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的舞蹈生涯里,我痛苦地哭過,哭過多少次連我自己也記不清了,但是,舞蹈是我的命根子!我愛它,愛得癡迷,愛得瘋狂,愛得如膠似漆,愛得魂不守舍。我離不開它,哪怕只離開一小會兒也不行,如果上帝允許的話,我愿意愛它一萬年!”
如果你曾癡迷于某項愛好,一定會對這句話感同身受,說此話者名叫劉敏,是從安徽合肥一戶普通家庭走出來的頂級舞者。
如今,她頭冠“最美女將軍”,用舞姿締造了一段生命的傳奇,也用舞姿向世人詮釋了生命絕美的意義。
劉敏的父親曾是安徽省體委干部,對兒女們的教育十分嚴格,最初對于三女兒劉敏想要走舞蹈之路并不贊同,眼看小姑娘倔強的眼神,最終還是選擇支持了她,從那之后,13歲的劉敏就在自己的夢想之路上全力進發(fā)。

與其他頂級舞者相比,她并沒有多么優(yōu)越的起點,不過,上天給了她一位難得的好老師,在安徽省藝術學校舞蹈班中,張鴻英老師一眼就看出劉敏的天賦異稟。
別看劉敏在班上24位學生中從來都是名列前茅,張鴻英從未放松過她的訓練強度,“加碼”早已成了家常便飯,就比如“揮鞭轉”這個動作,其他學生只被要求轉16圈或32圈,可劉敏從來都是64圈打底。
雖說劉敏深知老師對自己的看重,高強度訓練偶爾也會讓她吃不消,甚至有過跑回家鬧絕食的情況,就在張老師前來家訪之際,小姑娘還寫下了稚嫩卻堅定的保證書。
“我保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那一晚,張鴻英的一番感慨終究讓劉敏認清了自己的天賦,也因此種下心錨,要在舞蹈之路上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你知道我往常為什么要給你加課嗎?那是因為你具備了舞蹈家的特殊條件,你如果再刻苦點,你的前途將更加寬廣。
現(xiàn)在你在咱們班里首屈一指不算什么,要是你真有出息的話,以后你該去拿全省第一,以致去占領首都的大舞臺!”
1978年4月,劉敏得以穿上軍裝,成為總政歌舞團舞蹈隊一員,初來乍到之際,就在3天的緊張訓練后,她得以憑借大型舞劇《驕楊頌》中楊開慧一角贏得專業(yè)人士以及觀眾的肯定,只可惜,她最敬愛的張老師卻因病永遠離開了。
從那之后,劉敏不斷向舞臺發(fā)起挑戰(zhàn),在《割不斷的琴弦》、《祥林嫂》等數(shù)十部舞蹈作品中出演主角,為中國舞蹈界增添了一抹艷麗的色彩。
1982年,24歲的她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無人對此感到質疑,相反,凡是了解過她辛勤付出與藝術造詣的人都覺得這才是實至名歸。
1985年至1986年,劉敏先后斬獲首屆中國“桃李杯”賽、全軍舞蹈比賽、全國第二屆舞蹈比賽冠軍,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一位斬獲“三連冠”殊榮的舞蹈家。
此外,當年的她還憑借舞蹈先后立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當選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青聯(lián)委員、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理事、表演藝術委員會委員。
面對記者采訪,劉敏曾將自己的舞蹈生涯總結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模仿,想老師一招一式地學,不走樣地模仿。
第二階段是表演,用舞蹈語匯塑造舞臺形象,從外形上追求像。

第三階段是悟性,演員與角色之間達到“物我兩忘”、心靈相通,自我已不存在了。
源于此,她將自己獨創(chuàng)的“悟性的舞蹈”展示給了全世界,用舞蹈征服了不同國家的觀眾,也讓東方藝術與世界產(chǎn)生更強的連接。
1991年4月,就在中央電視臺等單位舉辦的“海峽情”大型文藝演出會上,剛剛結束連續(xù)十幾場慰問演出的劉敏再度全身心投入到祥林嫂的舞臺角色演繹中去,沒成想,她在舞蹈過程中跌入2米多深的樂池中,好在經(jīng)過搶救很快脫離危險。
雖說康復后的她還會時?;钴S在舞臺上,因為年齡增長和病痛等問題,她還是逐漸退居幕后,來到解放軍藝術學院開啟了藝術教育生涯。
就在第六屆“桃李杯”舞蹈大賽上,出自劉敏門下的13位學生斬獲7項金獎,軍藝記錄被刷新,此時的劉敏成為了另一位張鴻英。
如今,這位昔日的舞臺寵兒已經(jīng)66歲了,往日風采變?yōu)闅q月沉淀,面對藝術生涯,劉敏依舊從容與自信,少將級別的她有著“最美女將軍”的稱號。
最重要的是,站在中國舞蹈教學第一線的她,注定會用自己的生命將中國舞蹈藝術推向全新的高度。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