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宣布對超過75個國家暫緩加稅后,僅僅過了不到24小時,感覺吃了虧的特朗普,就又變卦了,再次就“對等關稅”發(fā)出威脅。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
他表示,假如在暫停關稅期間,各國仍無法跟美國達成協(xié)議,那么自己就將改變對特定國家暫緩90天“對等關稅”的做法,并把關稅恢復到更高的水平。
不過,這份暫停關稅名單中并不包括中國,因為中方自始至終都沒有對美方作出讓步,為了報復中方的反制行動,特朗普再次宣布,將對華關稅提高至145%。
而對于其他一些國家,特朗普曾在其自創(chuàng)的社交媒體上發(fā)文稱,鑒于超過七十多個國家已致電美國政府相關部門,尋求同美國就關稅進行磋商談判,所以美方考慮授權對這些國家暫停高額關稅90天。
不過,就從特朗普之前毫無章法的關稅施壓來看,其目的就是快刀斬亂麻,逼迫各國迅速向美國服軟,對這些國家手軟的真正原因,除了他們沒有像中國這樣全面反擊之外,更多來自外部。
首先,因為關稅問題引發(fā)的全球性金融震蕩,美股因關稅恐慌連續(xù)數(shù)日暴跌,納斯達克指數(shù)一天內下跌10%。

美國股市大跳水
這讓共和黨憂心忡忡,一些人不斷有意見要求特朗普松綁關稅,以防止美股徹底崩盤和美國供應鏈斷裂。
此外,短期暫停讓美股在下跌之后迅速實現(xiàn)了12%的暴漲,挽回了一部分市場信心,讓特朗普看到了搖擺式政策的好處。
總之,諸多內部原因迫使特朗普在尚未看到關稅壁壘正向反饋的情況下,暫時扭轉了政策。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針對幾乎所有貿易伙伴的“對等關稅”,注定是一個復雜的工程。
而從各種消息爆料來看,特朗普團隊對于這些問題幾乎完全缺乏系統(tǒng)性的研究。所以不僅不少國家沒有做好準備,美國自己其實也沒有做好動手的全面準備。
甚至可以說,這場“關稅戰(zhàn)”,美國到底做了什么預期,最終能得到多少結果,特朗普自己心里也沒有數(shù)。

國際貿易仍在持續(xù)
而特朗普之所以選擇對70余國再下通牒,逼迫其盡快談判,同時單獨對華加碼至145%的關稅高度。
目的就是在當前全球國家都在逐步走向反美的趨勢下,通過分而治之的手段,迫使其他國家接受美國主導的貿易規(guī)則,孤立中國。
假如上述70多國最終服軟同美國達成協(xié)議,特朗普便可以堂而皇之的將“關稅戰(zhàn)”的帽子,扣到中國頭上,但他失算的一點是,中方早就做好了一切準備,不會被其他國家的態(tài)度所左右。
從特朗普2月宣布對華加征20%關稅開始,我國就始終秉持堅決反對、快速反制的原則,對美國的每一招都精準回應。
無所適從之下,美方現(xiàn)在將對華稅率提升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145%,但已經無濟于事。

中美關稅博弈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關稅超過60%之后,再往上加稅都已經毫無意義了,接下來無非是繼續(xù)加碼而已,我國已經做好了全面準備。
4月10日,我商務部發(fā)言人主持例行記者會時,再次強調“關稅戰(zhàn)、貿易戰(zhàn)”沒有贏家,中方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倘若美方一意孤行,我們必將奉陪到底。
如今美方的種種反應,恰恰被中方說中了,試圖利用關稅對華施壓的特朗普,現(xiàn)在反而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但無論美方接下來作何選擇,中方的態(tài)度都擺在這里,這一場“關稅持久戰(zhàn)”,拼的就是誰能撐的更久。
但現(xiàn)在,特朗普的90天窗口期,擺明了實為緩兵之計,是為了90天后做好準備能夠更好的壓迫各國屈服。

中國商務部發(fā)言人何詠前
因此這場“關稅戰(zhàn)”,最終也絕不會只是中美間的斗爭,那些還對美國抱有期待的國家、以及一些還在下賭注的國家,是時候認清現(xiàn)實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