相關文獻來源。

(明英宗朱祁鎮(zhèn) 繪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明英宗朱祁鎮(zhèn) 繪像)

萬貞兒四歲就進宮了,因為歲數(shù)太小,可能她自己都沒有記憶。

最開始,她在孝恭孫皇后身邊做宮女。

皇后,就是《大明風華》里頭的那個孫若微,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

孫皇后的兒子,是朱祁鎮(zhèn),留學生嘛,這個我們都認識,宣宗駕崩之后,朱祁鎮(zhèn)就接班了,也就是英宗。

英宗的兒子,是朱見深,后來接了英宗的班,叫做憲宗,當然這是以后的事情,在我們這篇文章開始的時候,朱見深還是太子。

萬貞兒剛入宮的時候,伺候的主子是孫皇后,等她歲數(shù)大點了,就被派到了東宮,去照顧尚且年幼的朱見深。

頭一次接觸到朱見深的時候,朱見深只有三歲,萬貞兒比朱見深大,大不少,大了十七歲。

剛到東宮的時候,萬貞兒其實并不起眼,因為朱見深是太子嘛,身份特別尊貴,那平時身邊伺候他的宦官宮女都海了去了,說里三層外三層烏央烏央全是人,那毫不為過,所以萬貞兒去服侍朱見深,最開始可能都不是貼身侍女,因為這好差事不一定能輪的上她,她大概率是那種外圍的工作人員,洗衣做飯,收拾亭臺,秋掃落葉冬掃雪的苦力。

正所謂時移世易,正統(tǒng)十四年的時候,瓦剌寇邊,瓦剌人在邊境頻繁滋擾,燒殺搶掠,不干好事,英宗坐不住了,說這不行啊,我堂堂天朝上國,能受幾個蠻夷這樣的氣么?不行,我要御駕親征,親自到戰(zhàn)場上去收拾他們。

實際上,本朝取天下,是趕走了元人,消滅了元朝在中原以及江南地區(qū)的統(tǒng)治的,但是沒有完全消滅,元人是敗退了,到漠北地區(qū)去了,之后他們被高皇帝打擊過,被太宗皇帝也打擊過,實力就已經(jīng)大不如前了,加上他們本身也迅速分裂,成了韃靼,瓦剌,兀良哈三部,這么說來瓦剌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他們常年擾邊,他們是慣犯,已經(jīng)不是第一回了。

瓦剌人總是在邊境地區(qū)動兵,目的不會是為了光復大元,也很難動搖國之根本,威脅統(tǒng)治,一來時過境遷,浮生消磨,他們恐怕已經(jīng)沒有了那個心思,二來就算是有,他們也不具備和明朝進行大兵團作戰(zhàn)的能力,括弧:除非明朝主動給一個天大的機會。

瓦剌人另有所圖,他們主要是來搶錢搶糧食,搶衣服,搶手工藝品的,您想啊,塞外苦寒,農(nóng)業(yè)不發(fā)達,商業(yè)不發(fā)達,瓦剌人除了吃牛羊肉就是吃沙子,這種日子過長了誰也受不了。

所以,面對以這種目地的來犯,朝廷只需要讓邊地堅壁清野,逐步擊退就可以了。

英宗歲數(shù)也不小了,孩子都三歲了,他能不懂這個道理嗎?他肯定是懂的。

他明明知道御駕親征是犯險,但他還是要去,不為別的,只是因為年輕的皇帝勇氣太足,膽子太大,他急切的想要在戰(zhàn)場上建立軍功。

(瓦剌太師 也先 繪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瓦剌太師 也先 繪像)

只是,這向來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英宗輕身犯險,領兵親征,結果吃了大虧,數(shù)十萬大軍毀于一旦,他本人還被瓦剌人給俘虜了,給抓走了。

英宗北狩,那大明朝就出現(xiàn)了一個尷尬的局面,沒有皇帝了,或者說皇帝在敵方的手里呢。

本朝疆域廣闊,沃土千里,州府縣鄉(xiāng)不計其數(shù),這一天到晚多少事情需要處理?沒有皇帝,那壓根就玩不轉。

朝廷一看英宗被抓走了這不行,國不能一日無君,于是就把英宗的弟弟朱祁鈺拉過來頂班,讓他替英宗做皇帝,也就是代宗。

我們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上臺了,之前皇帝任用的大臣,新皇帝就不一定用了,老干部該退休的,也就退休了,新領導是要打造自己的人事班底的,那么,既然一朝天子一朝臣,也就意味著,一朝天子一朝太子。

英宗是皇帝的時候,朱見深是太子,可現(xiàn)在英宗被捉走了,皇帝換成了代宗,代宗又不是你爸爸,人家能讓你接著做這個太子么?

所以,朱見深很快被廢,從儲君變成了藩王。

這人吶,得勢時門庭若市,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失意時卻似樹倒猢猻散,往日殷勤皆作縹緲煙云。

朱見深是小孩兒不假,但是人間磨難,他也必須經(jīng)歷承受。

這回得了,東宮也不讓住了,給他攆到幽靜冷僻的宮里去了,那些平日里趨炎附勢,極力討好朱見深的宦官宮女,使喚婆子,也一個都見不到了。

可以說,朱見深等于是被遺棄,被拋棄了。

好在,還有一個人愿意跟著這個已經(jīng)落魄,并且沒有什么希望東山再起的小皇子,這個人就是萬貞兒。

也許在重重宮闈之中,年幼的朱見深不知道發(fā)生了怎樣的變故,也不知道為什么原本把他當做掌上明珠的大家一瞬間都消失不見,所以他對仍舊留在自己身邊,和自己一起搬到冷宮的萬貞兒發(fā)出了稚嫩的提問:

你也會和他們一樣離開我嗎?

萬貞兒捏了捏他的小臉,輕輕的說:

不會的,我會一直陪著你。

也許是因為可憐這個小孩,也許是因為萬貞兒天性善良,也許什么都不為。

誰規(guī)定一個人去做一個決定,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理由?

(深宮角落 幽幽歲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深宮角落 幽幽歲月)

反正就這樣,主仆二人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宮廷歲月。

朱見深餓了,萬貞兒給他弄吃的,朱見深渴了,萬貞兒給他燒水喝,朱見深熱了,萬貞兒給他扇扇子,朱見深冷了,萬貞兒給他蓋被子,朱見深哭了,萬貞兒給他擦眼淚,朱見深悶了,萬貞兒給他講故事...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春去秋來,花敗花開。

年輕的少女把這個孩子當成了自己在深宮里的寄托,而年幼的孩子則把眼前的少女當成了自己生命中唯一的倚靠。

要說,朱見深還是福大命大,不僅落難的時候有萬貞兒這種忠仆,后來他爸爸英宗還被瓦剌人給送了回來。

其實我們想,落入敵手的這種皇帝,一般很少有能活著回來的,瓦剌人不一定想要讓英宗死,但他們是計劃長期把英宗扣在手里的,因為他們可以通過挾持英宗的方式來不斷向明朝提條件。

啊,你們的皇帝在我手里,要東西你得給東西,要錢你得給錢,反正要求什么,你就得做到什么,不然我們就撕票。

瓦剌人如獲至寶,以為俘虜了英宗,那就是天大的好處,可實際上明廷方面的態(tài)度是,提條件免談,一概不許,英宗皇帝在你們那邊,你們也得善待,你要撕票,也得想想后果,你這就等于是種下了宋金之仇,早晚有清算你的那一天。

得不到實際好處,英宗在瓦剌人的手里就成了不燙手但是也沒啥用的山芋,索性,直接還給你們好了,這么一來,你們大明朝就有了倆皇帝,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這回看你們怎么辦?

代宗說好辦好辦,關起來為算。

于是英宗前腳回來,后腳就被代宗關了小黑屋,而且一關就是七年時間。

人生能有幾個七年啊,一般人關上七年,基本上就算是廢了,可是英宗很厲害,七年之后他搞了個兵變,把代宗弄下來,自己復辟了,是重返帝位,重回巔峰。

(明代宗朱祁鈺 繪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明代宗朱祁鈺 繪像)

朱見深呢,也算是泰極否來,否極泰生了,父親英宗復辟,他也重新被冊立為了太子,又過了幾年,英宗駕崩,朱見深經(jīng)歷風風雨雨,終于做了皇帝,當時還比較年輕,是少年天子,即位的時候只有十八。

萬貞兒比憲宗大了十七歲,那么憲宗登基的時候,萬貞兒就已經(jīng)三十五了。

知恩圖報,這是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萬貞兒當年屬于是保護皇嗣有功,憲宗應該善待她,只是我們的這位大明帝王,他可不止是善待萬貞兒,他直接把萬貞兒從宮女升級為了貴妃,換個方式說,皇帝把萬貞兒給娶了。

您想想萬貞兒都奔四了,她早已青春不再,論美貌恐怕也談不上了,憲宗就是對萬貞兒特別感激,也不至于以身相許吧?

當時,皇帝把萬貞兒提為貴妃,屬于大新聞,爆炸性的,老百姓也好,文武百官也罷,反正朝野之間沒有不震驚的,大家都覺得匪夷所思。

然而更加讓人匪夷所思的,還在后頭。

后宮佳麗無數(shù),憲宗看都不看,理都不理,他專門對萬貞兒,不,此時該叫做萬貴妃,他專門對萬貴妃是特別的寵愛,幾乎把所有的感情都奉獻給了萬貴妃。

作者舉個例子,您就知道朱見深愛萬貴妃愛到什么樣了。

憲宗的皇后,叫做吳氏,吳氏出身名門,本來根本沒拿萬貴妃當回事兒,誰知道皇帝一天到晚對自己十分冷淡,卻對黃臉婆萬貴妃相當熱情。

吳皇后妒忌啊,憋氣啊,心說自己是皇后,爭寵還爭不過這么個老女人,所以她越看萬貴妃越惱火,某天在宮里溜達,正巧碰到萬貴妃,吳皇后情緒大爆發(fā),直接劈頭蓋臉就給萬貴妃一頓打,臉都給打開花了。

有讀者說這吳皇后是沒理了,你怎么能隨便打人呢?

現(xiàn)在我們看,吳皇后當然是沒理,但是放在封建專制時代,卻十分的合理。

按照當時的制度來說,吳皇后是皇帝唯一合法的妻子,宮里別的女人,身份并不合法,萬貴妃的貴,那是對外人說的,對內,至少在吳皇后的眼里,什么萬貴妃,那完全是至卑至賤的存在。

所以,皇后打貴妃,那就是一個愿打,一個不愿挨,也得挨。

(吳皇后 想象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吳皇后 想象圖)

打不死算你走運,打死了算你活該。

吳皇后噼里啪啦一頓打,給萬貴妃打挺慘,萬貴妃也沒處說理去,挨完打之后只能是悻悻離去。

吳皇后沒把這事兒當回事兒,但是后來憲宗知道這事兒之后,他是勃然大怒,皇帝二話不說,直接把吳氏皇后的位子給擼掉了。

朝臣說皇帝你這不是胡鬧呢么?哪兒有因為這個就把皇后給廢了的,一群大臣堅決反對,紛紛上疏,憲宗有一個算一個,把這幫替吳皇后說話的大臣們全都給收拾了。

皇帝用行動告訴了天下人,萬貴妃就是朕的最愛,朕的逆鱗,誰敢動萬貴妃,你看我收不收拾你就完事兒了。

得寵了,還是專寵,是毫無保留的溺愛類型的寵,萬貴妃就此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六宮之主,整個后宮,生殺予奪,基本上是她說了算。

接下來的故事,我們要暫時切換視角,從另外一件事情說起。

本朝廣西地區(qū),有個姓紀的姑娘,那命運啊,真是不太好,自幼父母雙亡,托賴親戚撫養(yǎng),日子過得也很辛苦,后來當?shù)匕l(fā)生叛亂,明軍去平叛,戰(zhàn)亂中紀氏還被擄到了京師紫禁城,成了一名宮女。

萬貴妃做宮女的時候有多苦,紀氏做宮女的時候就有多苦,天天干活,伺候主子,吃不飽飯,動輒還要挨打,好在紀氏比較聰慧,她很能干,慢慢的就被提拔了,不是普通宮女了,而是被指派到了內庫去做倉庫管理員。

內庫,就是憲宗自己的小倉庫,皇帝平時放一些古玩奇珍,瓷器字畫什么的。

某天憲宗到內庫溜達,找東西,偶然就碰到了紀氏。

這紀氏啊,容顏脫俗,長相很不錯,最主要是比較年輕,很有活力,加上憲宗那天還喝了點酒,皇帝色心大動,直接在內庫就把紀氏給臨幸了。

和宮女發(fā)生關系,這事兒不太光彩,容易被人扣上輕浮孟浪的帽子,所以沖動過后,憲宗提上褲子就跑了。

紀氏呢,沒有哭,沒有鬧,也沒有崩潰,她平靜的整理好自己的衣服,然后繼續(xù)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工作。

(宮女紀氏 想象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宮女紀氏 想象圖)

她知道,自己如風中燭,如雨中燈,自己是賤命一條,這就是自己的命運,自己無從反抗。

對于這個女性來說,她一生中經(jīng)歷的苦難太多了,她已經(jīng)有些麻木了。

別人被皇帝臨幸了,那都得老開心了,因為這就等于是爬上龍床,攀上帝王了,但是紀氏沒有這種心思,她甚至都不打算把這件事情告訴任何人,她只當做什么都沒發(fā)生過。

可是不久之后,紀氏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

別的事情都能瞞得住,可是這肚子大了,實在瞞不住。

不僅瞞不住,還讓萬貴妃給知道了。

寵冠六宮的萬貴妃,她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給皇帝生個兒子,以前生過一個,后來夭折了,之后大概率就是生育出問題了,不能生了。

萬貴妃不年輕了,望著鏡子中的自己,膠原蛋白都流失的干干凈凈了,而光靠著昔時自己對皇帝的照顧之恩,皇帝又還能寵幸自己幾天呢?

萬貴妃很怕失去皇帝,所以她自己沒孩子,她也不許宮里任何妃嬪為皇帝誕育子嗣,別說生孩子了,誰要是哪怕得到憲宗一點點的寵幸,那都得挨整,保不齊就是個死。

聽到紀氏竟然懷了龍種,萬貴妃怒不可遏,她是裂眥嚼齒,立刻就派出了自己手底下的一個宮女,去給紀氏墮胎。

這個宮女,名諱不詳,身份不詳,各種不詳,在史書的描寫中,她只是一個形象,一個人,除此之外,什么都沒有。

但是我們要說,這個宮女很偉大,因為她沒有選擇加害紀氏,反而出于同為女性的同理心,她把萬貴妃給騙了,她說主子我看了,紀氏肚子里,那不是孩子,而是一個瘤,她屬于是生病了,你還操什么心吶。

紀氏躲過一劫,孩子順利生下,一個健康的男嬰。

上一次騙過去了,這一回可算是徹底壞菜了,這么大個孩子,一天哭鬧叫嚷,很快又被萬貴妃給知道了。

萬貴妃這回徹底紅溫了,她殺心又起,這回她不派宮女了,直接派出一個叫做張敏的親信宦官,讓張宦官把襁褓之中的男嬰扼死,要斬草除根,永絕后患。

萬貴妃沒有想到,自己的手下,再一次背叛了她。

(心生惻隱 張宦官 想象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心生惻隱 張宦官 想象圖)

張宦官看到男嬰,心生愛憐,宦官嘛,那就是斷子絕孫的命,他沒有孩子,他就特別的稀罕孩子,于是他就幫助紀氏在宮里找個了空房間,把孩子給藏了起來,然后接著幫襯紀氏偷偷養(yǎng)育。

至于萬貴妃,又挨騙了,張宦官回稟她的時候,說主子您放心,孩子我已經(jīng)殺掉,保證萬無一失。

把萬貴妃糊弄過去之后,紀氏和張宦官就繼續(xù)撫養(yǎng)這個孩子。

養(yǎng)活孩子,其實這是個很辛苦的工作,倆人忙活不過來,慢慢的,很多宦官宮女,他們竟然自發(fā)的加入了撫養(yǎng)男嬰的過程,有錢的掏錢,有力氣的出力氣,有吃的拿吃的,啥都沒有的,也能騰出時間陪孩子玩一會。

說出來您都不信,宮里幾百號宦官宮女,都知道這個孩子的存在,并且他們都積極的保護這個孩子,對這個秘密守口如瓶,唯一被蒙在鼓里的,就是萬貴妃。

這些宮女宦官啊,真是冒了巨大的風險,因為這個時候的萬貴妃已經(jīng)黑化了,只要是和其它女人誕下龍種有關的事情,誰敢騙她,她就敢把誰給弄死。

那你說這些宦官宮女冒著這么大的風險,總得圖點什么吧?

不好意思,什么也不圖,就是善良。

這就是人性的善良。

石火風燭,露往霜來,孩子長到五六歲了,藏不住了,撫育他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此張宦官就偷偷把這個孩子的存在匯報給了憲宗。

憲宗非常開心,因為當時憲宗膝下無子,所以憲宗特別的在乎這個孩子,竟然直接把他立為了太子。

那這個孩子,就是后來的孝宗朱祐樘。

只是,小孩子艱難的求生路就此走完,人生步入輝煌的下一章,可給予了他生命的母親,幫助過他的宮女,保護過他的宦官,卻要為此承擔厄運。

天上掉下個朱祐樘,萬貴妃這才意識到,大家伙聯(lián)合起來把她糊弄了, 她勢必要展開瘋狂的報復。

(明孝宗朱祐樘 繪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明孝宗朱祐樘 繪像)

于是,紀氏莫名其妙的病逝,張宦官則在一個早晨被人發(fā)現(xiàn)吞金自殺,更有一大批宮女宦官死于非命。

雖然他們在史書上寂寂無名,歷史的宏大敘事不會有他們的參與,但作者想,悠悠青史,正是為他們而著。

而且無論萬貴妃再怎么報復,也沒有用了,木已成舟了,生米早就煮成爆米花了。

其實吧,萬貴妃應該意識到,紀氏給憲宗誕育子嗣,憲宗喜愛這個兒子,扶立太子等等這些事情,其實和憲宗寵愛自己,沒有沖突。

憲宗就是喜歡你,這是事實,也很難被改變。

年幼時的憲宗,在政治高壓和親情缺失的狀態(tài)下,你萬貞兒是他唯一的依靠,何況你也真的是對他掏心掏肺的好,所以無形中你已經(jīng)塑造了憲宗對你極度的情感依賴。

憲宗多愛你萬貴妃啊,只是丈夫和父親的角色,是不同的,你不能要求皇帝只扮演其中一種。

多年之后,萬貴妃薨逝,憲宗給萬貴妃上了六個字的謚號(恭肅端順榮靖),實可謂是前無古人。

并且,萬貴妃一死,憲宗老難受了,眼淚嘩嘩的,止不住的流,邊哭還邊喊,說貞兒死了,我也活不了多長時間了。

這話不是說說而已,萬貴妃死了七個月之后,憲宗也駕崩了。

(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萬貞兒 想象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萬貞兒 想象圖)

至于死因,是不是傷心過度,傷害身心,追隨萬貴妃而去,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或許,憲宗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他會想起多年前的那一段段往事。

景泰某年,寒夜,滴水成冰。

十歲的廢太子朱見深蜷縮在冷宮角落,三個黑影舉著浸水的藤條,那是宮里邊仗勢欺人的惡奴在施虐。

花季少女萬貞兒將小太子整個攏在懷里,后背結結實實挨了三記重擊,殷出的血水滴落,在青磚上綻開朵朵紅梅。

當寒冷的夜晚過去,陽光重新照拂紫禁城時,萬貞兒已經(jīng)喂過朱見深早飯,此時正帶著朱見深在宮里遛彎。

陽光灑落肩頭的時候,萬貞兒突然矮身抄起朱見深的膝彎,一把將他背在身上,壓得她晃了晃,她就這樣緩慢的走了起來,踏上一段又一段的臺階,盡管后背傳來火辣辣的疼痛,可她還是時不時回頭望向朱見深,扮個鬼臉,逗的朱見深咯咯直笑,陽光將她們的影子投在丹陛上,恍惚是兩個相互支撐的剪影,走啊走,走啊走,終于消失在了一片金黃燦爛之中...

PS:有關貴妃萬氏在宮里謀害皇嗣,打壓妃嬪的記載,不同史料有爭議,請注意甄別,獨立思考,本文只采取了其中一種記載進行敘事。

參考資料: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八十六》、《明史·卷十二·本紀第十二》、《寓圃雜記·卷一》

王景.明英宗時期更儲風波研究.黑龍江大學,2016.

黃阿明.明孝宗生母紀氏身世拾遺.歷史教學問題,2024

李慶勇.英宗復辟的人物因素分析.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中國古代首飾史. 李芽等.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0

萬歷野獲編. (明)沈德符 著.中華書局.1959

三才圖會. (明) 王圻, (明) 王思義, 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