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年前,菲律賓前總統(tǒng)杜特爾特黯然卸任,帶著一身爭議和對中國的務實外交遺產,退出了馬尼拉的政治舞臺。

取而代之的馬科斯,揮舞著親美大旗,高調對抗中國,試圖用南海的“硬碰硬”換取西方的掌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三年過去,菲律賓經濟下滑、民怨沸騰,馬科斯的支持率跌到谷底,而杜特爾特家族卻在沉默中積蓄力量。

如今,2025年5月12日的中期選舉即將來臨,這場選舉不僅是杜特爾特“親華派”的翻身仗,更是菲律賓政治的風向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馬科斯還能不能穩(wěn)坐江山?杜特爾特家族能否卷土重來?南海的緊張局勢會否迎來轉機?

馬科斯親美路線引民怨

菲律賓2025年5月12日的中期選舉,將決定參議院12個席位、眾議院全部317個席位,以及超過1.8萬名地方官員的歸屬。

這場選舉被視為馬科斯執(zhí)政三年的“期中考”,卻更像是杜特爾特家族與馬科斯家族的生死對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馬科斯上臺后,迅速拋棄了杜特爾特時期與中國的務實合作,轉而全面倒向美國。

他不僅允許美軍擴建菲律賓軍事基地,還在南海頻頻挑釁,試圖通過“硬抗”中國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但事實證明,這條路走得并不順暢,2024年,菲律賓對華出口暴跌52%,失業(yè)率攀升至8.3%,經濟增速雖然保持在5.6%,但在東盟國家中僅排第二,遠低于預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普通菲律賓人感受到的是物價飛漲、就業(yè)困難,生活質量直線下降。

尤其是在卡加延省,當?shù)孛癖姀娏曳磳γ儡娀財U建,認為是“引狼入室”,讓菲律賓卷入大國博弈的旋渦。

與此同時,馬科斯試圖通過政治手段鞏固權力,卻適得其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推動對副總統(tǒng)莎拉·杜特爾特的彈劾,以及幫助國際刑事法院逮捕前總統(tǒng)杜特爾特,并試圖削弱杜特爾特家族的影響力。

可這一舉動反而激起了民意反彈,根據(jù)民調,莎拉的支持率高達59%,而馬科斯的支持率卻跌至歷史最低的25%以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杜特爾特家族抓住了這一機會,聯(lián)合地方勢力和商界巨頭,悄然布局中期選舉。

他們不僅在達沃市等傳統(tǒng)票倉鞏固根基,還通過卡加延省省長曼巴等親華官員,呼吁恢復與中國的經濟合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杜特爾特家族深知,要在5月12日的選舉中翻盤,單靠家族威望遠遠不夠,他們需要打出一套組合拳,既能抓住選民的心,又能對抗馬科斯的政治打壓。

首先,經濟牌是親華派的核心武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杜特爾特執(zhí)政期間,菲律賓與中國的合作帶來了大量基建項目,比如馬尼拉高鐵和達沃港口的升級改造,這些項目為當?shù)貏?chuàng)造了數(shù)十萬個就業(yè)機會。

然而,馬科斯上臺后,許多中資項目被擱置,導致基建停滯、就業(yè)減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是,杜特爾特陣營敏銳地抓住了這一點,通過地方官員和媒體宣傳,強調中國是菲律賓電力進口的主要來源國,2024年中國對菲投資增長了12%,遠超美國。

他們還聯(lián)合菲律賓首富維惹家族等商界力量,呼吁重啟與中國的貿易合作,用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吸引選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并且,作為家族的領袖,老杜特爾特更是選擇“以身入局”,直面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并前往海牙的監(jiān)獄之中。

而老杜的這一做法,很快就這令其成為了常人嚴重被西方迫害的“受害者”,從而激發(fā)了菲律賓民眾的同情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杜特爾特陣營迅速將ICC事件包裝為“美西方干預菲律賓內政”的陰謀,點燃了民族主義情緒。

與此同時,莎拉·杜特爾特以副總統(tǒng)的身份頻頻下鄉(xiāng),深入基層,與農民、漁民面對面交流,承諾恢復杜特爾特時期的親民政策。

她的親和力讓許多選民回憶起杜特爾特執(zhí)政時的“鐵腕治國”,進一步拉高了親華派的支持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外,杜特爾特家族還善于利用地方勢力,卡加延省省長曼巴等親華官員公開反對美軍基地擴建,呼吁與中國合作開發(fā)當?shù)刭Y源。

這種地方動員不僅鞏固了票倉,還讓親華派在參議院選舉中占據(jù)了先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經濟到輿論,再到地方,杜特爾特家族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而精準,他們的目標不僅是贏得選舉,更是通過選舉重塑菲律賓的外交路線。

中菲關系與大國博弈

5月12日的選舉不僅是菲律賓的內政大事,更是大國博弈的縮影。

馬科斯上臺后,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頻頻挑釁中國,多次派船只闖入中國南沙群島海域,甚至與美國、日本舉行聯(lián)合軍演,試圖通過“國際化”南海問題來施壓中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這種對抗策略并未給菲律賓帶來實質好處,反而讓中菲關系陷入低谷。

2024年,中菲貿易額下降了30%,菲律賓漁民在南海的捕魚活動也受到限制,生活陷入困境,馬科斯的親美政策看似強硬,實則讓菲律賓在經濟和安全上雙雙受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反觀杜特爾特時期,中菲關系曾迎來短暫的“蜜月期”。

杜特爾特通過與中國的“君子協(xié)定”,擱置了仁愛礁等敏感爭議,確保了菲律賓漁民的捕魚權,同時換來了中國對菲基建和能源的大量投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杜特爾特陣營在選舉中獲勝,菲律賓很可能重啟與中國的基建合作,讓南海局勢降溫。

然而,美國不會輕易放手,美國不僅通過軍援和聯(lián)合軍演支持馬科斯,還試圖通過輿論和經濟援助影響菲律賓的選舉進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美國的影響力正在減弱,菲律賓民眾越來越意識到,美菲合作并未帶來經濟實惠,反而讓菲律賓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

結語

這場選舉的結果,將直接影響中菲關系的走向。

如果親華派獲勝,菲律賓可能回歸杜特爾特時期的務實外交,中菲合作將迎來新機遇,南海的緊張局勢也有望緩解。

反之,如果馬科斯陣營維持優(yōu)勢,菲律賓將繼續(xù)在親美路線上越走越遠,南海沖突可能進一步升級,甚至引發(fā)地區(qū)不穩(wěn)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對于中國來說,菲律賓的選舉不僅是一場鄰國的政治大戲,更是大國博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

參考資料

臺海網:《外媒:杜特爾特被捕后,馬科斯支持率暴跌》2025年4月22日
環(huán)球網:《菲律賓中期選舉在即,總統(tǒng)馬科斯支持率斷崖式下跌》2025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