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央視名嘴,曾經(jīng)是中國體育的“主流聲音”,
他的聲音激昂,字字鏗鏘,
在賽場上點燃了無數(shù)人的心,他就是宋世雄。

但是誰又能想到他5歲之前不會說話呢?
而且后來也因肺炎而錯過北大。
但是這些都沒有成為他的絆腳石。

01
宋世雄家住北京一處窄小的四合院,
5歲那年,他父母整天為他不會說話發(fā)愁,
鄰里都說他怕是個啞巴。
家里人帶著他跑遍了大小醫(yī)院,藥吃了不少,
偏方試了一堆,可他就是一聲不吭。

直到有一天,他在院子里玩,
跌了一跤,疼得張嘴喊了聲“媽媽”。
這一聲,像是打開了什么開關(guān),
父母喜得眼淚都掉下來。
從那以后,他開始學說話,磕磕絆絆,
但學得快,聲音還特別清亮,像小溪流淌。

誰也沒想到,他這聲音日后會響遍全國,還讓世界都聽到。
到了上學年紀,宋世雄的語言天賦慢慢顯露。
他在學校聽廣播,迷上了播音員張之的聲音。

那聲音溫柔又有力,像春天的風,聽得人心里舒坦。
他還模仿張之,課間在教室里學著廣播腔說話,
放學路上,他常對著胡同里的墻壁念課文,練得嗓子沙啞。

十四歲那年,他給張之寫信,信里滿是對播音的向往。
也因此兩人成為筆友。
張之的鼓勵像盞燈,照亮了宋世雄的夢想。
可命運總愛捉弄人。
高中畢業(yè)前,宋世雄得了肺結(jié)核,
高考的路斷了,北大的夢也碎了。

他身體虛弱,只能先在街道干些雜活。
即便如此,他沒放棄播音,閑下來就對著收音機練,
模仿張之的語調(diào),琢磨怎么讓聲音更有力量。

02
1957年,有人介紹讓他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說是去試試。
他站在電臺的錄音室,面對話筒,手心全是汗,
但一開口,聲音穩(wěn)得像老播音員。
領(lǐng)導一聽,拍板收了他。

從那天起,宋世雄知道,自己終于有希望了。
在電臺,宋世雄先給張之當助手,
幫著整理稿子、調(diào)試設(shè)備。
每次張之播音,他就在旁邊聽,記下語速、停頓的門道。

有一次,張之的搭檔嗓子壞了,
但是比賽又不能停,領(lǐng)導就臨時讓宋世雄頂上。
他緊張得腿都軟了,生怕砸了臺里的招牌。
可一進直播間,聽到比賽的哨聲,
他的聲音就穩(wěn)住了,解說得有板有眼。

那一刻,他不再是那個跟在張之身后的小助手,
而是真正站在話筒前的人。
宋世雄的聲音火了,信箱里塞滿了觀眾的來信,
不少女觀眾寫信表白。

他看著那些信,臉紅得像個大男孩,趕緊塞回抽屜。
他的心早就給了鐘瑞,那個在電臺認識的女孩。
直到張之看不下去,拉著他們在家里吃了頓飯,
才算捅破了窗戶紙。

1964年,他們結(jié)了婚,
住進一間小小的分配房,連床都是借錢買的。
日子緊巴巴,但兩人從不抱怨,
閑下來就一塊去看戲,聽曲,
日子過得像首老歌,平淡卻有滋味。

鐘瑞和宋世雄都是工作狂,
電臺的事忙得腳不沾地,回家時間少得可憐。
但是他們的感情一直在,沒有疏遠,他們靠的就是那份信任。

宋世雄出差回來,鐘瑞總會泡杯茶,
兩人坐在小桌上讀報,聊聊臺里的新鮮事。
生了女兒和兒子后,家里更熱鬧了,但錢也更緊了。
他們還省吃儉用,把工資攢下來給孩子買書、報補習班,
讓他們多學知識。

他們這個做法,還真和現(xiàn)在人的觀念一樣,
為了讓孩子飛得更高,愿意不顧一切的付出。
宋世雄常說,孩子得有出息,不能像他一樣被命運卡住。

03
但是他的主持道路并沒有那么順,
在1976年,兒子還小。
有一天電臺要求所有人到辦公室待命,
可他家里亂成一團:妻子鐘瑞病得起不了床,
兩歲的兒子還等著喂奶。

他先給妻子熬了藥,又煮好牛奶,
才匆匆趕到單位,偏偏遲了。
領(lǐng)導火氣大,給他扣了個“消極怠工”的帽子,
直接停了他的工作。
那段時間,他整天悶在家里,廣播一開,
聽到別人的聲音,心里像被針扎。

鐘瑞看他這樣,攢錢買了點肉,
燉了菜給他吃,還陪他聊天,硬是把他從低谷拉了出來。
終于,在1981年的時候,他又開始了他的話筒生涯。
也就是在那年,中國女排在世界杯上殺出重圍,
拿下了首個世界冠軍。

他負責解說,提前好幾天翻資料,
熬夜看比賽錄像,連每個隊員的習慣動作都記在心里。
比賽那天,他的嗓子像上了發(fā)條,喊得全場觀眾心潮澎湃。
中國女排奪冠那一刻,他的解說聲傳遍千家萬戶,
成了無數(shù)人記憶里的高光。
后來,女排隊員還笑著讓他穿那天的衣服解說,
說那是“幸運衣”。
從那以后,宋世雄的名字跟女排綁在了一起,
成了中國體育的活標志。

04
宋世雄的遺憾,藏在沒考上北大的那段往事里。
他總覺得自己要是沒得肺結(jié)核,
人生可能就不一樣了,或許還能出國看看外面的世界。
所以,他特別支持兒女追夢,哪怕家里條件差,也咬牙供他們讀書。

可改革開放也帶來了新變化。
出國熱讓很多年輕人去了海外,宋世雄的兒女也是這股浪潮里的一員。
女兒考上了加拿大的大學,兒子去了美國,
倆孩子都在國外站穩(wěn)了腳跟,事業(yè)做得風生水起。
宋世雄和鐘瑞每次接到兒女的信,
臉上都笑開了花,可心里也隱隱有點空。
兒女大了,他們想接父母去國外一起住。

可宋世雄和鐘瑞在北京住了幾十年,
街坊鄰里、茶館戲院,都是他們的根。
到了國外,語言不通,生活也不習慣,
他們?nèi)チ藘纱?,住了沒多久就回來了。
他們還是喜歡北京的胡同,

喜歡周末去茶館聽段評書,喝杯茶,日子慢悠悠的。
可慢慢地,宋世雄發(fā)現(xiàn),腿腳不如從前靈便了,
爬樓梯都得扶著欄桿。
他開始想念兒女,想他們小時候圍在身邊的日子。

可兒女遠在萬里之外,逢年過節(jié)才能視頻聊幾句,
平時家里就剩他和鐘瑞,安靜得有些冷清。
宋世雄從沒怪過兒女,他知道那是他們自己的路。
可每次看到鄰居家兒孫滿堂,他心里總有點酸。

他開始明白,當初父母勸他考北大,
不只是為他好,也是想讓他留在身邊。
如今,他和鐘瑞只能守著老房子,靠著回憶和彼此取暖。
退休后,宋世雄沒閑著。
他每天早上起來練聲,對著鏡子念稿子,
像年輕時準備直播那樣認真。

他的聲音雖不如當年洪亮,但依然很敞亮。
2021年,82歲的他受邀解說奧運會,
聲音一出,網(wǎng)上炸開了鍋,很多人說那是童年的味道。

2024年,他又錄了段視頻,
祝福中國奧運選手,聲音還是那么有勁兒。
他平時就練聲,這也漸漸成了他的習慣,
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
他常說,聲音是他的命根子,停不下來。

如今,宋世雄已經(jīng)86歲了。
在電臺,他曾帶過不少年輕人,
教他們怎么控制語速、怎么抓比賽的節(jié)奏。
后來,那些年輕人成了行業(yè)里的中堅力量,
總說宋老師是他們的啟蒙。
即便退休了,他的名字還是體育解說里的標桿。

05
回看宋世雄的人生,
他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堅定,才有他現(xiàn)在的成就。
一個人對事業(yè)有忠誠才會走得更遠。

信息來源: 1、82歲!這屆奧運會,他又出發(fā)了:澎湃新聞 2、宋世雄:一個國家的體育聲音: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