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韜鈐深處
編輯|黃毅來了
他出生時接生婆嚇得打翻銅盆,青年時重得毛驢鬧“罷工”,壯年時讓整個亞洲籃壇聞風喪膽。
2.28米身高、320斤體重、52碼球鞋、每分鐘200次心跳——這些數(shù)字構(gòu)成中國初代“移動長城“的生命密碼。
這個出身貧寒的山東漢子,用布滿裂紋的膝蓋撐起新中國的籃球尊嚴。

但鮮有人知,穆鐵柱青年時期的肺活量竟低于普通中學生。
從體能不佳到無敵中鋒,這個被命運開了殘酷玩笑的山東漢子,如何完成不可能的生命逆襲?

逆轉(zhuǎn)人生
穆鐵柱,一個標準的寒門子弟。
伴隨著一聲啼哭,與新中國同齡的穆鐵柱出生在山東東明縣。
坊間傳聞,這個出生時就比尋常嬰兒大一圈的男孩,嚇得接生婆打翻了銅盆。
同時,他也成為了這本就貧寒的家庭中最甜蜜的負擔。

就跟吃錯了藥一樣,鐵柱的身高瘋長。
他的飯量是尋常孩子的好幾倍,家里省吃儉用也填不飽他的肚子。
由于發(fā)育得太快,衣服根本不夠他換的,常常將鞋頭頂出窟窿。
每人每年配給16尺布票,鐵柱一件上衣一條褲衩就能把一年的布票用沒了,這日子真是沒法過了。

貧困始終圍繞著這一大家。
由于家里孩子多,經(jīng)濟經(jīng)常入不敷出,這讓飯量最大的穆鐵柱感到非常愧疚。
總不能一直賴在家里不打工掙錢吧?于是他跟著姐姐前往新疆支援建設(shè)。
那邊不僅吃穿不愁,每個月還能領(lǐng)零花錢。

由于個頭龐大,他被分配到運輸隊里趕驢車。
可是當時穆鐵柱的體重已經(jīng)達到300多斤。
因此毛驢常常因為他太重而“罷工”。
1968年春節(jié),穆鐵柱回家探親,命運的轉(zhuǎn)折點悄然而至。

一天,東明縣體委主任張鳳奎發(fā)現(xiàn)一個巨人迎面走來。
“這哪是人?分明是座塔!”
張鳳奎跟著穆鐵柱走了幾里路,一路上都在打量他。
這么出色的身高,不打籃球?qū)嵲诳上А?/p>
于是他追上穆鐵柱,邀請他去辦公室喝茶休息聊聊天。

在張主任的游說下,穆鐵柱決定去學習打籃球。
要知道打籃球不僅能吃飽飯,還能掙工資補貼家用,對他而言簡直是兩全其美。
張主任帶著鐵柱來到山東省體工大隊,結(jié)果鐵柱因為沒接受過專業(yè)訓練而被退回。
張主任不死心,帶著鐵柱四處奔波游說,最后鐵柱被國家體委接納。

但鐵柱空有高個子,體能卻一塌糊涂,肺活量連初中生都不如。
那么高的個子,在13米寬的籃球場上來回跑,居然會累到吐。
于是,鐵柱先被一個田徑教練帶著鍛煉身體,半年多沒碰過籃球。
張鳳奎很發(fā)愁,難道我親手發(fā)掘的籃球新星還沒開始就已經(jīng)隕落了?
直到那個人的出現(xiàn),鐵柱的體育生涯才出現(xiàn)轉(zhuǎn)機。

鐵柱出山
眼瞅著鐵柱一直只練體能也不是個辦法,田徑教練就對張鳳奎說,你們?nèi)フ矣喟罨伞?/p>
余邦基何許人也?
他身高不到一米七,卻曾擔任國家隊與八一隊的籃球主力,是上世紀50年代中國男籃的風云人物。
他退役后先是擔任八一隊教練,后來在湖北黃石搞起了業(yè)余籃球隊。
了解了基本情況后,張鳳奎一不做二不休,扭頭就帶著鐵柱去找余邦基。

余邦基先對鐵柱進行了體能和技術(shù)測試,從結(jié)果來看,有利有弊。
他認為鐵柱雖然技術(shù)上一竅不通,但是體能還算可以。
再加上鐵柱個子長得高,經(jīng)過系統(tǒng)訓練后,很有可能成才。
余邦基帶著鐵柱去到黃石市業(yè)余籃球隊。

籃球隊給鐵柱的待遇和福利非常不錯,在生活有了保障的情況下,鐵柱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中。
在余邦基的訓練下,鐵柱的籃球技術(shù)突飛猛進。
時間來到1972年,濟南軍區(qū)成立了體育集訓隊,其中男子籃球被視為重中之重。
軍區(qū)體工隊開不斷地招募優(yōu)秀球員、教練加盟。

那時候,鐵柱已經(jīng)成為了黃石市籃球隊的中流砥柱,進攻能力無人能及。
在余邦基的介紹下,他回到了家鄉(xiāng)山東參加濟南軍區(qū)的籃球隊。
在“面試”中,鐵柱和替補隊員為一方,軍區(qū)主力隊為一方。
兩個兩米高的中鋒一起上都攔不住當時身高2米28,體重320斤的鐵柱。
面對主力隊兩戰(zhàn)兩負的結(jié)果,首長當場同意鐵柱加入軍區(qū)籃球隊。
當鐵柱穿上軍裝,威風凜凜,已然成為軍區(qū)的一道新風景線。

1973年2月,鐵柱跟隨隊伍趕赴廣州軍區(qū)訪問比賽。
這也是他第一次作為濟南軍區(qū)男籃隊員的身份外出比賽。
鐵柱一出場,全場立即轟動,誰也沒想到濟南隊還有這么一個巨人隊員。
鐵柱也用實力報答了觀眾營造的熱烈的氛圍,剛登場就打了個兩連勝。
廣州隊輸?shù)梅?/p>
“濟南軍區(qū)有個穆鐵柱,我們有啥辦法嘛?!?/blockquote>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憑借著這場的出色表現(xiàn),鐵柱入選八一男子籃球隊。
在八一隊效力期間,他場均得分二三十分,幫助八一隊成為中國勁旅。
1977年,他入選國家隊。
雖然之前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足夠高光,但在這之后,穆鐵柱才迎來了自己的巔峰時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鐵柱在國家隊得以盡情綻放,在各大國際賽場上展現(xiàn)出自己的光彩。
當時,中國男籃的核心除了張衛(wèi)平,便是穆鐵柱。
在他們的率領(lǐng)下,中國隊勢不可當,一舉奠定了在亞洲籃球的霸主地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1979年籃球亞錦賽中,中國隊對戰(zhàn)東道主日本隊。
裁判有著明顯的偏袒性。
誰知中國隊12人的名單中竟有8人被罰下場,穆鐵柱也在其中。
但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隊還是70-68戰(zhàn)勝日本隊,成功衛(wèi)冕。
這場比賽的勝利體現(xiàn)了中國隊的頑強精神,也讓穆鐵柱的名號在亞洲乃至國際籃壇更具影響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賽場之上,穆鐵柱威名赫赫。
賽場之外,他的愛情故事也足夠讓人動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最柔軟的依靠
1978年的曼谷亞運會上,穆鐵柱帶隊成功奪得中國男籃金牌。
通過家里的9英寸黑白電視機,她第一次看到穆鐵柱在賽場上的風采。
雖然看得并不是很清楚,但鐵柱在賽場上的英姿她銘記至今。
從那之后,每當有穆鐵柱的比賽,她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
經(jīng)過長時間的心理斗爭后,她終于鼓起勇氣提筆向穆鐵柱寫了一封信。
“你的比賽我?guī)缀鯃鰣龆既ビ^看,我覺得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我們能交個朋友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然而,鐵柱每天收到的粉絲慰問信,比她信上的字數(shù)都多。
鐵柱訓練繁忙,根本沒時間一一觀看并回復。
或許是命運使然,通信員在眾多信封里發(fā)現(xiàn)了這封信。
通信員敏銳地捕捉到了字里行間之中別樣的情感,就將信交給了領(lǐng)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殊不知,那時的鐵柱已過而立之年,卻因為訓練繁忙,仍然是個大光棍。
隊伍為他的婚姻問題煞費苦心,生怕有所耽擱。
領(lǐng)導看到這封信后,開始調(diào)查寫信人的資料。
原來,這位粉絲名叫王專紅,在京郊木材廠上班,是工廠籃球隊的主力隊員。
領(lǐng)導覺得她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當即決定撮合她和穆鐵柱,就安排他們兩個見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穆鐵柱和王磚紅對彼此的好感,始于第一次見面。
長久的相處令兩顆心的距離逐漸被縮短。
一年后,兩人好事將近。
穆鐵柱拿出幾乎全部積蓄辦置婚禮。
盡管婚禮很簡陋,但兩個小紅本見證著他們的愛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婚后,穆鐵柱繼續(xù)活躍于賽場之上。
1979年亞錦賽之后,他已經(jīng)在國際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很多人都將他視作偶像。
可惜的是,作為運動員,鐵柱的職業(yè)生涯開始得太晚了。
20歲才開始接觸籃球,28歲才進入國家隊。
雖然他憑借良好的悟性和刻苦的訓練在籃球領(lǐng)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歲月會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隨著年紀的增大,鐵柱的體能逐漸下降,競技狀態(tài)也不如之前。
在接近20年的職業(yè)生涯中,他渾身是傷。
由于身高和體重的原因,他的腿部承受了極大的負荷,被診斷為腿部靜脈血栓栓塞。
同時,鐵柱深受腰傷折磨,一度連直起身子都困難。
長時間的劇烈運動讓鐵柱的心臟超負荷運轉(zhuǎn)。
或許,心臟病早有征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1988年,38歲的鐵柱退役,出任八一隊男籃教練。
但由于身體原因,三年后不得不放棄了教練職位。
憑借自己的名氣,鐵柱客串了不少電影,雖然戲份不多,但也能讓他開心很久。
雖然生活過得不錯,但病痛從未遠離鐵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穆鐵柱與陳佩斯
1996年,鐵柱被確診心臟早搏,無論怎么也治療不好。
為了照顧鐵柱,王專紅早早退休。
她不斷學習護理知識,悉心照料鐵柱的衣食起居。
在最后的歲月里,妻子成為了鐵柱最柔軟的依靠,以溫柔托住他的每一步。
2008年9月14日,鐵柱在家鍛煉時心臟病突發(fā),隨后陷入深度休克,最終搶救無效,終年59歲。
鐵柱的溘然長逝,讓所有人感覺到悲痛和意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永不磨滅
2008年9月18日,穆鐵柱的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公墓舉行。
禮堂外懸掛著一副挽聯(lián):
“籃壇鐵壁中流砥柱團結(jié)戰(zhàn)斗鑄輝煌,八一巨人叱咤風云爭先奪冠永流芳?!?/blockquote>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告別廳內(nèi),鐵柱的遺體上蓋著一面八一軍旗,這是對他這一生最大的肯定。
王專紅和孩子們哭得眼睛紅腫、全身無力。
中國籃壇名宿和各界群眾三百余人參加了追悼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籃球名將鄭海霞和穆鐵柱關(guān)系很好,平時以兄妹相稱。
鐵柱去世后,鄭海霞幫助他家里人忙前忙后。
追悼會上,鄭海霞情緒失控,哭到失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北京奧運會時,姚明和鐵柱見過面,但沒想到那一面便是永恒。
姚明對鐵柱十分敬重,雖然鐵柱只比他高2厘米,但姚明認為鐵柱是他無論從視覺還是心理上都要仰望的存在。
追悼會上,姚明哽咽不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2022年,穆鐵柱入選中國籃球名人堂。
他對中國籃球的貢獻永不磨滅,他將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結(jié)語
當八寶山的松柏再次抽芽時,穆鐵柱事跡將永遠被人們歌頌。
那些曾壓垮驢車的重量,最終化作了托起中國籃球的基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他的心跳永遠停在了59歲,但賽場上空仍回響著巨人落地的震顫——那是貧寒歲月里倔強生長的回音,是軍人永不褪色的沖鋒號,更是前輩留給后輩運動員最厚重的生命教材。
有些高度不會隨著身形消失,正如真正的長城從不在磚石里,而在挺直的脊梁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部分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中國籃壇名宿“送別”巨人穆鐵柱 懷念生前點滴 文摘報|穆鐵柱的陳年往事 央視新聞|穆鐵柱曾遭省體委"退貨" 20個舊籃球換來籃球巨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