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蒂岡城消息:羅馬教皇方濟各4月21日去世,享年88歲。
方濟各本名豪爾赫·馬里奧·貝戈利奧,1936年12月17日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自2013年起當選天主教羅馬教皇。
“法學學術(shù)圈”為您詳細講解天主教羅馬教廷在教皇突然去世后,會通過哪些制度和規(guī)則選出新教皇:
宗座出缺與過渡管理
教皇去世后,宗座出缺狀態(tài)立即開始,由樞機團負責管理教會日常事務,處理一些緊急和重要的事務,如召開樞機主教會議等,但重大事務需待新教皇選舉產(chǎn)生后由其決定。
總務樞機負責執(zhí)掌教廷財務,并管理教皇的財產(chǎn)及梵蒂岡城國的財務事務,需與其他樞機共同協(xié)商處理重大事務。
舉行葬禮:教皇去世后,通常會有一段為期 9 到 10 天的儀式,包括公眾瞻仰教皇遺體、樞機主教和教廷官員的祈禱,以及在圣彼得大教堂舉行的隆重葬禮。
召開會議協(xié)商:樞機主教們聚集在梵蒂岡,就教會面臨的關(guān)鍵問題以及可能的教皇繼承人人選進行討論和協(xié)商,但此時還不是正式的選舉會議。
宣誓與隔離:樞機主教們在選舉會議開始前需宣誓,當選教皇的樞機必須年滿 18 歲,除了有選舉權(quán)的樞機外,其他人都不能接觸樞機成員。選舉期間,樞機主教們住在梵蒂岡一個特殊的住所,不能與外界聯(lián)系,連窗戶都用紙板封死。

選舉人資格
年齡限制:只有年齡在 80 歲以下的樞機主教才有資格參與教皇選舉投票。80 歲以上的樞機雖然可以參與關(guān)于選舉前的討論會議,但無投票權(quán)。
身份要求:被選為教皇的人通常需為樞機主教,但理論上不一定要是樞機,也不一定要是神父,甚至不一定要是修士,但必須是男性,因為教皇被視為圣伯多祿的繼承人,而圣伯多祿是使徒,教會規(guī)定只有男性可以成為神父和主教。
投票方式:選舉采用秘密投票的方式,每位有投票權(quán)的樞機主教在一張印有 “羅馬主教選舉” 字樣的紙條上寫下自己選的人的名字,然后走到一個小祭臺前,將選票放到一個盒子里。
投票輪次與時限:從 1996 年開始,如果在最初的三輪投票之后還沒有選出教皇,之后的投票中只要獲得簡單多數(shù)就可以當選。如果經(jīng)過 30 次投票仍未選出新教皇,就要采用 “相對多數(shù)” 制,即得票數(shù)最高的前兩名候選人對決,得票相對多數(shù)者當選。
有效票要求:在選舉過程中,候選人需要得到樞機團三分之二的票數(shù)才能當選教皇,比如有 115 名樞機投票,那么獲勝者至少需要得到 77 票。
確認接受:當某位樞機主教獲得足夠票數(shù)后,選舉會議的主持人會問他是否接受當選,如果接受,則必須選擇一個教皇名號。
白煙與鐘聲:一旦選出新教皇,選舉會議室內(nèi)會冒出白色的煙,表示有新教皇誕生,與此同時,梵蒂岡會敲響鐘聲,向世界宣告新教皇的誕生。如果是黑煙,則表示投票未果。
這一選舉制度和規(guī)則經(jīng)過了長期的發(fā)展和演變,其核心是確保選舉的公正性、獨立性和神圣性,使選出的新教皇能夠得到教會內(nèi)部和廣大信徒的認可,從而順利領導天主教在全球的事務和信徒。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