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邀請函

尊敬的各位專家、學者和同仁:

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當下,膠體與界面化學作為多學科交叉的前沿領域,不斷孕育著新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從微觀尺度的分子相互作用,到宏觀世界的材料性能調(diào)控,它在能源、生物醫(yī)學、環(huán)境科學等諸多關鍵領域都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深入探討膠體界面化學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解決基礎科學和技術應用中的關鍵問題,加強同行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現(xiàn)決定2025全國新型膠體與界面化學及功能化探索研討會,定于2025年5月23日-25日在桂林召開。 會議將邀請從事新型膠體與界面化學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做大會主題報告,墻報展示和產(chǎn)品宣傳等活動。熱忱歡迎國內(nèi)外廣大科技工作者,特別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踴躍投稿,同時歡迎相關設備和儀器制造領域的科技人員和廠商參加交流展覽。本次會議對征文主題及相關事宜通知如下,未盡事宜將在后續(xù)的會議通知中告知,敬請關注?,F(xiàn)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會議形式:線下報告、線上同步(騰訊會議方式,有償服務)

二、會議主題:新型膠體與界面化學及功能化前沿探索,創(chuàng)新與應用

三、會議規(guī)模:100人-150人

四、學術交流和報告討論范圍(包括但不限于):

1.膠體界面與納微結(jié)構(gòu)功能材料

2.膠體電化學,膜界面化學

3.納米生物界面化學

4.功能膠體納米粒子的可控制備、組裝及應用

5.界面電化學,無機材料制備及應用

6.超分子膠體馬達

7.電化學測量及界面電化學研究方法

8.光電材料及納米界面光電化學過程

9.功能納米材料制備與應用

10.表界面配位化學研究

11.食品膠體化學

12.膠體與界面化學及生物化學的研究

13.材料表界面物理化學

14.光電化學傳感界面及其應用

15.光化學分析膠體與界面化學

16.先進制造中的膠體與界面化學

五、擬邀報告嘉賓、專家委員 (排名不分先后順序)

高瑞霞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任化學學院院長助理、元素功能分子與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所副所長。2012年博士畢業(yè)于南開大學,2019年赴耶魯大學訪問交流。獲陜西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陜西高等學??茖W技術獎一等獎,國家一流本科課程,陜西省教科文衛(wèi)體系統(tǒng)“五一巾幗標兵”,王寬誠“青年學者”。從事復雜體系分離分析、智能納米遞藥系統(tǒng)、仿生催化材料的教學、科研和產(chǎn)業(yè)化工作,近年來在國際權(quán)威期刊發(fā)表論文80余篇,授權(quán)發(fā)明專利30余項。任陜西省“科學家+工程師”團隊首席科學家,所帶領團隊入選秦創(chuàng)原總窗口優(yōu)秀“新雙創(chuàng)”隊伍。

于偉泳山東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吉林省自然科學技術一等獎、吉林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一等獎、山東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等獎;Clarivate高被引作者,Stanford-Elsevier全球前2%科學家;發(fā)表論文345篇,h指數(shù)為80;擁有中美英德授權(quán)專利34件;出版中文專業(yè)書《膠體半導體量子點》,英文實驗教材3本。主要研究功能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在能源、電子、生物醫(yī)學、環(huán)境、催化等方面的應用。

陳 衛(wèi)廣西師范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目前主要從事無機納米材料的可控制備及其在能源催化領域中的應用研究,相關工作在Chem. Rev., 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nal. Chem.等刊物發(fā)表SCI論文260余篇,論文被SCI期刊他引19000余次, H指數(shù)為73。2018-2020、2022年度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持或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和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廣西創(chuàng)新研究團隊項目等。先后獲得吉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一),吉林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Metrohm Autolab中國電化學青年獎及中國科學院大學-BHPB導師科研獎等榮譽稱號。

王忠剛大連理工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主持承擔了包括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 ACS Catal., Small, 等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150余篇,獲授權(quán)中國發(fā)明專利28項,撰寫中英文專著4部(章)。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

曹德榕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獲得蘭州大學和德國美因茨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學位,在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美因茨大學做博士后。目前在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和發(fā)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擔任教授。從事有機功能材料的合成與應用研究,在Chem.Soc.Rev., Chem和 Angew. Chem. Int. Ed.等主流雜志上發(fā)表論文300多篇,申請發(fā)明專利50多件,2014年獲得廣東省自然科學獎,連續(xù)入選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2020-2023),擔任Nanomaterials等雜志編委。

柴 芳哈爾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蘇忠民課題組),劍橋大學訪問學者,黑龍江省化學學會理事,發(fā)光學報青年編委和catalysts客座編輯。從事多酸金屬簇基金屬有機框架、共價有機框架、金屬納米簇及碳點等納米材料的合成、功能化修飾及其生物活性、環(huán)境分析、電催化、儲能等性能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863項目子課題,中國博士后基金面上項目和特別資助項目,及省部級項目10余項,獲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二等獎。國際重要期刊發(fā)表SCI收錄文章100余篇;被引3300余次,高被引論文5篇,授權(quán)國家發(fā)明專利19件。

常進法東北師范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海外),研究興趣主要集中于電化學能源存儲與轉(zhuǎn)化中的關鍵電極材料與器件,已在國際期刊Nat. Energy,Nat. Commun., JACS, Angew,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Joule等發(fā)表SCI論文近70篇,引用>4500次(Google Scholar),H-Index為38。申請美國專利4項,已授權(quán)3項。中國專利11項,已授權(quán)4項。

黃又舉杭州師范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優(yōu)青。長期從事納米生物傳感器探針材料基礎及應用研究,提出了智能高分子調(diào)控“納米晶核補丁”策略,量身定制出30多種高效可醫(yī)用探針材料;發(fā)展了探針材料的智能多功能表面修飾策略,實現(xiàn)了不同維度(1D、2D和3D)的宏觀可控自組裝,揭示了探針材料與傳感器性能內(nèi)在關聯(lián)性;研發(fā)了系列高性能納米生物檢測技術,探索了在食品安全和醫(yī)療領域的產(chǎn)業(yè)化應用.發(fā)表SCI論文80余篇,主持科研項目20余項,包括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首屆浙江省青年科技英才獎(2022年),浙江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024年,第一完成人)和全國"挑戰(zhàn)杯"揭榜掛帥專項賽一等獎(2024年,指導老師)。入選國家自然基金委優(yōu)秀青年和浙江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姜 偉武漢紡織大學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高分子及其雜化體系的組裝和解組裝研究,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30余名、碩士研究生10余名,現(xiàn)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 項、面上項目1項。 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Macromolecules和Phys. Rev. E等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200余篇。

劉 劍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高層次引進青年人才,吉林省 C 類人才,高分子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從事有機半導體分子摻雜態(tài)電子材料與器件研究。迄今為止發(fā)表 SCI 論文 40 余篇,期刊包括 Nat. Communi., Adv.Mater., Adv. Funct.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ngewandte Chemie, CCS Chemistry 等,論文被國內(nèi)外同行引用 4000 余次,H 因子 33。主持國家自然科學海外優(yōu)青項目,國自然面上(2項),吉林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和國際合作項目等。

王 魯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環(huán)境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1)高鐵酸鹽制備與應用;(2)化學氧化與高級氧化控制水體污染(3)水處理功能材料制備與應用(4)飲用水水質(zhì)保障。以第一/通訊作者在環(huán)境領域權(quán)威期刊《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累計發(fā)表學術論文26篇,其中5篇入選ESI全球Top1%高被引論文,Google Scholar總引用量4200余次,H指數(shù)36;獲授權(quán)發(fā)明專利10項(含美國專利4項、中國發(fā)明專利6項)。主持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等9項國家級科研項目。

張玉琦延安大學院長/教授,陜西科技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畢業(yè)于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主要從事光子晶體功能材料的制備及其化學生物傳感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及在研國家自然科學金、陜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重點項目等各類項目10余項。近5年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Sens. Actuators, B、NPG Asia Mater.等刊物共發(fā)表SCI收錄論文70余篇。

趙明偉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優(yōu)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強國青年科學家、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現(xiàn)任油氣田化學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提高采收率與采油化學研究。

張佳楠鄭州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獎勵計劃獲得者,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2022)。主要從事能源催化材料合成以及在氫能轉(zhuǎn)化方面性能研究,研究領域是“電化學催化材料化學”。以通訊作者在Nat. Commun. (3)、Adv. Mater. (2)、Angew. Chem. Int. Ed. (3)、Energy Envrion. Sci. (1)、ACS Nano (1)、Adv. Energy Mater. (3) 等期刊上發(fā)表論文49篇,IF 10 24篇,授權(quán)發(fā)明專利12項,獨著和合編專著共2部河南省科技廳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2021),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一等獎(第一,2023);獲鄭州大學“三育人”(2020)、鄭州市巾幗科技帶頭人(2021)、河南省級優(yōu)秀研究生指導教師(2022)等稱號。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包括面上項目(3項)和地區(qū)聯(lián)合基金重點項目子課題(2022)等?,F(xiàn)任《Interdisciplinary Materials》學術編輯,《電化學》、《高等學?;瘜W學報》、《物理化學學報》、《Energy Envrion. Mater.》青年編委。

張金寶廈門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福建省閩江學者特聘教授、福建省百人計劃、廈門市雙百創(chuàng)新人才。中南大學應用化學本科畢業(y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物理化學系博士,澳大利亞蒙納什大學材料系博士后,美國斯坦福大學材料系博士后研究員。長期致力于光電半導體材料研究,聚焦光電材料及器件應用研究,在Nature、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Advanced Materials、JACS等期刊合作發(fā)表文章100余篇。擔任《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期刊顧問,《The Innovation》、《Nano-Micro Letters》、《中南大學學報英文版》、《中國材料進展》青年編委。

胡遠渡北京交通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水凝膠在化學和生物傳感中的應用??,水凝膠及其在化學和生物傳感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顯著成果。水凝膠因其良好的柔韌性、高孔隙率、優(yōu)異的吸水性和生物相容性,在工業(yè)、農(nóng)業(yè)、醫(yī)療及相關應用等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

劉洪濤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化學電源與材料研究所副所長,入選中南大學531人才計劃、新疆自治區(qū)天池學者計劃。 主要從事電化學技術和先進電池方面的基礎理論和應用開發(fā)研究;主持和聯(lián)合承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湖南省科技計劃(重大、重點)、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以及產(chǎn)學研合作開發(fā)項目等20余項;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30余件(授權(quán)>20件),發(fā)表科研論文200余篇;多次榮獲中南大學優(yōu)秀教師獎。

趙 斌上海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曙光學者、青年科技啟明星,日本JSPS海外特別研究員基金獲得者,兼任中國真空學會薄膜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理事,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青年委員會第六、七屆理事。主要從事碳納米管、石墨烯基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在能源存儲與轉(zhuǎn)化、結(jié)構(gòu)輕量化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主持及完成國家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地方院校能力建設項目等重大課題研究,獲得2018年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五完成人)。已在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arbon、Nano Research、Acta Materialia等國內(nèi)外著名期刊發(fā)表SCI論文80多篇,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10余項。

曾榮華華南師范大學研究員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儲能材料國際聯(lián)合研究中心主任,高能高安全性動力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及隔膜材料與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研究中心核心成員。研究方向:電化學(包括鋰/鈉離子電池等二次電池)。Frontiers in Materials 副主編。

金 鑫中國石油大學 主任/教授,研究方向[1] 能源與環(huán)境納米催化劑設計:雙金屬納米晶體合成與電子重構(gòu)行為調(diào)控,多孔材料界面精準構(gòu)筑.[2] 生物質(zhì)和CO2催化轉(zhuǎn)化化學:納米催化加氫和氧化合成高附加值多元醇、羧酸及其衍生物.[3] 生物可降解材料合成:生物基聚酯材料合成,農(nóng)林及工業(yè)廢棄物資源化過程強化技術研究及工藝開發(fā)。[4] 綠色工業(yè)化學品合成過程工藝開發(fā):全過程生命周期分析,碳足跡分析,高端產(chǎn)品開發(fā)。近5年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和企業(yè)課題20余項,近五年發(fā)表SCI論文70余篇。

李 翔上海理工大學 教授 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新型磁性材料研發(fā)及應用探索、生物醫(yī)用納米材料及器件的開發(fā)應用方面的研究,研究領域聚焦在渦旋磁納米材料、遞送化療靶向藥物載體及生物醫(yī)療器械的研發(fā)。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Nano letter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arbon、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等高影響力SCI期刊上發(fā)表論文5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面上項目、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及相關橫向項目等10余項,獲得中國專利授權(quán)10余項。

孫 晶大連大學 博士,教授。吉林大學理學博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在《Cancer Research》, 《Angew. Chem. Int. Ed.》、《Int. J. Med. Sci.》《Micromachines》等國內(nèi)外期刊上發(fā)表研究論文30余篇,其中19篇被SCI收錄,發(fā)表英文專著一部,美國專利一篇,文章引用次數(shù)達350多次。近年來共主持或參與各級各類項目10項。現(xiàn)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精確測量細胞周期的微流控影像計數(shù)平臺及其對膠質(zhì)瘤干細胞分型的研究”。

戴益民長沙理工大學 博士,教授,化學工程系主任。主要從事功能磁性納米多孔吸附分離材料的制備及應用、化工廢水 深度治理及資源化、油水分離及液體/氣體混合物的分離純化。主持承擔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湖南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湖南省科技計劃一般項目、長沙市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等10余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Chem Eng Sci、Sep Purif Technol、Appl Surf Sci、J Mol Liq、Colloid Surf A、RSC Adv、Chin Chem Lett、Chemometr Intell Lab、J Mol Graph Model、J Mater Sci Mater Electron、Int J Electrochem Sci、化學學報、化工學報等期刊發(fā)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收錄40余篇。

胡家文湖南大學 博士,教授,化學系黨支部書記,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yǎng)對象 (2007)。研究興趣為光譜電化學,納米材料制備、組裝及性能研究和生物標記技術。迄今在J. Phys. Chem. B, J. Phys. Chem. C, Langmuir 和高等學?;瘜W學報 等國內(nèi)外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多篇,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fā)表的論文總引用次數(shù)近200余次。講授《物理化學》、《大學化學概論》和《基礎化學實驗》等課程,湖南省《物理化學》精品課程主講教師之一,2007獲得湖南大學教師講課比賽三等獎。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2007、2009年度考核先進個人。

姜久興中山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2011-2015在西班牙瓦倫西亞Instituto Tenologia Quimica 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8月以海外高層及青年引進人才應聘為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新型結(jié)晶微孔材料的合成與開發(f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新型分子篩材料和類分子篩材料的合成與表征,以及其催化,吸附,分離等性質(zhì)的研究。在Science,JACS,Angew. Chem. Int. Ed., Chem. Sci.等國際著名刊物上發(fā)表50多篇學術論文。其中關于“等級微介孔分子篩ITQ-43的合成與結(jié)構(gòu)解析”的研究被Science雜志評為2011年年度科研突破。獲得國際分子篩協(xié)會收錄的五個獨立分子篩三字代碼(IRR,-IRY,-IFU, -SYT,-IRT),?,F(xiàn)兼任中國化學會分子篩專業(yè)委員會委員,《高等化學學報》,《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y》以及《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等雜志青年編委。

李永光杭州師范大學 教授 博士生導師,在PNAS, Nat. Commun.,JACS,ACIE,Chem. Eng. J.等化學化工領域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獲批發(fā)明專利3項,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浙江省杰出青年項目,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培育項目等。入選浙江省杰青、杭州市特支計劃、西湖學者、廣東省車載智能液晶顯示屏企業(y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

鮮于運雷浙江大學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從事微納生物傳感與分析化學新方法研究,通過分析化學,生物傳感,微納技術等多學科交叉,開發(fā)即時檢測新工具用于食品安全和體外診斷。以第一和通訊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 (IF=30.849),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IF=22.384), Nano Today (IF=20.722), ACS Nano (IF=15.881), Angewandte Chemie (IF=15.336), Small (IF=13.281),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IF=12.296), Theranostics (IF=11.556),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IF=10.257)等國際期刊發(fā)表論文40余篇,篇均影響因子大于10,總引用超過2800次,個人H指數(shù)27。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英國EPSRC基金等科研項目。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中國分析測試協(xié)會科學技術獎CAIA獎等榮譽 。

王玉琪西北大學 教授、博導,精細化工研究所所長。西安交通大學能動學院博士畢業(yè),2009、2024年由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赴美國內(nèi)華達大學工程學院低碳綠色技術實驗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能源研究所開展訪問學者研究?,F(xiàn)擔任國際科學組織Vebleo協(xié)會會士、全國優(yōu)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導師、陜西省化工學會環(huán)境保護委員會委員、西安市綠色氫能重點實驗室主任、西北大學精細化工研究所所長,國際化工領域權(quán)威期刊Nat. Commun., Chem. Eng. J., Appli. Energ., Chin. J. Chem. Eng., 化工學報等雜志審稿人。主持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2項(22078262、21276209)、陜西省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2012ZKC03-1) 、省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2022GY-194)、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2017JM2033、2008B09)、省教育廳產(chǎn)業(yè)化項目(18JC031)等科研項目40余項。已發(fā)表學術論文170余篇。榮獲”陜西省科學技術獎(2018-3-033-R1)”、“陜西高等學??茖W技術二等獎(15C21)”、“陜西石化青年科技突出貢獻獎”、“西安市第14屆自然科學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2013036)”等獎勵10余項。

韓天翼清華大學 助理研究員。2021年博士畢業(yè)于清華大學高端裝備界面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原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為液體超滑、水合潤滑、分子間力和表面力。

報告持續(xù)更新中,敬請期待......

六、組織機構(gòu):

主辦單位: 2025全國新型膠體與界面化學及功能化探索研討會組委會

北京中和化研新材料科技發(fā)展中心

媒體支持: 有機電催化 催化筆記 電化學動態(tài) 柔性電化學

會議時間地點與安排

會議地點: 桂林市

報到時間:2025年5月23日(全天報到)

會議時間:2025年5月24日(全天會議)

2025年5月25日(12:00結(jié)束)

報到酒店:桂林賓館(桂林市象山區(qū)榕湖南路14號)

住宿標準:標間320元/間/天(含雙早)

大床房340元/間/天(含雙早)

住宿提示:①如您住會議酒店可讓會務組給您預留房間,也可以您自行通過網(wǎng)絡預定其他酒店?、诮M委會不提供拼房服務,如您需與他(她)人合住,請您自行聯(lián)合或者協(xié)調(diào),謝謝!)

報告宣講申請

1、參會及申請報告人需要提交參會回執(zhí)和中文版的會議報告摘要及個人簡介等信息。會議報告語言為中文,我們歡迎國內(nèi)青年學者參會并分享您的精彩學術報告(20分鐘左右)。會議為青年學者和您的團隊提供最佳展示平臺(申請截止時間:55。

2、墻報制作包括頁眉標注2025全國新型膠體與界面化學及功能化探索研討會,桂林、題目、作者、單位、通訊Email 郵箱,正文由研究背景及目的、主要方法、結(jié)果與結(jié)論部分組成,結(jié)果由 4-5 個大圖構(gòu)成。墻報大小為 0.9 米(寬)*1.2 米(高)。參會前請自行打印墻報帶至參會現(xiàn)場。

3、此舉意可以為您帶來一系列益處,擴大本人在國內(nèi)新型膠體與界面化學領域知名度和影響力,積極與同行交流合作,借助本次會議平臺獲得更多專家及行業(yè)同仁認可和贊譽。包括但不限于:獲取豐富匯報經(jīng)驗,通過與領域?qū)W者交流擴大您的學術人脈,豐富學術履歷,提高在學術屆的聲望和影響力

4、為鼓勵學者積極參與報告分享,凡向本次會議申請報告宣講的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可提供報告邀請函和給予報告證書鼓勵!

演講嘉賓請注意

?本次會議現(xiàn)場屏幕比例為16:9,為了保證演示質(zhì)量,請發(fā)言的嘉賓在設計演講文稿時將頁面設置為上述比例。謝謝!

?PPT您可以在會場會議開始前(人多提前20分鐘為宜)自行拷貝到電腦上,并檢查能否正常播放。也可以于報到前一日將匯報用PPT微信發(fā)給會務組工作人員。

?友情提示:現(xiàn)場同步騰訊會議且電腦錄屏,請您緊扣會議討論議題發(fā)言,不發(fā)表錯誤言論和政治言論。

會議費及報名流程

、大會招展

大會期間提供部分展位歡迎企業(yè)、公司、廠商積極參展。

贊助方案如下:

1.資助費用20000 元

提供 1 個標準展位一桌兩椅和4個會議正式代表名額,安排大會第一天上午報告15分鐘以及茶歇期間的電子屏宣傳展示機會(限額 1 個),公司資料可隨同會議資料一同發(fā)放,可用帶有公司Logo的資料袋。(限額一家)

2.資助費用10000 元

提供 1 個標準展位一桌兩椅和2個會議正式代表名額,安排大會第一天下午報告15分鐘以及茶歇期間的電子屏宣傳展示機會。(限額 1 個)

3.資助費用6000 元

提供 1 個標準展位一桌兩椅和2個會議正式代表名額。

4.茶歇贊助費用4000 元

贊助商可在茶歇區(qū)設置展板展示品牌,會務組代發(fā)資料入袋,享有一個免費參會名額。

5.在會議手冊上刊登廣告,每頁3000元(封底廣告5000元),由廣告單位提供文字圖片材料,請務必在 4月1日前提交會務組

十、會議費及參會報名流程

1.會議采取在線報名或者回執(zhí)、微信報名登記,不接受現(xiàn)場報名。

2.會議費及標準:

5月20日前提前打款繳費:1800元/人,研究生1300元/人

5月20日以后及現(xiàn)場繳費:2000元/人,研究生1500元/人

(含會議籌辦、參會邀請、專家邀約、場地、用餐等)。住宿統(tǒng)一安排,費用自理。

線上聽報告1000元/人(有會議費發(fā)票,5月24日前完成付款)。

3.繳費方式:

(1).提前繳費:

銀行轉(zhuǎn)賬匯款(注:提前電匯請注意附言:膠體界面+姓名)

收款單位:北京中和化研新材料科技發(fā)展中心(個人獨資)

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橋南支行

帳 號:0200235909200057476

(2).現(xiàn)場繳費:完成報名后,也可以現(xiàn)場刷公務卡(銀行卡)或者微信支付。

本次會議支持線上掃碼付款,成功付款之后請截圖發(fā)給會務組人員方便財務查賬

4.發(fā)票領取:電子發(fā)票(普票,會后微信推送)

組委會聯(lián)系方式

聯(lián) 系 人:孫老師

手 機:135-2136-8746

(與微信同步需備注:會議+姓名)

報名郵箱:huiwuzu1108@163.com

負責事項:嘉賓邀請、報告申請、日程/參會咨詢、住宿留房等

在線報名入口

酒店信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