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會議能力,直接決定團隊效率。

真正走上管理崗位才明白,有些工作必須通過會議來推動。

有些任務沒有充分討論,下屬往往不清楚重點;

要是大家目標不統(tǒng)一,最后做出來的結果就會南轅北轍;

還有的人干活不上心,你不給他指指問題、打打氣,他的工作進度就很難推進下去。

遺憾的是,絕大多數(shù)管理者根本不懂得如何高效開會。

杰克·韋爾奇曾說:"如果一個領導者連會議都主持不好,那他基本上什么都做不好。"

所以我們衡量一個領導者的能力,看他的會議表現(xiàn)就夠了。

01

會不會準備

決定他能不能“抓住重點”

如果你開會前沒準備,那你就準備在會上丟人。

你有沒有參加過這樣的會議?

會議室里坐滿了人,投影儀亮著,咖啡杯擺了一圈,但所有人臉上都寫著同一個問題:“我們到底要討論什么?”

這就是典型的“無準備會議。

領導臨時起意,拉人開會,自己卻連核心議題都沒想清楚。這種會開得越多,團隊越麻木,執(zhí)行力越差。

80%的會議低效,都是因為沒準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領導力的人,一定是準備高手

他們在開會前一定會做三件事:

1、明確會議目標——這次會議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是決策?是同步信息?還是頭腦風暴?

2、提前發(fā)資料——讓參會的人有準備,而不是臨時抓瞎。

3、設定議程和時間——每個議題討論多久?誰來主導?避免無限制跑題。

真正的領導力,首先體現(xiàn)在“不浪費別人的時間”。

如果你連會議重點都抓不住,憑什么讓別人相信你能抓住市場機會?

02

會不會控場

決定他能不能“服眾”

有些領導開會時,就像脫韁的野馬,完全失控。

有人發(fā)言超時,有人離題萬里,有人爭得面紅耳赤,他卻在一旁看熱鬧,甚至火上澆油。

這樣的領導,看似民主,實則無能。

他們不懂得如何引導討論,如何化解矛盾,如何讓會議回歸正軌。最終,會議變成了一場鬧劇,浪費了大家的時間,卻沒有任何結果。

高手領導開會則完全不同。

當有人跑題了,他們能立刻拉回來:“這個問題我們待會兒單獨聊,先聚焦當前議題?!?/p>

當有人爭論不休,他能直接拍板:“這樣,我們先按A方案執(zhí)行,兩周后看效果再調整?!?/p>

當有人沉默不語,他會點名提問:“老張,你對這個方案怎么看?”

有領導力的人,一定是控場高手

他們嚴格把控節(jié)奏,該討論時鼓勵交鋒,該收尾時果斷掐掉廢話。既不讓沉默的人被埋沒,也不讓話癆綁架全場。

當團隊看到你能在混亂中穩(wěn)住局面,在分歧中推動共識,他們才會打心底服你。

否則,你只是個“會議主持人”,不是領導者。

人越多,越需要強勢控場。 否則,民主就變成扯皮,開放就變成失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

會不會傾聽

決定他能不能“聚人心”

“最差的領導是用嘴巴管理,最好的領導是用耳朵領導?!薄上滦抑?/p>

有些領導開會,可能只關注那些符合自己心意的發(fā)言,對其他意見則充耳不聞;或者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給下屬發(fā)言的機會。

這樣的領導,怎么可能聚人心呢?又怎么可能讓團隊形成合力?

他的團隊里一定有一群“表面點頭,心里罵娘”的員工。

有領導力的人,一定是傾聽高手

他們能讓每個人都能表達,尤其是那些平時不愛說話的“沉默大多數(shù)”。

當員工有不同意見時,不急于否定,而是先問:“你這個思路很有趣,具體怎么落地?”

最后總結時,會把大家的意見融合進去,而不是只采納和自己想法一致的方案。

管理大師史蒂夫·喬布斯有句名言:

“雇傭聰明人,不是為了告訴他們該怎么做,而是為了讓他們告訴我們該怎么做?!?/p>

真正的領導力,是讓團隊覺得“我的意見被重視了”,而不是“老板又給我們布置任務了”。

領導如果只會輸出,不會輸入,團隊遲早變成一潭死水。

04

敢不敢決策

決定他能不能"拿結果"

世界上最沒用的會議:討論兩小時,最后領導說"再調研一下"。

這種領導,骨子里就倆字——“懦弱”。

要我說這種會議,不如改成午睡時間。

有領導力的人,一定是決策高手

他們開會一定是以結果為導向:

在討論到某個節(jié)點,直接拍板:“好,就這么干,責任我擔?!?/p>

如果信息不足,就明確:“今天先到這里,明天中午前必須給我結論?!?/p>

絕不會讓會議變成“無責任討論會”,而是必須產出行動計劃。

而那些優(yōu)柔寡斷型的領導,開會開到最后,問題還是原封不動地滾回下屬手里。

一個不敢做決定的領導,本質上是在逃避責任。

領導力的核心,不是永遠正確,而是敢于負責。

哪怕決策不完美,也比永遠不決策強。因為團隊可以忍受錯誤,但不能忍受猶豫。

05

會不會跟進

決定他能不能“說到做到”

“開會不跟進,等于放屁。”——任正非

開會只是開始,跟進才是關鍵。

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總能在會議后及時跟進,確保會議決議得到有效執(zhí)行。

他們知道,只有跟進,才能讓會議不流于形式,才能讓團隊真正行動起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現(xiàn)實中,有多少領導是“甩手掌柜”的?

他們可能開完會后就萬事大吉,對會議決議的執(zhí)行情況不聞不問;

或者對下屬的匯報敷衍了事,不進行深入的調查和分析。

這樣的領導,怎么可能說到做到?又怎么可能讓團隊形成良好的執(zhí)行力?

跟進,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態(tài)度。

有領導力的人,一定是跟進高手

他們在開會后一定會做三件事:

1、發(fā)會議紀要——明確誰在什么時間完成什么任務。

2、設置檢查點——“周五下午3點,我要看到初版方案?!?/p>

3、公開獎懲——做得好就表揚,做不好就問責,絕不讓承諾變成空氣。

一定要記住,領導如果自己不盯結果,就別怪下屬糊弄你。

? 寫在最后

一個人有沒有領導力,看他開會就知道了

會前不準備,說明你抓不住重點;

會上控不住場,證明你壓不住人;

聽不進意見,意味著你帶不動團隊;

不敢拍板,暴露你沒擔當;

會后不跟進,結果就是一場空談。

一場會議,暴露所有管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