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最近的一場“戰(zhàn)略地震”,暴露了企業(yè)轉型中最尖銳的矛盾——當創(chuàng)始人“孤注一擲”的愿景與團隊“穩(wěn)中求進”的理性碰撞時,如何通過談判思維破局?這場圍繞Model 2項目存廢的博弈,看著是公司轉型,其實藏著商業(yè)談判的智慧。

先說個現象。現在小區(qū)水果攤都在做社區(qū)團購。一位賣榴蓮的老板,一邊賣水果一邊賣洗衣液。這和特斯拉的情況很像,都是資源重新分配的問題。

馬斯克的決定很有意思。就像水果店老板不賣榴蓮改賣預制菜。鄰居們會問為什么。其實水果店老板算過賬:榴蓮賺錢但損耗大,預制菜利潤低但賣得快。特斯拉現在也面臨這樣的選擇。

去年見個做出版的朋友。他說要全力做在線教育,三個月后又回去做教輔了。投資人說這不是轉型,是搖擺。特斯拉現在也面臨這樣的選擇:要現在賺錢,還是要未來機會?

但馬斯克很特別。他談判時會創(chuàng)造新條件。就像下棋時不按常理出牌。Robotaxi看著是技術問題,其實是改變行業(yè)規(guī)則。

特斯拉有個好方法:做重大決定時要回答三個問題。第一要什么,第二愿意付出什么,第三失敗了怎么辦。這個方法很簡單但很管用。就像水果店老板算好每天要賣多少預制菜才能賺錢。

這個案例給我們三個啟發(fā):

第一,大轉型不能突然做。馬斯克三年前就說特斯拉是AI公司。就像裝修房子要提前和家人說,不能突然就拆墻。

第二,要找共同對手。特斯拉說傳統(tǒng)車企是敵人,團隊就容易團結。我們小區(qū)漲物業(yè)費時,業(yè)委會說隔壁更貴,大家就同意了。

第三,要給反對者面子。三個高管離職了,但馬斯克說他們貢獻很大。這話聽著普通,其實是留后路。就像水果店老板不賣榴蓮了,但還給老顧客送榴蓮酥。

還有個細節(jié)。特斯拉說現有車型繼續(xù)生產。就像水果店老板主推預制菜,但榴蓮還賣。這樣過渡比直接改更容易接受。

所以遇到選擇時,可以學特斯拉:先想清楚要什么,再找新辦法,最后給反對者留面子。記住,好談判不是你輸我贏,是找到雙贏的辦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