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美貿易戰(zhàn)爆發(fā)以來,雙方便進入了一個復雜且具有長期性的發(fā)展周期。

特朗普政府在其關稅政策上對中國展開了全面施壓,但中國始終沒有給予美國任何臺階下的機會。

在4月26號的記者會上,外交部發(fā)言人郭嘉昆再次否認了關于中美已經展開對話的傳言,指出中美并未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美方不要混淆視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隨著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關稅不斷加碼,特朗普開始要求日本為美國“分擔”農產品的出口壓力,特別是美國的大豆。

在特朗普發(fā)起貿易戰(zhàn)的初期,美國大豆一直是中美貿易爭端中的一個核心話題。

2018年之前,中國一直是美國大豆的最大進口國,約占美國大豆出口的50%。

自從中美加征關稅后,中國開始減少從美國進口大豆,并轉向巴西等其他供應國。

中國暫停采購美國大豆后,美國中西部農業(yè)州陷入系統(tǒng)性危機。

4月29日,伊利諾伊州大豆協(xié)會發(fā)布報告稱,該州倉儲容量已達98%,剩余大豆只能露天堆放,雨季來臨后可能霉變。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金融鏈斷裂,美國農業(yè)信貸銀行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大豆產區(qū)的不良貸款率飆升至9.7%,是2024年同期的3倍,而土地價格因預期收益下降已下跌13.8%。

為此,特朗普將目光投向了日本。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為美國的長期盟友,日本在全球大豆市場上也占據重要地位,成為特朗普施壓的首要對象。

這不是日本第一次被美國逼著買大豆,1995年克林頓政府以《美日貿易框架協(xié)議》施壓日本,要求其開放農產品市場,美國轉基因大豆以低于日本本土大豆40%的價格涌入日本市場。

導致本土大豆十年內減產60.8%,北海道傳統(tǒng)大豆產區(qū)農戶收入同期下降72%,約3.4萬農戶被迫轉行。

如今歷史重演,美國又想用同樣套路。

日本農業(yè)協(xié)同組合聯(lián)合47個縣級分會直接炸鍋,912萬人集體抗議,可特朗普不管這些。

2025年4月30日至5月2日,日方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前往美國,與特朗普政府進行會談,討論包括增加美國大豆進口在內的多項貿易議題。

特朗普的“獅子大開口”策略不僅要求日本進口更多的美國大豆,還希望日本減少貿易逆差,甚至要求日本在汽車、電子等領域作出更大讓步。

作為美國的盟友,日本一方面需要滿足美國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必須顧及自身的經濟利益和與中國的關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是日本的第二大貿易伙伴,雙方在經濟合作方面關系緊密。

如果日本在美日貿易談判中做出過度的讓步,不僅會損害國內農民的利益,還可能引發(fā)中方的不滿,進一步加劇與中國的經濟對立。

因此,日本不得不在與美國的談判中小心翼翼地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

雖然還不清楚美日在這個問題上談得到底怎么樣,但美國的大豆產業(yè)長期以來依賴中國市場,日本的短期采購并不能為美國大豆打開持久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