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里的冰箱,又被媳婦塞滿了,我還是比較好奇的,這平時買菜買糧也方便,為啥還要囤東西呢?她直言是為了應對,突然的一個變化,以前在上海的時候,因為沒有囤東西,遇到口罩事件,吃了一個星期的泡面,真的是害怕了,因此,才有了這個習慣。

都說吃一塹長一智,平時養(yǎng)成囤東西的習慣,好像也沒有太大的一個問題,尤其是這些天,對我們普通人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天氣變化、政策調控及外部環(huán)境影響,這些都提醒我們,適當?shù)亩谝稽c東西,有備無患,關鍵時刻也不用慌張。

少囤白菜和豬肉,這個還是比較好理解的,豬肉這些價格相對比較的穩(wěn)定,而且白菜,它現(xiàn)在屬于反季節(jié)的菜,再加之溫度比較高,確實也不適合拿來囤。那么建議多囤一點什么呢?
第一樣:耐儲存的干貨
像干木耳、干香菇、干黃花菜等保質期長(1-2年),且近期價格穩(wěn)定。政策鼓勵農(nóng)產(chǎn)品深加工,部分品類受補貼支持。我們可以選擇多囤一點,它們可替代新鮮蔬菜,適合家庭長期儲備。平時吃也非常的合適。

第二樣:牛羊肉與禽肉
政府推動肉類多元化消費,牛羊肉進口關稅降低(如2025年牛肉進口量預計增長10%),價格漲幅低于豬肉。高溫季節(jié)禽肉消費占比提升,牛羊肉作為高端替代品需求穩(wěn)定。而這個時候,也可以買一些放在冰箱當中,也不會太費錢。

第三樣:米、面、雜糧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糧食安全,國內稻谷、小麥庫存充足,價格波動較小。我們在這個時候也可以囤上一些,不過也要注意,大豆關稅對部分雜糧(如豆類制品)的間接影響。

第四樣:冷凍海鮮
關稅戰(zhàn)下,國產(chǎn)凍蝦、鱈魚等價格優(yōu)勢凸顯,且冷鏈物流完善,適合長期儲存。而且買的話,價格也比較的實惠,放入在冰箱當中冷凍的話,也不太占地方,特別適合家庭聚餐及應急備餐。

第五樣:日用品與基礎調味料
比如紙巾、食用油、醬油等消耗品價格受成本影響較小,且近期無明顯漲價壓力。國家對基礎民生用品價格監(jiān)管嚴格,囤貨風險低。所以也可以選擇一些,這樣應對極端天氣的時候,心里也有把握,不用時刻出門去買。

這里筆者要提醒大家,避免一次性大量囤積,分批次購買以平衡價格波動風險,此外,若豬肉價格短期上漲,可增加禽肉、豆制品攝入;若白菜降價,可適量補充新鮮蔬菜。囤的東西不要太多,要保證它的食用時間,避免出現(xiàn)鋪張浪費的一個情況。
未來10天,市場仍將受天氣、政策與外部環(huán)境多重影響,但普通人無需過度恐慌。通過科學囤貨、靈活消費,既能規(guī)避風險,又能保障生活品質。記住“囤貨不是‘搶’,而是‘算’,算準趨勢,理性應對?!边@樣,我們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時,也能很好的應對。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