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一句“我不會用任何一個海歸”把她推到了輿論的中心,不少官方媒體出來回應,大大小小的自媒體博主要求她公開致歉,甚至連一向保持中立態(tài)度的胡錫進也公開發(fā)文,要求董明珠道歉。
在輿論的壓力下,董明珠目前并沒有做出任何回應,央視也沒有發(fā)聲。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大家的態(tài)度各不相同,有人支持董明珠,有人覺得她以偏概全。但像胡錫進這樣的媒體人卻公開逼一位為中國電器行業(yè)作出重大貢獻的企業(yè)家道歉,這算不算是一種道德綁架呢?
在對待海歸這個問題上,到底誰對誰錯?董明珠會出面道歉嗎?

4月24日中午,胡錫進在他的社交媒體賬號上發(fā)布了一篇長文。他說董明珠的言論涉及社會公共政策,違反了勞動法。他認為董明珠應該為了格力的品牌形象、維護國家相關政策的嚴肅性以及海歸群體的聲譽而道歉。
作為資深媒體人,胡錫進言辭犀利,似乎站在了道德的高點指責董明珠。在他的言論中明顯表現出失態(tài),他聲稱不招聘海歸人員就是違背公共利益。
根據現有數據顯示,2021年從國外留學歸來的人數約為100萬,而2023年中國高校畢業(yè)生達到了1000萬以上。按照胡錫進的觀點,如果董明珠沒有將這1000萬畢業(yè)生全部招入格力集團,那也是違背了公共利益。
深入挖掘胡錫進的個人成就,確實相當輝煌。他不僅是資深媒體人,還是各大官方媒體的主編和撰稿人,言辭確實犀利,但這并不能成為他公開要求一位人民企業(yè)家道歉的理由。
董明珠的要求是公司的內部行為,人家想招誰就招誰。一個資深媒體人公然發(fā)文帶動輿論,抨擊人民企業(yè)家,這種做法本身就不太合適。

胡錫進還說為海歸貼標簽是抵觸國家政策。實際上,在董明珠的言論中,從頭到尾講的都是她招聘人才的原則,一直強調的是格力不招聘海歸,并沒有說過不允許企業(yè)招聘海歸。
而且董明珠提到的是海歸中有間諜,并不是說所有海歸都是間諜。胡錫進此舉上升到了抵觸國家政策的高度,要知道間諜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當的,也不是只有海歸才能當。

之前有一部關于國安局查找間諜的電視劇,里面安排的間諜大多是市長級別的高知人群,往往需要極高的技術含量。如果按照胡錫進的理解,以后還有人敢在公開場合說話嗎?
胡錫進的言論中7次提到政策性文字,試圖利用輿論壓力逼迫董明珠道歉。但董明珠的話并沒有違法,在自己的公司內部設定招聘標準無可厚非。那么董明珠會因為胡錫進的原因道歉嗎?
大概率是不會的。董明珠畢竟是中國知名企業(yè)家,她在發(fā)表言論前肯定有自己的考慮。格力有無數機密數據,作為中國本土企業(yè)不可能讓這些數據流到國外。
早在之前華為就有內部人員將機密數據傳出的先例,董明珠肯定也是為了公司的長遠發(fā)展著想。
等了一天,胡錫進沒有等到道歉,他又發(fā)了一篇文章,文章中依舊是對董明珠的指責。

胡錫進說中國不少優(yōu)秀的大公司都雇傭了不少海歸,像字節(jié)跳動、華為、大疆等等。他說完全拒絕一個群體有違勞動法,還說讓海歸群體受到傷害并非董明珠的本意,董明珠理應出來道歉。
與第一篇文章一樣,依舊是道德綁架的味道。輿論發(fā)酵得如此厲害,董明珠依然沒有站出來表態(tài),說明她并不認為自己的言論有什么不當之處,態(tài)度也很強硬。
網上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一種是像胡錫進這樣的博主批評指責董明珠,另一種是一些大V在替董明珠說話。那么輿論會向董明珠翻轉嗎?海歸問題上到底誰對誰錯呢?

董明珠說出這句話沒多久,不少媒體開始批評她的言論。青年報說“污名化海歸,既無知又短視”,北京商報說董明珠的言論錯誤且危險,新民晚報說董明珠以偏概全,潮新聞說沒必要把董明珠的言論太當回事。
前后共有7家媒體對董明珠的言論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們的態(tài)度很一致,認為董明珠關于海歸的言論太過絕對,實屬不當。然而當不少網友了解完事情的來龍去脈后,部分網友力挺董明珠,覺得她說得沒錯。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格力專利授權量高達57000余件,申請國內外專利10萬余件。截至2024年,兩年時間據說擁有的專利已經達到了11萬項。
所以董明珠為什么會對海歸有所擔憂呢?如果這些機密數據流傳到國外,對中國電器行業(yè)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董明珠招聘的都是國內高校的人才,網友認為重用國內院校人才,大道至簡沒有錯。為了防止技術外泄,支持不用海歸。

相較于海歸人士,現在中國的大多數還是找不到工作的應屆畢業(yè)生。因此網上的輿論漸漸從那些媒體指責董明珠,到現在百姓發(fā)言支持董明珠。輿論是否會反轉,還得等一段時間才能知道,畢竟現在央視還沒有出面。
對于海歸問題上誰對誰錯,這個不能輕易下結論。本身海歸和中國本土人才兩個群體就不是對立的。有一些海歸確實在出國時憑借自己的實力,經過層層考核選拔到達國外高校。
但是因為那些氪金、混學歷的人敗壞了海歸群體的風氣。如果說留學歸來能向企業(yè)證明自己在國外學到的知識,能把學到的技術應用于企業(yè),那肯定是再好不過。

但如果只是混個學歷回來,還想得到高薪工作,這樣的人任何企業(yè)都不希望有。
胡錫進的話不全對也不全錯,但在公開場合逼董明珠道歉,作為自媒體博主可能還沒有這個權利。他的粉絲量雖然龐大,但這場道德綁架損害了他的路人緣。之前在各種問題上,胡錫進都模棱兩可地保持中立,但這次卻帶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這場輿論的背后,最終受傷的還是畢業(yè)生們。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