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馬也

編輯 | 德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月12日,在廣汽科技日上,廣汽與滴滴合作的前裝量產Robotaxi首次正式亮相。

這款車基于廣汽埃安的純電平臺打造,搭載了滴滴自動駕駛的全套軟硬件方案。滴滴自動駕駛全新一代的硬件平臺, 包含激光雷達、攝像頭、4D毫米波雷達、紅外相機、聲音傳感器等;以及全棧自研的高性能計算平臺虎鯨, GPU算力超過2000 TOPS。并采用了多維度安全冗余體系,大幅提升安全性與穩(wěn)定性。

我們了解到,車輛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目前已經完成了車規(guī)級驗證,預計將在今年內產線交付,未來將同時布局國內及海外市場。

這可能是業(yè)內首款瞄準「全球化適配」的L4級前裝量產車。隨著車輛下線,廣汽將在明年與滴滴聯(lián)合實現(xiàn)「AI+智造+運營」L4 Robotaxi生態(tài)閉環(huán)。

特斯拉在2024年發(fā)布了Robotaxi的原型車CyberCab,CyberCab有較大概率也將在2026年量產。而Waymo與極氪合作的前裝量產車Zeekr RT,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量產部署。

明年我們將有可能見證,來自中國的出行巨頭,與美國汽車巨頭以及互聯(lián)網巨頭的跨界交鋒。

之所以,滴滴x廣汽、特斯拉、Waymo都將Robotaxi量產部署的時間選在了2026年,這反映了當前自動駕駛發(fā)展正處在關鍵的轉折點上。

技術層面,端到端大模型以及VLA等新架構,顯著提升了自動駕駛對復雜場景的博弈能力和安全性;L2級智能駕駛的大規(guī)模量產,大幅降低了智駕系統(tǒng)的硬件成本。

而在政策層面,中美都已經在各自重點城市開啟無人駕駛車輛的試點運營;年內中國的L3法規(guī)也即將出臺。

廣汽滴滴項目的合作計劃,標志著L4級別自動駕駛,開始了從「技術試驗」向「產品化落地」的實質跨越。

一、Robotaxi突圍的新范式:滴滴AI + 廣汽智造

一、Robotaxi突圍的新范式:滴滴AI + 廣汽智造

除了特斯拉全棧把控Robotaxi的車輛、軟件以及運營平臺之外,「出行科技公司 + 車企」的合作模式,正在成為Robotaxi行業(yè)的經典范式。

滴滴自動駕駛與廣汽的合作開始于2021年。當時,滴滴作為全球頭部的出行平臺以全棧的L4技術研發(fā)以及出行運營經驗進入Robotaxi賽道,而廣汽埃安則是當時國內頭部的新能源整車品牌。

雙方最初的戰(zhàn)略合作就奔著共同開發(fā)「可規(guī)?;瘧谩沟?a class="keyword-search" >無人駕駛新能源車型,廣汽提供純電平臺和車規(guī)級驗證能力,滴滴則貢獻自動駕駛算法和運營經驗。

2023年5月,雙方的合作進入了更加明確的新階段,滴滴廣汽聯(lián)合發(fā)布「AIDI計劃」,明確將推出一款L4級前裝量產車型,并成立合資公司「安滴科技」。

2024年4月,安滴科技正式獲批工商執(zhí)照,首款車型完成產品定義;同年10月,滴滴自動駕駛完成由廣汽領投,滴滴參與的2.98億美元C輪融資,量產進程全面提速。

在前裝量產階段,滴滴深度合作的廣汽屬于兼具大車企集團的造車底蘊,也在新能源車上具備大規(guī)模量產的經驗驗證。

在全新的Robotaxi上,廣汽提供高端純電平臺、星靈電子電氣架構等能力,滴滴則輸出了城市泛化引擎、虎鯨三域融合計算平臺等核心技術,并結合多年網約車運營積累的復雜場景數(shù)據,對自動駕駛系統(tǒng)進行打磨迭代。

二、Robotaxi下半場比拼體系化能力

二、Robotaxi下半場比拼體系化能力

Robotaxi發(fā)展的下半場不是技術demo的比拼,而是對運營效率、體驗以及安全性的極致綜合考驗。

前裝設計的車輛與自動駕駛系統(tǒng)深度整合,既能大幅提高整車和自動駕駛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可靠性,也能面向出行服務對整車的運行效率、空間進行優(yōu)化,在同等成本下,提供更安全、更舒適、更高效的體驗。

滴滴在非常早期階段就將安全確立為其核心基石之一。滴滴初期,投放的自動駕駛車隊,基于沃爾沃XC90打造。滴滴為車輛設計了「雙子星」系統(tǒng),可在核心高性能傳感器、車載自動駕駛系統(tǒng)、遠程協(xié)助系統(tǒng)和車型深度兼容四個方面實現(xiàn)多層冗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圍繞安全的設計和方法論,也更加深入地延續(xù)到了廣汽-滴滴合作的Robotaxi上。

新的Robotaxi搭載的全新一代硬件平臺,傳感器總數(shù)量達33個,采用多傳感器異構探測與前融合的方式,能實現(xiàn)360°全場景、全工況的感知識別。

其中,通過的最新雷達芯片技術,4D毫米波雷達性能較上一代提升4倍,能高效應對雨雪霧惡劣天氣;紅外相機則能大幅提升夜間低光照下行人的識別,此外還在行業(yè)內率先實現(xiàn)全固態(tài)補盲激光雷達上車量產。

除了感知和計算的冗余,新車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還擁有算法冗余、軟件冗余和硬件多層冗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中,算法冗余層部署獨立的碰撞風險檢測模塊,軟件冗余設計多場景 MRC(最小風險狀態(tài))策略,能針對不同故障等級定義安全響應,通過L1 Fallback進行安全處理。而硬件冗余則通過設計L2 Fallback系統(tǒng),能在硬件出現(xiàn)問題時實現(xiàn)安全靠邊停車或道內停車。

在整車上,這款車基于廣汽埃安純電專屬平臺和可支持L4自動駕駛的全球化安全冗余平臺正向開發(fā),搭載廣汽埃安彈匣電池,滿足中歐雙五星安全標準,能提供制動、轉向、通訊、電源等多重冗余。

另外,自動駕駛商業(yè)化所需的運營能力,也是滴滴的主場。

不同于其他Robotaxi公司,需要新建運營平臺吸引用戶,滴滴本身就具有落地的場景,車輛可直接接入現(xiàn)有出行網絡。

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出行平臺,滴滴日均訂單量達4600萬單,擁有超6億活躍用戶。這為其Robotaxi業(yè)務提供了兩大核心資源:

真實場景:通過混合派單模式,實現(xiàn)資源的高效配置,降低運營成本,同時覆蓋復雜城市路況和用戶行為,提供了持續(xù)的真實路況數(shù)據流。滴滴自動駕駛已在北京、廣州和上海示范區(qū)域內混合派單,連續(xù)安全運營超過1700天。

用戶洞察:針對出行場景的車輛設計(如后排空間優(yōu)化、智能交互系統(tǒng))直接來源于平臺用戶反饋,減少了產品與市場的錯位風險。

2023年推出的慧桔港項目,是滴滴作為出行平臺在Robotaxi運營上思考的集中體現(xiàn)。

慧桔港,也是全球首個自動駕駛自動運維中心,它通過業(yè)務中心、安全中心、支持中心、用戶中心、運維中心五大模塊的設計,實現(xiàn)了90%運維流程的自動化。

整套體系支持車輛自動出車、接單、回港,配合滴滴出行App的混合派單算法,能夠支持Robotaxi車隊實現(xiàn)7 × 24小時連續(xù)運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安全、AI與運營能力,加上與廣汽合作的前裝車,構建起滴滴在Robotaxi商業(yè)上全面的拼圖。

三、中國自動駕駛加速邁向全球領跑者

三、中國自動駕駛加速邁向全球領跑者

Robotaxi在很長一段時間只是存在于小說和電影中的科學暢想,但隨著滴滴、Waymo、特斯拉等公司的推進,這種情況正在發(fā)生實質性的變化。

2024年10月,特斯拉發(fā)布了Cybercab雙門Robotaxi,馬斯克將Robotaxi定位為「城市移動服務機器人」,與Optimus人形機器人共同構成未來智能社會的基石。

馬斯克希望讓特斯拉成為「 出行平臺服務商」,重塑城市交通網絡,甚至認為Robotaxi是比SpaceX更重要的項目。

自動駕駛技術、前裝車輛的進度以及法規(guī)的推進看,中美的自動駕駛你追我趕、不遑多讓,廣汽滴滴的自動駕駛量產車將在短期落地,加速推動中國自動駕駛在全球競賽中領跑。

一旦Robotaxi實現(xiàn)成熟運營,將成為出行市場的重要補充,為共享出行領域帶來新的增量??梢哉f,滴滴布局Robotaxi的本質,是用 AI驅動未來的交通運力,所做的正是成為Robotaxi領域,具有全鏈路整合能力的「六邊形戰(zhàn)士」,沖破技術、成本與規(guī)模的三重桎梏,穩(wěn)步實現(xiàn)發(fā)展正循環(huán)。

未來,其能否將技術優(yōu)勢轉化為市場落地與認可,將決定下一個十年出行市場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