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簡七讀財” ,發(fā)送消息“ 理財小工具 ”

免費領(lǐng)取“40個賺錢工具資源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晚上好,我是簡七編輯部的衛(wèi)星~

最近金價有點「離譜」:首飾金價一口氣沖上1000元/克,交易所里的金價也摸到790元/克了。

辦公室里炸開了鍋。插畫師豆慶幸地說:「幸好我結(jié)婚早,要不然現(xiàn)在連三金都得削減預算?!?/p>

小Z就沒那么幸運了。她從金價400塊時就開始觀望,一路看到500、600,眼看沖上800,終于坐不住,打算出手。

但現(xiàn)在買,還合適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從歷史里找找規(guī)律——

01 黃金長期漲,但不是一直漲

打開1971年之后的金價走勢圖,你會看到一條波瀾壯闊的曲線:50多年里,美元計價下,金價年化回報率超過8%。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即便是1980年高點買入、整整套牢20年,到現(xiàn)在算下來,年化也還有3%。這也是很多人堅持「黃金信仰」的理由。

但如果你把視野拉到1800年到1900年,那一百年,金價幾乎沒有漲幅,等于零收益。

為什么會這樣?關(guān)鍵在黃金的貨幣屬性

19世紀,各國普遍實行金本位制——擁有多少黃金,才能印多少貨幣。黃金開采量又極其有限,貨幣供應因此受限,導致整個世紀幾乎沒有通脹,甚至還有通縮。

金價也幾乎不波動。以美國為例,從1834年到1932年,官方金價始終是20-21美元/盎司,沒啥變化。

直到1933年,為了刺激經(jīng)濟,美國政府主動把金價調(diào)高到35美元/盎司。二戰(zhàn)后,美元和黃金綁定,其他貨幣再與美元掛鉤。

這個體系一直持續(xù)到1971年。那年,美元不再錨定黃金,自此黃金進入自由交易時代。

兩個直接的后果是:

1-金價放飛:1971年金價為35美元,10年后飆升至850美元,漲幅超17倍。

2-法幣「脫錨」:各國央行可獨立印鈔,尤其2008年后,為了救經(jīng)濟,美聯(lián)儲、日本央行、歐洲央行頻繁「開閘放水」,推出量化寬松政策。

于是,黃金成了法定貨幣的「對沖工具」。很多投資者相信:央媽越印錢,黃金越值錢,至少能保值。

一些研究也印證了這個邏輯——

1971年后,黃金年化收益為8%,跑贏同期通脹(約4%),也略微超過美國M2擴張速度(約7%)。

不過,它也不是一直漲——中間也經(jīng)歷過十幾年的橫盤、下跌,比如1980年之后沉寂了20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如果你相信「水」還會繼續(xù)放,那黃金長期來看,可能還有空間。

02 股神為什么不愛黃金?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黃金,巴菲特就是著名的反對者。

他不喜歡黃金,有三個原因——

一是黃金本身不創(chuàng)造價值。

巴菲特說得很直白:「黃金躺在那里,什么都不產(chǎn)生?!?/strong>

不像公司能賺利潤、農(nóng)場能產(chǎn)糧,黃金不會帶來利息或分紅。你買了一盎司黃金,10年后,它還是一盎司黃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B站「石投記」;2011年股東大會

二是機會成本高。

投資黃金,意味著放棄投資企業(yè)、土地等能「增長」的資產(chǎn)的機會。

比如,1933年大蕭條期間,美國政府以20.67美元/盎司的價格,強制收回民間黃金。

一年后政府把金價上調(diào)到35美元/盎司,相當于那些被強制賣出黃金的人,損失了40%。很多人感覺「被低價收割」,對政府產(chǎn)生了不信任。

不過也有人在那時將資金投向股市。等到1971年黃金能自由買賣了,道瓊斯指數(shù)翻了9倍——

如果當年將20美元投入股市,持有到1971年,這筆錢能增值到180美元,換回約4盎司黃金(1971年均價40美元)。

相比之下,那些只偏好黃金、沒有參與經(jīng)濟增長的人,錯過了資產(chǎn)增值的大周期。

三是黃金靠「恐懼」驅(qū)動。

巴菲特承認,在人們恐慌的時候,黃金的確表現(xiàn)良好。

但他指出:買黃金,其實就是在押注「未來人會更害怕」。如果恐慌消退,黃金就可能下跌;如果恐慌升級,黃金會上漲。

在他看來,這更像是對情緒的投機,而不是對企業(yè)、經(jīng)濟、資產(chǎn)的投資。他更喜歡結(jié)果不僅僅取決于心理改變的投資。

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雖有波折,但終究向前。因此,巴菲特偏好那些能真正創(chuàng)造價值的資產(chǎ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our world data;全球GDP走勢(公元1年以來)

03 要不要買黃金?

說了這么多,可能你會問:那我現(xiàn)在買黃金合適嗎?黃金到底要不要配?

其實,投資不是單選題,你可以擁有多種資產(chǎn),而不是非此即彼。

黃金和股票之間,長期是負相關(guān)的:股市跌時金價往往漲,反之亦然。這就給了我們資產(chǎn)配置的空間。

一個常見建議是:把黃金作為投資組合的一小部分,配置5%~10%左右,并定期再平衡(一般一年一次)。

舉個例子:

假設(shè)你(長期不用的閑錢)的投資組合比例是:股票:債券:黃金:現(xiàn)金 = 3:5:1:1。

你有10萬可投,黃金就買1萬。

如果明年,股票跌了、黃金漲了。比如股票從3萬跌到2萬,黃金從1萬漲到2萬,其他部分不變。

那就賣出1萬黃金,買入1萬股票,讓組合重新回到原始比例。

這樣的好處是:不會因為情緒追漲殺跌,反而在跌多了加倉,漲多了減持,自動實現(xiàn)低買高賣

你可能會問:10%黃金會不會太少?

關(guān)鍵在于:黃金不產(chǎn)生現(xiàn)金流。你持有現(xiàn)金、債券、股票,即使不賣出,也能拿到利息或分紅。

黃金不生息,只有靠「賣」才賺錢。如果遇到急需用錢,而又正好趕上金價低迷,還可能陷入困境。更何況,黃金也有一跌很多年的「黑歷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macrotrends

所以,適度配置很重要。

04 怎么買黃金?也講究心理學

從長期角度看,如果你是打算買了就放著不動,實物金可能更適合你。

因為它變現(xiàn)麻煩,反而減少了天天看盤的誘惑,更容易一直持有。

反過來,如果是黃金基金、積存金這些隨時可以買賣的產(chǎn)品,很容易被短期波動干擾,動不動就追漲殺跌。

我身邊就有朋友,300元買入、400元賣出、500元又買回來、600元又賣掉……

折騰一圈白白貢獻了手續(xù)費不說,效果還不如「躺平」不動。

最后提醒一句:別借錢炒黃金!

一來,黃金也有波動,杠桿放大了風險,一旦浮虧太大,很容易做出錯誤決策。

二來,借的錢是有利息成本的,金價橫一段你就受不了了。

對咱們來說呢,長期配置黃金,而非短期炒金,是更穩(wěn)妥的做法~

最后,如果你想更系統(tǒng)的了解黃金,可以學習咱們的《一小時搞定黃金投資》課程,會員免費學哦~

在此也提醒一下,目前黃金價格處于歷史高位,回落風險較大,投資需謹慎,切勿盲目跟風,先把知識學到手再做決定,不懂不投哦~

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