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檔影片,有足足12部電影扎堆上映。
有《大風(fēng)殺》這樣荷爾蒙爆棚的西部警匪片。

也有華仔主演的金融犯罪片《獵金游戲》。

漫威新片《雷霆特工隊》和宮崎駿的經(jīng)典動畫《幽靈公主》也先后加入戰(zhàn)局。

五一檔的這場多方混戰(zhàn),看樣子要把冷到冰點的電影市場重新“燃”起來了。
但其中最讓青石好奇的,是馬麗主演的傳記片《水餃皇后》。

馬麗飾演的角色原型,是某水餃品牌的創(chuàng)始人“臧姑娘”臧健和。
32歲被丈夫拋,之后獨自帶著兩個女兒到香港,靠著擺攤賣水餃,一步步成為年收入幾十億的女企業(yè)家。
這樣一位傳奇的女性人物,這樣一部嚴肅的人物傳記片,很難想象會和馬麗的名字聯(lián)系到一起。
連馬麗自己也說,這是自己至今為止演的最“正經(jīng)”的一個角色。

馬麗出演《水餃皇后》的消息公布后,自然引發(fā)了不少人的質(zhì)疑:
要說演喜劇,馬麗的表現(xiàn)有目共睹,絕對是喜劇界的TOP級演員;
但轉(zhuǎn)換賽道去演這樣一個非喜劇的、質(zhì)感厚重的角色,馬麗還能不能駕馭?
這次,青石想通過表演的四個層次,來看看馬麗真實的表演水平究竟如何。
“喜和樂”
評判表演的高低優(yōu)劣,總繞不過“喜怒哀樂”四個字。
無論是一人千面還是千人一面,能把這幾種情緒傳達到位,緊緊揪住觀眾的心,就是好的表演。

我們先來說說“喜”。
這屬于馬麗的舒適區(qū),她太知道怎么拿捏住喜劇的精髓了。
我們可以通過電影《抓娃娃》里的一場戲,看看馬麗如何在短短幾秒內(nèi)貢獻了影片的“摔包名場面”。
馬麗飾演的春蘭因為兒子被欺負,在屋里發(fā)飆摔東西。

這時老公遞給她一個限量款名牌包,示意她可以消消氣了。
此時的春蘭是什么反應(yīng)呢?
她先是愣了一下神,隨即帶著哭腔喊“誰稀罕這破玩意?”,作勢就要丟掉。

但下一秒,限量款包包已經(jīng)“情不自禁”地掛在了脖子上。
春蘭似乎也是滿臉疑惑,低下頭打量著脖子上的名牌包。

鏡頭一轉(zhuǎn),春蘭兩眼緊盯著包包,一邊打量一邊問老公挎手上是不是比掛脖子上好看。

老公問她是不是消氣了,春蘭反問老公“生啥氣???”,滿臉風(fēng)平浪靜。
細細品味一下,馬麗這段看似大開大合的喜劇表演,夾雜了許多生動的細節(jié)處理。
比如一開始摔東西的動作,語氣里的惱怒,讓人真切感受到身為人母的她對兒子是真的心疼;
而拿到名牌包后的愣神,打量包的眼神,攥緊包的手勢,角色物質(zhì)性的一面又躍然而出。

情緒的兩極反轉(zhuǎn),搭配張弛有度的表演節(jié)奏。
人物的情感和性格都被高度濃縮在馬麗的幾個神態(tài)手勢中。
一場簡潔明快的教科書級別喜劇表演已然成型。
如果說“喜”是一種即時性的、外放的情感表達,那么“樂”更偏向一種深沉的、持久性的情緒延宕。

比如一個人在遭遇某種極端環(huán)境后的絕處逢生,喜極而泣,是一種看似內(nèi)斂實則強烈的情感釋放。
科幻片《獨行月球》,馬麗飾演的馬藍星與沈騰飾演的獨孤月在月球“重逢”那場戲就是其中代表。
那一刻,能看出馬藍星的身體僵了一下,眼神中流露著難以置信,嘴角不自覺地開始上揚。

看著獨孤月朝自己走來,馬藍星笑著笑著,眼中開始泛起淚光,眼淚抑制不住地落下。

她看到的獨孤月,其實是她的想象,是為了地球犧牲的獨孤月的幻影。
這場并不存在的“重逢”戲里,能感受到馬藍星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極而泣,其中有喜悅,有愧疚,也有懷念。
這場悲喜交加的表演,生動地詮釋了什么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它的后勁足夠讓每一位觀眾狠狠共情。

“哀和怒”
再來看看馬麗對“怒”的詮釋。
憤怒的情緒也有多種表演方式,比如盡皆過火的“張揚式憤怒”。
《第二十條》里,馬麗飾演的李茂娟,和張譯飾演的學(xué)生家長之間有一場精彩的飯桌飆戲。
面對家長的蠻不講理,李茂娟先是以“替孩子道歉”為由,把一杯酒一飲而盡,喝完把酒杯往桌子上重重一墩。

臉上看似波瀾不驚,但這一喝一摔的兩個動作,讓人感覺到那股怒火馬上就要噴薄而出。

隨著雙方家長的談判破裂,李茂娟和對方撕破臉開啟互懟模式。
情緒激動的李茂娟拍著桌子質(zhì)問家長,“如果見義勇為要道歉,那以后誰還敢做好事?”

充滿怒氣的話語字字鏗鏘,此時的她是一位護犢心切的母親,也是一個正義得不到伸張而憤怒的普通人。
馬麗的這段表演化技巧為生活,與其說在表演,不如說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

還有一種極盡克制的“隱忍式憤怒”。
電視劇《超越》里,有一場戲是馬麗飾演的滑冰隊教練吳慶紅,和年輕隊員鄭凱新發(fā)生爭執(zhí)。

看著自己最關(guān)心的隊員如此不理解自己的苦心 ,吳教練情緒有些上頭,她猛地站起身,打了他一巴掌。
打完后她愣在原地,眼神有些恍惚,試圖平復(fù)情緒。

等她晃過神來,眼圈唰地一下就紅了,嘴唇也止不住地顫抖,眼淚奪眶而出。

憤怒、懊悔、心疼、無奈,吳教練此刻的復(fù)雜心情毫無保留地展現(xiàn)在觀眾眼前。
最后我們再來說說“哀”。
青石印象最深的,是馬麗主演的一部冷門電影《東北虎》。
片中她飾演章宇的妻子,一個已經(jīng)懷孕卻遭丈夫背叛的家庭主婦。

有一場戲是她得知丈夫出軌后,買了一個蛋糕,做了一大桌菜,說要給自己提前過生日。
吃飯的時候,妻子用非常平靜的語氣告訴丈夫,她在菜里都下了毒,讓丈夫和自己一起吃蛋糕。

丈夫以為她在開玩笑,正要伸手夾菜,被妻子一筷子打了回去。
此時的妻子緊盯著丈夫,讓他把出軌的對象找來。
她甚至用手直接抓起有毒的飯菜,就要往嘴里送,一旁的丈夫攥住她的手腕,選擇了妥協(xié)。

手中抓著飯菜,嘴角沾著蛋糕的奶油,再加上空洞卻飽含寒意的眼神,這個舉止無狀的“瘋女人”形象,精準傳達著她“哀莫之心大于死”的心境。

整場戲,馬麗都沒有特別激烈的情緒表達,而是用極簡化的動作和語言,演出了妻子的心灰意冷,悲哀麻木。
可以看到,馬麗非常懂得用情緒調(diào)動觀眾,她的表演能演出人間世俗的煙火氣,也能演出大道至簡的高級感。
特別是《夏洛特煩惱》后,馬麗的演技一直在進化,早已不是“喜劇演員”一個標簽就能輕易定義。

但從至今出演的作品來看,馬麗確實還缺少一個“正劇范兒”的大女主劇本,去證明她的表演實力。
而這部《水餃皇后》,或許就是讓她“更上一層樓”的橄欖枝。
“破與立”
去年的百花獎頒獎典禮上,拿到人生第一座影后獎杯的馬麗,在臺上說了這么一句話:
謝謝百花獎給喜劇人的認可和肯定。

可以想見,喜劇出身的演員,特別是喜劇女演員,想拿到這樣一個重量級主流獎項有多么難。
中戲畢業(yè)后,馬麗又去了北大戲劇研修班深造,之后便加入了開心麻花劇團。

從2005年開始,此后的8年時間馬麗一直在話劇舞臺摸爬滾打,直到2013首登春晚,和沈騰逐漸成為春晚小品的“臺柱子”。
2015年的《夏洛特煩惱》又讓她開拓出電影事業(yè)的版圖,馬麗+沈騰+開心麻花,早已是喜劇片響當當?shù)拿?/p>
不夸張的說,喜劇打通了馬麗表演的任督二脈,把她帶進演員的更高境界。
如今,馬麗單是主演的電影票房就已經(jīng)突破200億,位居中國女演員的TOP1。
這也讓很多人想不通:這個咖位,已經(jīng)這么成功了,為什么要做這些可能會影響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嘗試?
說到這里,青石想起了喜劇界的另一位國民級女演員——賈玲。

同樣是有著不輸給馬麗的人氣,從小品、綜藝到電影,賈玲和她的“大碗娛樂”曾是媲美開心麻花的另一條喜劇航道。
但因為拍電影《熱辣滾燙》,賈玲在公眾視野中“消失”了一年多時間,再次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已經(jīng)是瘦身100斤、脫胎換骨的賈玲。

減肥成功的賈玲為《熱辣滾燙》贏得了市場,也讓她丟失了大眾原本喜歡的那個“憨態(tài)可掬”的喜劇人設(shè)。
電影上映后的一年多時間,賈玲沒有參加任何綜藝,沒有拍任何電影,也不再擔任大碗娛樂的任何職務(wù)。

在娛樂圈打拼多年的賈玲,難道沒有想過如今的情形?
賈玲肯定想到過,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地去做了。
看似是自絕后路,其實是“放長線,釣大魚”的深謀遠慮。
正所謂“花無百日紅”,日新月異的演藝圈,再火的藝人也會有花期衰敗的時候。
從臺前的演員,到后來做導(dǎo)演,做制片人,以及去年讓大碗娛樂轉(zhuǎn)型,開始轉(zhuǎn)向內(nèi)容生產(chǎn)和創(chuàng)作。

賈玲用看似“慘痛”的代價,去突破外界給喜劇女演員設(shè)定的邊界,去爭取更大的話語權(quán)。
所以這幾年,馬麗也一直在躍躍欲試。
比如上面提到的《東北虎》,還有讓她贏得金鷹獎最佳女配角的《超越》,都算是馬麗的“小試牛刀”。

到了今年,馬麗開始全方位席卷其他表演賽道。
除了《水餃皇后》,馬麗還有一部剛剛?cè)雵本﹪H電影節(jié)的現(xiàn)實題材電影《好好的》。
她在片中飾演因為不堪丈夫家庭暴力,逃到大城市當保姆的白麗萍。

從目前曝光的片段來看,馬麗的表演又一次顛覆大家的認知。
從丈夫魔爪中倉皇逃跑的無助,被雇主老太太訓(xùn)斥時的迷茫,拿起《刑法》時眼神的認真。

就像看過點映的觀眾評價的,馬麗有一雙會講故事的眼睛,你能透過她的眼睛,看到一個真實鮮活的白麗萍。
青石也注意到,《好好的》出品方是開心麻花,而馬麗也擔任了影片的監(jiān)制。
昔日的喜劇女王,已經(jīng)在更寬闊的大道上邁出了扎實的一步。

當年《夏洛特煩惱》爆火后,已經(jīng)小有名氣的馬麗滿懷期待地給一個劇組投簡歷,卻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那個導(dǎo)演在看了馬麗的照片后,說了這么一句話:
“我用不了喜劇演員,他們不行。”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喜劇演員只適合演喜劇,演其他類型的作品就會跳戲。
但馬麗不服氣,誰說喜劇演員只能裝瘋賣傻,一輩子當諧星?
馬麗把導(dǎo)演的這句話一直記在腦子里,她相信喜劇演員只要付出努力,一樣能夠完成有力量、有態(tài)度的表演。
所以在《水餃皇后》開拍前,馬麗便早早來到香港,通過她和這座城市的疏離感,認真感受角色當時的心境。

為了貼近角色,馬麗猛吃水餃,一個月增肥近20斤。
片中的水餃,從和面、搟皮、包餃子,馬麗都是自己完成,因為當年的臧姑娘也只能自己去做。

兢兢業(yè)業(yè)的態(tài)度,再加上多年錘煉的演技,我們沒有理由不期待,一個“非喜劇人”的好演員馬麗。

如今43歲的她,正處于屬于她的最好的年紀。
就像她說的,有了以前的經(jīng)歷,生活的沉淀,才可以塑造出有分量的角色。
或許《水餃皇后》,就是馬麗演員生涯的一個“新起點”。
讓我們一起期待。
青石電影|小智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chuàng)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以任何形式轉(zhuǎn)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