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由豆包AI生成 提示詞風暴 黃金)
市場正從"美國例外論"轉(zhuǎn)向"美國否定",美銀全球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建議投資者逢高賣出美股,逢低買入國際股票與黃金。
Hartnett在其24日發(fā)布的研報中表示,近期資金流向顯示,美國股票錄得8億美元流出,而黃金流入33億美元,表明市場對黃金的偏好正在增加。

隨著全球經(jīng)濟的再平衡,資金從美國市場流向其他地區(qū),尤其是新興市場和歐洲,這種資金流動趨勢對黃金價格形成支撐。
Hartnett建議,“Stay BIG, sell rips”,即做多債券(Bonds)、國際股票(International Stocks)和黃金(Gold)。投資者應該在美股市場反彈時逢高賣出,而不是盲目追漲。

Hartnett表示,年初至今,金融資產(chǎn)表現(xiàn)顯示出明確趨勢:黃金領(lǐng)漲(+26.2%),債券表現(xiàn)良好(政府債券+5.6%,投資級債券+3.9%),而美股(-3.3%)和美元(-8.5%)顯著下跌。
近期資金流向顯示,所有地區(qū)股票市場均錄得流入(歐洲34億美元,新興市場10億美元,日本10億美元),唯獨美國股票錄得8億美元流出;黃金流入33億美元。
當前趨勢表明,華爾街與主街的關(guān)系正在重新平衡。
美銀的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家庭股票財富今年已縮水約6萬億美元,美國私人部門金融資產(chǎn)與GDP的比率從6倍多下降到5.4倍。

Hartnett認為,這一變化標志著"我們從未如此繁榮"的時代——低利率、超30萬億美元全球政策刺激、9%的美國政府赤字和AI繁榮——正走向尾聲。


Hartnett認為,當前市場修正由"3B"因素觸發(fā):
債券(Bonds):美國國債收益率實現(xiàn)自2009年5月以來最快的50個基點上升 民眾基礎(chǔ)(Base):特朗普支持率從53%下降到46% 億萬富翁(Billionaires):科技巨頭市值蒸發(fā)超過5萬億美元
而要扭轉(zhuǎn)"賣出反彈"趨勢,市場需要三個因素:
降息:美聯(lián)儲降息預期(市場預期6月18日FOMC降息預期為65%,7月30日會議100%降息) 關(guān)稅:特朗普關(guān)稅政策緩解 消費者:美國消費者支出保持韌性

Hartnett表示,2025年大趨勢是股票和信貸估值達到峰值。歷史上,標普500市盈率:
20世紀平均為14倍(世界大戰(zhàn)、冷戰(zhàn)、大蕭條、滯脹時期)
21世紀平均為20倍(全球化、科技進步、寬松貨幣政策時期)
2020年代上半期,20倍成為市盈率底線
未來可能20倍成為市盈率上限
Hartnett認為,美元資產(chǎn)持續(xù)貶值是最清晰的投資主題,黃金價格飆升正是這一趨勢的明顯信號;美元貶值趨勢將有利于大宗商品、新興市場和國際資產(chǎn)(中國科技、歐洲/日本銀行)。

高盛:中國交易員對全球金價的影響力被“低估”
市場普遍關(guān)注亞洲交易時段疑似央行活動對黃金的買盤,很少有人注意到,近期黃金價格創(chuàng)歷史新高背后,中國交易員是重要推手。
高盛FICC交易員Adam Gillard最新報告指出,上期所的中國商品交易顧問(CTA)對芝商所(CME)金價的影響程度被嚴重低估。
數(shù)據(jù)顯示,4月22日黃金價格觸及3,500美元/盎司時,僅3家中國經(jīng)紀商就合計交易了約212,000手CME等量合約,相比之下,CME今年至今的平均日交易量約為240,000手。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交易量驚人,這些機構(gòu)的持倉卻沒有顯著變化,表明這主要是短期算法交易行為。

Gillard指出,這類短期算法交易活動在中國交易日期間(也是它們最活躍的時段)對價格產(chǎn)生了“不成比例”的影響,原因是這一時段離岸市場流動性較低。
根據(jù)公開信息,SHFE交易量與CME交易量的比率已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這進一步證明了中國資金流通過SHFE/CME套利再平衡及隨后的中國境外CTA影響,對離岸金價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Gillard強調(diào),黃金是一種“流量商品”,因為它沒有平衡點,不像石油或銅。對金價而言,重要的是西方世界的提取量(來自央行、中國進口(不包括中國人民銀行)以及隨后的投資者購買等)。
值得關(guān)注的是,上海黃金交易所(SGE)的實物黃金成交量已達到十年高點。更為反常的是,盡管金價處于歷史最高水平,實物黃金溢價仍然為正,這與通常情況下中國買家對價格敏感的特性相悖。
高盛交易員暗示,這可能是保險入局黃金市場的早期信號,投資者應密切關(guān)注這一趨勢的發(fā)展。
應對全球金融大振蕩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nèi)容不錯過?
本文不構(gòu)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臺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