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對征信有很多誤解,一度認為征信沒有逾期就是好。
“征信沒問題,就是申請貸款通不過?!?/p>
其實一份征信不光只是看逾期那么簡單,還需要看負債、貸款筆數(shù)、信用卡使用率、機構(gòu)查詢這四個情況。
其中,機構(gòu)查詢次數(shù)是最影響貸款審批通過率的。
查詢是指申請貸款或信用卡的頻率,不管通不通過,都會上一次機構(gòu)查詢,哪怕你只是出于好奇的去測試一下額度,查詢次數(shù)也一次不會少。
但凡是去申請過銀行貸款的朋友,都知道查詢有多重要。
銀行的對查詢的標準一般是:1個月小于3次,3個月小于6次,6個月小于10次,大部分銀行貸款都只看近半年的查詢次數(shù),容忍度高一些的銀行會適當(dāng)放寬一些。
對申請貸款頻率密集程度也有不同的標準。
1個月內(nèi)有10次,6個月也是10次;
1個月3次,3個月6次,6個月10次。
這兩者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大的,1個月有10次查詢,可能又要從次月重新養(yǎng)半年,征信評分才會慢慢提高。
你相信大力出奇跡?
反正我是不信,也不理解。

這位朋友的查詢3個月50次,6個月80次。
平均兩天不到就要申請一個貸款,完全把希望都寄托都放在貸款上面了!
貸款最忌諱就是接二連三向不同機構(gòu)申請貸款,這樣不僅會被拒,征信還會越來越花,只會讓你離貸款越來越遠。
之前寫過很多類似的文章,也有人說如果自己能養(yǎng)的話就不會去申請貸款了,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那些銀行,機構(gòu),甚至是網(wǎng)貸憑什么還敢貸給你呢?
只是你把希望都寄托在貸款上面了,但一直申請不會有希望,更多的只是絕望。
那些貸款機構(gòu)絕不會給你雪中送炭,更多的只是錦上添花。
所以,“大力出奇跡”用在申請貸款上面,不僅沒用,征信還會越來越糟糕,只會讓你修復(fù)征信的時間越來越長!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