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總覺得,院子是屬于中老年人的天地。當歲月的風霜染白鬢角,人們才開始渴望一方獨屬于自己的小院,在那里種下花草,細數(shù)時光??刹恢獜暮螘r起,年輕人也悄然愛上了院子,在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尋找那一方詩意的棲居之所。

記憶里,奶奶家的院子是我童年最溫暖的港灣。那是一個被青磚墻圍起來的小天地,院子里種著一棵歪脖子老棗樹,樹干上布滿了歲月的紋路,像是奶奶臉上的皺紋,訴說著過往的故事。

春日的院子,是一場盛大的蘇醒儀式。老棗樹的枝椏間鉆出毛茸茸的嫩芽,在晨露的浸潤下泛著透亮的光澤。奶奶種的月季率先舉起了花骨朵,粉的像天邊未褪盡的晚霞,紅的似孩童害羞時的臉頰。白色的茉莉星星點點地綴在綠葉間,清晨推開院門,清甜的香氣便裹挾著泥土的芬芳撲面而來,仿佛整個春天都濃縮在這一方小院里。蜜蜂哼著小調穿梭在花叢間,翅膀振動的嗡嗡聲與遠處的鳥鳴交織成一首輕快的晨曲。

當蟬鳴撕開盛夏的序幕,院子成了避暑的秘境。老棗樹撐開如傘的樹冠,將熾熱的陽光篩成滿地碎金。正午時分,樹葉在微風中沙沙作響,光影在墻面上跳躍變幻。我和小伙伴們總愛躺在涼席上,看云絮慢悠悠地飄過院墻上空,聽奶奶搖著蒲扇,講那些古老的故事。院角的葡萄藤攀上木架,垂落的綠簾下藏著幾串青澀的果實,在陽光的炙烤下,散發(fā)著淡淡的果香。

秋風起時,院子化作了金色的海洋。老棗樹上的棗子紅得透亮,像掛了滿樹的小燈籠。奶奶踩著梯子摘棗,竹籃里的果實相互碰撞,發(fā)出清脆的聲響。菊花在墻角肆意綻放,金黃的花瓣層層疊疊,宛如煙花凝固在枝頭。落葉打著旋兒飄落,給青磚地面鋪上一層柔軟的地毯,踩上去簌簌作響。傍晚時分,炊煙從鄰家的屋頂裊裊升起,混著院子里晾曬的柿餅、橘子皮的甜香,在暮色中釀成了一壇醇厚的酒。

冬天的院子,是一幅素雅的水墨畫。一場大雪過后,青磚墻戴上了白絨帽,老棗樹的枝椏裹著銀邊,在寒風中靜默佇立。積雪壓彎了竹枝,時不時 “噗” 地一聲抖落一團雪霧。我和爺爺堆的雪人歪戴著草帽,紐扣眼睛在陽光下閃著微光。屋內的爐火噼啪作響,透過窗戶望去,院子里的一切都被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靜謐得仿佛時間都停止了流淌。

在那個院子里,奶奶種了許多花花草草,有月季、茉莉、菊花…… 每到花開的季節(jié),院子里便彌漫著陣陣花香。奶奶總是會細心地給花草澆水、施肥、修剪枝葉,看著它們茁壯成長,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常常蹲在一旁,好奇地觀察著這些植物,聽奶奶講述它們的故事。那時的我,并不懂得院子的美好,只覺得那是一個可以盡情玩耍的地方。

后來,我離開了奶奶家,住進了城市里的高樓大廈。那里沒有院子,只有一扇扇冰冷的窗戶。透過窗戶,看到的是車水馬龍的街道和密密麻麻的高樓。雖然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但總覺得少了些什么。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會想起奶奶家的院子,想起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身邊的年輕人也開始向往院子了。他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院子生活,展示精心種植的花草、擺放的桌椅,以及在院子里度過的悠閑時光。有的年輕人租下郊區(qū)的小院,親手改造,將其變成一個充滿個性的小天地;有的則在自家的陽臺上打造微型花園,雖然面積不大,卻也能感受到一絲自然的氣息。

年輕人喜歡院子,或許是因為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他們渴望找到一片寧靜的港灣,遠離喧囂與壓力。在院子里,他們可以靜下心來,與花草對話,與自己對話??粗N子發(fā)芽、開花、結果,感受生命的奇跡;在陽光的照耀下,泡一杯茶,讀一本書,享受獨處的時光。院子成了他們釋放壓力、治愈心靈的地方。

院子也是一個社交的好場所。年輕人會邀請朋友來院子里聚會,燒烤、聊天、玩游戲。在院子里,沒有職場的競爭與勾心斗角,只有輕松愉快的氛圍。大家圍坐在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院子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更近,讓生活變得更加溫暖。

無論是中年人還是年輕人,對院子的喜愛,都源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院子不僅僅是一個空間,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情感的寄托。它承載著我們的回憶,記錄著我們的成長,也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在院子里,我們可以感受到四季的變換。春天,萬物復蘇,院子里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夏天,綠樹成蔭,在院子里乘涼避暑,享受夏日的清涼;秋天,果實累累,院子里彌漫著豐收的喜悅;冬天,白雪皚皚,院子里銀裝素裹,宛如童話世界。每一個季節(jié),院子都有它獨特的魅力。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院子的形式也在不斷變化。但無論如何變化,它所承載的那份美好與溫暖,永遠不會改變。它就像是一首悠揚的歌,在歲月的長河中緩緩流淌,滋潤著我們的心靈。

從前,人到中年才開始喜歡院子;如今,年輕人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經(jīng)歷,卻有著同樣的熱愛。或許,這就是院子的魅力所在,它跨越了年齡的界限,觸動了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讓我們在喧囂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寧靜與詩意。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