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學家撒繆爾·亨廷頓,在其代表作《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將世界劃分為七大文明,分別是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拉美文明,還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亨廷頓在這本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

冷戰(zhàn)后的世界,沖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tài),而是文化方面的差異,主宰全球的將是“文明的沖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美博弈,俄烏沖突,中東亂局,當今世界的種種亂象,都可以歸結(jié)到文明的沖突這個歷史主線之上。

玄奘所處的時代,正是一個文明沖突格局奠基的時代。

玄奘本人,正是這股時代大潮的弄潮兒。

玄奘的西行取經(jīng)之行,為以佛教為基礎(chǔ),在中亞地區(qū)建立大唐的影響力,起到了重要貢獻;他將佛經(jīng)從梵文翻譯為漢語的同時,也用華夏文明的觀念改造了佛教,使其成為有別于其起源地的漢地佛教,彌補了中國本土宗教對外輻射能力差的缺陷,實現(xiàn)了華夏贏學的升級和跨文明的交流。

在唐代初年的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玄奘幾乎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歷史的發(fā)展走向,玄奘西行揮動的蝴蝶翅膀,甚至一直影響到千年之后的當今世界!

前文提要:

千年之前的唐突(唐朝vs突厥)大戰(zhàn),與今日的中美博弈存在諸多相似之處。

突厥和美國,一個是可薩猶太之父,一個是可薩猶太的好大兒,怪不得套路差不多,原來是祖孫??!

祖孫三代,雖然相隔千年,卻都在“專治各種不服”的中國面前,踢到鐵板!

今天猶太人的主體,是曾經(jīng)在東歐黑海之濱建國的可薩猶太人的后裔,可薩猶太人的統(tǒng)治者,是中國歷史上的突厥王室阿史那氏。

如果說,唐太宗李世民和兵部尚書李靖是華夏贏學的官方代表,分別從宏觀戰(zhàn)略和中觀戰(zhàn)術(shù)層,踐行了華夏贏學的理念;

那么《西游記》中的唐僧玄奘的原型,就是華夏贏學的民間代表,從微觀個人層面,身體力行地進行華夏贏學的具體實踐。

正是玄奘的取經(jīng)之旅,導致突厥王族阿史那氏在東方再無立足之地,不得不踏上舉族西遷之路;也正是這次慘痛的經(jīng)歷,使得他們在選擇信仰時特立獨行,皈依了非主流的猶太教,這才誕生了所謂“可薩猶太”!

可薩猶太所在的黑海之濱,不僅是成為今日文明沖突的戰(zhàn)場,更是主要文明沖突的發(fā)源地。

我們不禁要問:千年前的玄奘時代,到底面臨怎樣的文明沖突?現(xiàn)有這些文明板塊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千年前文明沖突,又如何影響了當今世界?

從獅駝嶺說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西游記》中有一個重頭戲——獅駝嶺,在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jīng)的路途上扮

演了重要角色。三大魔頭手下共有四萬七八千個小妖,是《西游記》原著中小妖明面數(shù)量最多的一股龐大勢力,因此獅駝嶺獨占九九八十一難中的四難:

路阻獅駝六十一難,怪分三色六十二難,城里遇災六十三難,請佛收魔六十四難。

獅駝嶺在西牛賀洲,距離靈山不遠,根據(jù)書中描寫,獅駝嶺的景象實在毛骨悚然,屬于屏幕上出現(xiàn)一秒都會整劇下架那種。它們還殺光了獅駝國的所有人類,變成了一個妖精之國。

“骷髏若嶺,骸骨如林。人頭發(fā)翙成氈片,人皮肉爛作泥塵。人筋纏在樹上,干焦晃亮如銀。真?zhèn)€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難聞。東邊小妖,將活人拿了剮肉;西下潑魔,把人肉鮮煮鮮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獅駝嶺的統(tǒng)治者是大鵬金翅雕,如來佛祖向?qū)O悟空解釋其來歷:那大鵬與孔雀乃是一母所生,而孔雀曾將剛修成金身的如來吸下肚,"是我剖開他脊背,跨上靈山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按照這個輩分,大鵬金翅雕算是如來的舅舅。獅駝嶺另外兩個魔頭青獅、白象,分別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坐騎,跟佛教的淵源也相當深厚。

佛祖所在的靈山腳下,居然妖魔鬼怪如此猖狂?而且這些妖魔鬼怪跟佛教都有密切的關(guān)系?很難不讓人聯(lián)想到,天子腳下那些貪官污吏。

這也成為《西游記》被解讀為政治諷刺小說的一個重點。

一些學者將歷史上的喀喇汗國,作為“獅駝嶺”的歷史原型。

公元840年西遷的突厥化回鶻人,在唐朝的北庭和安西兩都護府所轄的大部分地區(qū)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王朝——喀喇汗王朝,它存在時間長達372年,直到1212年,

在喀喇汗王朝時期,大批講突厥語的游牧民轉(zhuǎn)入定居,加快了中亞各民族的突厥化進程。公元960年,也就是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北宋的同一年,喀喇汗國改宗伊斯蘭教,在民族相互異化融合的過程中,一種新的文化——伊斯蘭突厥文化形成了。

這一歷史事件反映了唐朝崩潰后,玄奘一手打造的中亞佛教文化圈崩潰,中亞和西域地區(qū)由佛教轉(zhuǎn)向伊斯蘭化的歷史進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喀喇汗國在沒有皈依伊斯蘭教之前,曾經(jīng)抵抗西邊伊斯蘭化的波斯薩曼王朝的圣戰(zhàn),連王朝都城怛羅斯都被攻陷??箛б酪了固m教之后,又通過一系列政治經(jīng)濟軍事改革,國家強盛起來,不僅逆推消滅了薩曼王國,還對信仰佛教的于闐王國和高昌回鶻發(fā)動圣戰(zhàn)。

喀喇汗國以圣戰(zhàn)為號召,得到了西亞穆斯林的大力支援。而于闐王國除了得到高昌回鶻、歸義軍、甘州回鶻等有限的支援外,基本上處于孤立地位。

最終結(jié)果是公元1004年,于闐佛國滅亡,西域的佛教徒被殺得尸山血海,恰如獅駝國慘狀。正是這場持續(xù)上百年的宗教戰(zhàn)爭,讓新疆從佛國變成了伊斯蘭地區(qū)。

至于挫宋……北伐失敗的趙光義得到了“高粱河車神”的稱號,從此喪失了對外進取的勇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高粱河,就是今天連接西直門北京動物園到紫竹院的河流,所以你叫他“西直門車神”也不是不行。北京西直門是出了名的難走,外地司機一上去就容易轉(zhuǎn)向。

在于闐國滅亡的同一年,宋遼之間發(fā)生檀州之戰(zhàn),雙方通過著名的“檀淵之盟”結(jié)成了所謂的“兄弟之邦”,北宋年年向遼國上貢保平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至于收復西域,重現(xiàn)漢唐榮光,挫宋連想都不敢想。

從此之后,佛教的影響力,向西再也沒走出過河西走廊。

反而是靠信仰佛教的西夏,占據(jù)河西走廊,才讓伊斯蘭教沒有進一步向中原大局滲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對比玄奘所處時代中國對外的攻勢,恍若隔世。

喀喇汗國雖然與獅駝國頗為相似,但畢竟差了一個時代。就玄奘本人親身經(jīng)歷而言,也確實有類似在獅駝嶺的經(jīng)歷,而且這個地方就在恒河流域,佛教的發(fā)源地附近,跟書中的記載也頗為類似。

天竺的“獅駝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接前文:華夏贏學的升級版,如何在唐僧玄奘手中誕生?

當玄奘一夜之間讓康國改換信仰門庭的事跡傳開后,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敢冒著得罪當時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的風險,來招惹玄奘。所以此后一段路途比較平淡。玄奘再次遇險,是在恒河河畔,這里不僅早已出了大唐輻射邊界,也出了西突厥的影響范圍,已經(jīng)來到佛教的核心地區(qū)。

當玄奘準備渡過恒河時,突然被一些暴徒圍住了玄奘坐的船。這些人并非搶劫,而是搶人。

所要搶的對象,正是玄奘!

這些暴徒都是虔誠的婆羅門教教徒,信奉杜爾迦女神(又稱突伽女神Durga),他們相信,只有每年秋天都為女神獻上一個體形健美的男子作為祭品,女神才能保護他們的安全。

杜爾迦女神是婆羅門教(后來演化為印度教)至高神濕婆(Siva)之妻,因此也是該教的主神之一。

玄奘因為體型俊美,被這幫教徒選中作為祭品。根據(jù)教義,應(yīng)當洗凈獻祭者,從頸部切斷頭顱,爾后以容具從祭者頭部接住新鮮血液,誦經(jīng)禱告完畢,再將鮮血奉給女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杜爾迦女神

來自禮儀之邦東土大唐的玄奘,何曾見過這種活人祭祀的場面?而且居然發(fā)生在他心目中的佛教圣地附近,對他思想造成的震撼可想而知。

根據(jù)印度教神話,魔軍派出了一位名為血種(Raktabija)的大將來對抗杜爾迦。顧名思義,血種的意思,就是身上的每一滴血,都是他延續(xù)生命的種子。只要他被女神的武器所傷,血流到地上,便會落地結(jié)果,生出一位新的血種。無可奈何之時,杜爾迦創(chuàng)出了迦梨女神,長舌頭的嗜血者。迦梨沿著血種的傷口開始吸血,不讓任何一滴落到地上,最后,活活把大魔王吸到干枯而死。

故事遠比上面這段話要復雜得多,但大意如此,體現(xiàn)在杜爾迦與迦梨的祭祀上,就是需以鮮血供奉女神,這就是血祭的來源。

今日在信奉相關(guān)教義的印度某些地區(qū),仍然能看到無比血腥的祭祀場面,只不過祭品從活人都換成了牲畜。

穆斯林發(fā)動的宗教戰(zhàn)爭,目的是為了逼人改宗,并沒有血腥虐待尸體的必要;

而印度教的血祭場景,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與佛教之間的關(guān)系,才更接近《西游記》小說中獅駝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迦梨女神

十八世紀英國人殖民印度的時候,當?shù)厝说难?,殖民者也帶來巨大的精神震撼?/p>

根據(jù)英國人的記載,在阿拉哈巴德到瓦拉納西之間的山林里,流竄著相當數(shù)量的暴徒。他們會尾隨沿途的商販游人,通過誘騙或者裹挾將旅人帶到密林里,然后用繩索將其勒死。在勒住受害人喉頭等待他們窒息的時候,這些暴徒們會一直低語迦梨女神的名字,直至死亡。劫掠財物后,他們會把死者獻祭給女神。

英國殖民者實在忍無可忍,決定用盎薩人的方式來教育這些野蠻人!

英國殖民當局派軍隊大規(guī)模搜捕暴徒,公開絞死他們示眾。英國軍隊絞死了超過500人,才勉強剎住了這股用活人血祭的風氣。

英國人信仰基督教,本來就不太把異教徒當人,所以屠殺印第安人毫無心理負擔。印度教徒的做派,這讓英國人不僅毫無愧疚,甚至有種替天行道的正義感。英國殖民印度,一心只想著種植鴉片販毒謀取暴利,根本無視印度當?shù)厝说乃阑睿斐蓴?shù)次大饑荒,每次都死亡幾百萬乃至上千萬人,首相丘吉爾認為過錯都在印度人身上,因為“他們繁殖起來像兔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3年孟加拉大饑荒

直到今天,印度仍然是一個宗教氛圍濃厚的國家,印度教仍然在印度有巨大影響力,成為事實上的印度國教。印度總理莫迪,就是依靠發(fā)動教徒的宗教熱情來鞏固權(quán)力。也正是印度教徒的狂熱和冥頑不靈,沿著貿(mào)易通路一路擴張的伊斯蘭教佛擋殺佛,神擋殺神,卻在南亞踢到鐵板,只滲透到了恒河平原(孟加拉)和印度河流域(巴基斯坦),對于印度內(nèi)陸無能為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跟這些狂熱印度教徒講道理或者佛理,無異于對牛彈琴。他們只認識誰的拳頭大。

教員當年想了十天十夜,也沒搞明白印度為何要打我們,只能用武力讓他們恢復清醒。

以德服人的玄奘,又如何“感化”這些嗜血的教徒呢?

《三藏法師傳》記載了這樣一段神跡:

在枝葉茂密的森林當中,玄奘被捆綁由樹枝和泥土搭建的祭壇上,這些人磨刀霍霍準備開始一場血腥的祭祀,而玄奘只能閉上眼睛,開始默念佛經(jīng)。

幸運的是,樹林中突然起了一陣狂風,一時間飛沙走石,連恒河都起了波濤(“黑風四起,折樹飛沙,河流涌浪,船舫漂覆”)。這些兇狠的教徒嚇得驚慌失色,以為是玄奘施展了法術(shù),慌忙跪地求饒……

茂密的森林中,恰到好處地“刮起狂風”,如此不符合自然規(guī)律,才能叫做神跡!

至于真實世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唯一的可能,就是玄奘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用武力教訓了這幫不可理喻的異教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語言與文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以上兩個故事都反映了一個重大的歷史背景:在歷史上,歐亞大陸上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許多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宗教,其影響一直延續(xù)至今。

美國政治學家撒繆爾·亨廷頓在其代表作《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將世界劃分為七大文明,分別是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拉美文明,還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戰(zhàn)后的世界,沖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tài),而是文化方面的差異,主宰全球的將是“文明的沖突”。

這本書對于當今國際政治領(lǐng)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不管亨廷頓劃分得對不對(比如把日本文明單獨列出來,卻沒有列出影響力巨大的猶太文明就很值得商榷),這種以文明而不是國家為模塊的思考方式,對于判斷美國單級霸權(quán)秩序瓦解之后的世界走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思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玄奘所處的時代,正是一個文明沖突格局奠基的時代,他本人,正是這股時代大潮的弄潮兒。

玄奘的西行取經(jīng)之行,為以佛教為基礎(chǔ),在中亞地區(qū)建立大唐的影響力,起到了重要貢獻;他將佛經(jīng)從梵文翻譯為漢語的同時,也用華夏文明的觀念改造了佛教,使其成為有別于其起源地的漢地佛教,彌補了中國本土宗教對外輻射能力差的缺陷,實現(xiàn)了華夏贏學的升級和跨文明的交流。

在唐代初年的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玄奘幾乎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歷史的發(fā)展走向,并深刻影響今天文明沖突的格局。

如何才能更加科學合理地進行文明的劃分,我們引入一個語言學上的概念:語系和語族。這是通過比較和歸納的方法,根據(jù)語言的某些語音、詞匯、語法規(guī)則之間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而對現(xiàn)有語言進行的一種分類。

語言作為文明的載體,語言的分類也就大致對應(yīng)文明的分類,語言的源流也代表了文明的演化。

這源于一個基本假設(shè):如果人類具有單一的起源,那么人類所說的各種語言,是否也有共同的起源?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之后,制定書同文的政策,統(tǒng)一了漢字的使用。中國人雖然南腔北調(diào),方言各不相同,但使用的文字是一樣的,彼此都能無礙交流。因此中國人通常不太關(guān)注語言的區(qū)別和演化過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西方世界則不同。歷史上查理曼大帝曾一度統(tǒng)一歐洲,但是因各地區(qū)彼此語言不通,最后不得不一分為三。現(xiàn)代歐洲分成三大族群,恰好對應(yīng)歐洲的三大語族:日耳曼語族、斯拉夫語族和拉丁語族。因此,歐洲人對于語言差異和文明沖突特別敏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基督教的Bible中,記載巴別塔的故事:在大洪水之后人類聚集在示拿平原,決定建造一座通天塔以彰顯他們的偉大。然而,上帝為了讓人類不再團結(jié)一致,將他們的語言變得混亂,使他們無法溝通,最終導致工程停工,人類被分散到世界各地。這座未完成的塔因此被稱為“巴別塔”?。受基督教影響的西方世界,對于探索語言的起源特別感興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航海時代之后,西方人開始接觸到東方世界,甚至有傳教士認為,中文就是最接近“人類原語”的一種語言。1669年,有個叫約翰·韋伯的英國傳教士,寫了本《有關(guān)中華帝國的語言有可能是人類最初語言的歷史論著》。他堅信漢語就是“巴別塔”事件之前人們使用的世界通用的原始語言。

他還進一步推斷:中國上古時期也發(fā)生了大洪水,治理洪水的卓越領(lǐng)袖堯帝(Jaus)應(yīng)運而生,這在時間上和巴別塔前的大洪水相吻合,因此,堯帝可能就是諾亞。中國地處遠離語言混亂的遙遠的東方,在英明的堯帝的領(lǐng)導下,得以保存了原始語言,并在此基礎(chǔ)上建立了統(tǒng)一而強大的帝國。

不是,我堂堂華夏男兒,咋就跟亞伯拉罕廢物扯上關(guān)系了呢?

除了故事背景里都有大洪水,還有哪點相似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明代著名的西方傳教士利瑪竇,在東方傳教的同時,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漢語,并將其編輯為一本拉丁文漢語詞典《利瑪竇中國札記》,這本書成為西方漢語觀的重要起點。

利瑪竇的中文研究,是17世紀歐洲通用語思想和實踐的主要靈感來源之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利瑪竇手稿

利瑪竇在書中寫道:

……他們使用的字形很像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在風格和結(jié)構(gòu)上,他們的書面語言與日常談話中所用的語言差別很大,沒有一本書是用口語寫成的。一個作家用接近口語的體裁寫書,將被認為是把他自己和他的書置于普通老百姓的水平。然而,說起來很奇怪,盡管在寫作時所用的文言和日常生活中的白話很不相同,但所用的字詞卻是兩者通用的。

……所有中國的字詞無一例外都是單音字。我從未遇到過雙音或多音字,雖然有些字可能包含兩個甚至三個元音,其中有些是雙元音。

……中國人不習慣說元音和輔音,因為每個字正好像每個對象一樣,都是用它自己的漢字或符號來表示的,用于代表一個意思。因此漢字符號的數(shù)目就等于字的數(shù)目,措詞的單位不是字而是音節(jié)。

“有些國家在他們的口語方面互相之間有很大的不同,但書面語卻是共通的,他們最后可以通過交換書籍和信件相互接觸,這是通過說方言所無法做到的。”

“日本人、朝鮮人、交趾人和琉球人有一些大家都有的書,但是他們口語卻差別很大,以致誰也聽不懂別人的話。他們都能看懂同樣意義的書面語,但是各個民族卻都說它自己特殊的方言?!?/strong>

十八世紀,隨著歐洲工業(yè)革命和經(jīng)濟政治實力的增長,以及對中國情況深入了解程度的增加,西方的漢語觀也開始轉(zhuǎn)變,并據(jù)此逐漸形成了一套有關(guān)中國文化、社會和歷史的固定化、充滿偏見的話語體系,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被眾多思想家接受、引用、復述,成為主導西方中國觀念的“刻板印象”:漢語是一種充滿缺陷的語言,中國人因為漢語的落后,變成了一個具有欺騙和偷竊的傾向,狡詐,愚昧、心胸狹窄的民族……(蘇格拉哲學家詹姆斯·貝蒂《語言理論》)。

十九世紀,歐洲的比較學派研究了世界上近一百種語言,發(fā)現(xiàn)有些語言的某些語音、詞匯、語法規(guī)則之間有對應(yīng)關(guān)系,有相似之處,他們便把這些語言歸為一類,稱為同族語言;由于有的族與族之間又有些對應(yīng)關(guān)系,又歸在一起,稱為同系語言,這就是所謂語言間的譜系關(guān)系。

1786年2月2日,孟加拉最高法院法官威廉·瓊斯在亞洲學會第三次年會上,宣讀了他的研究發(fā)現(xiàn):他向全世界公布了著名的“印歐假設(shè)”(the Indo-European hypothesis):印度的梵語和歐洲的希臘語、拉丁語等之間有著歷史的“親緣”關(guān)系,它們同宗同源,屬于同一個語系。語族和語系的概念從此誕生。瓊斯因此獲得了“印歐語系”論之父的頭銜,“第一位現(xiàn)代語言學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威廉·瓊斯

在漢語問題上,19世紀中后期赴華的傳教士大都沿用了印歐語系理論,有的還在華著書立說宣傳和推廣印歐語系論。這些理論與對中華文明的偏見雜糅在一起,深刻影響了近代中國知識分子。

新文化運動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就是廢除充滿缺陷的漢字,將漢語變成拉丁字母拼音?!陧n國和越南,文字拼音化被較為徹底的執(zhí)行下去,后果也是一言難盡。

電子計算機興起的時代,漢字因為與文字輸入和編程語言難以兼容,又掀起了一輪廢除漢字的風潮。但是到了AI大模型時代,漢字高信息熵的特點被充分挖掘,使得以deepseek為代表的以漢語邏輯為底層的AI大模型,開始逆推西方的AI大模型。

時至今日,語言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站在了文明沖突點的前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語言演化與文明沖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近20多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人類群體遺傳學和考古學、語言學的進展,人們終于看到了解開這些"世紀之謎"的希望的曙光。這是各門科學相互滲透,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不斷進步的結(jié)果。

根據(jù)語言學家的研究,人類使用的數(shù)千種語言,可以劃分為若干語系,其中影響力較大的有九種,被稱為九大語系,而排在前四的分別是印歐語系、漢藏語系、閃含語系和阿爾泰語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中,學術(shù)界還存在各種爭論。

比較有名的是,我們都知道,日韓語言的文字都是從中文而來,但是根據(jù)語系分類,卻歸于阿爾泰語系。阿爾泰語系就是中國古代各種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語言,尤其以突厥語為代表。

至于閃含語系,就是古埃及人所使用的語言,并被古猶太人、阿拉伯人這些興起于阿拉伯半島的游牧民族所模仿和學習,也成為他們的語言。

前文中提到的各大宗教——波斯拜火教、天啟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源頭基本就是來自兩撥游牧民族——閃含民族和印歐民族。泛阿爾泰(泛突厥)民族盡管也是分布廣泛的游牧民族,但是他們在歷史上只是學習模仿其他宗教并為我所用,但卻深刻影響了這些宗教。特別是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幾乎達到了鳩占鵲巢的效果。

接下來,我們就以這四大語系為基本依據(jù),來描述文明沖突的來龍去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占據(jù)頭號交椅的印歐語系,其家族成員除了歐洲古今的各種語言分支,還包括中東的伊朗和南亞的印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印歐語系分布范圍

正如大航海時代之后,歐洲人將其語言散布到各大洲,導致今天中國絕大多數(shù)大中小學生,都得學習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的英語;

根據(jù)印歐語系在歐亞的分布,也會很自然地得出一個推論:歷史上恐怕存在一個“原始印歐人”的族群,正是這些人的遷徙和征服,將原始印歐語帶向四方,在這一過程中語言不斷演化和分化,形成印歐語系今天的分布規(guī)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一推論在十九世紀十分流行,成為歐洲民族主義建構(gòu)的重要依據(jù),也是納粹推行“雅利安優(yōu)越論”,發(fā)動種族主義大屠殺的理論依據(jù)。當然,其中充斥著各種毫無道理的牽強附會。比如將佛教中常用的萬字符(卍),作為納粹的標志,原因就是這源于雅利安太陽神信仰的標志。

結(jié)合考古、歷史、分子生物學等一系列跨學科的研究,人們還原出了這一深刻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大事件——原始印歐人大遷徙。

原始印歐人生活的區(qū)域,是黑??死锩讈啺雿u和高加索山北部的草原和森林,依靠漁獵為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片區(qū)域與今天的烏克蘭所在區(qū)域大致重合,也跟我們前文所提到的可薩猶太人的活動區(qū)域大致重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尋找食物是古印歐人的第一生存目標,食物的匱乏和來源的不固定使得他們幾乎無法在一個地方長久定居,游牧和遷徙成為了古印歐人最顯著的特征。在這個過程中原始印歐人逐漸馴化了馬,將輪子和馬組合在一起發(fā)明了馬車,并掌握了青銅和鐵器,由此展開了對各個方向的定居民族的入侵和征服。

除了語言之外,原始印歐人的神話體系,也演變成了遍布歐亞的各種神話,其中包括我們熟悉的北歐神話、希臘神話,吠陀神話和波斯神話。

后兩者率先宗教化,分別發(fā)展出了印度的婆羅門教和波斯的拜火教。

閃含語系的猶太人從波斯神話中吸收了大量元素,編纂出他們自己的民族神話——猶太圣經(jīng),進一步演化為包括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內(nèi)的天啟宗教(亞伯拉罕諸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波斯神話中衍生出密特拉信仰,成為羅馬帝國一度與基督教分庭抗禮的密特拉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為婆羅門教對立面誕生的佛教,則進一步衍生出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除了東亞儒道信仰和日本的神道教之外,歐亞大陸的大多數(shù)宗教,居然都跟印歐人大遷徙有關(guān)!

在今天看來,已經(jīng)可以忽略不計的波斯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和摩尼教),居然是流傳至今的印歐各種宗教的萬教之祖!

在唐僧玄奘取經(jīng)的時代,是世界宗教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

當時的波斯拜火教,遠比后世強盛得多,頑強地擋在基督教東傳和佛教西傳的十字路口之上。

在西方,信仰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與信仰拜火教的薩珊波斯,正在展開曠日持久的鷸蚌相爭,這讓源自阿拉伯半島的伊斯蘭教,找到了千載難逢的得利機會。作為宗教界的后起之秀,伊斯蘭教即將開啟旋風般的崛起之路。

在這一過程中,突厥人如何遭遇史詩級潰敗?又如何在潰敗中找到機會,潛入到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世界中?這跟玄奘西行揮動的蝴蝶翅膀,又有怎樣的聯(lián)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