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美關系,最近幾年總是繞不開“競爭”個詞。2016年,美國的蘭德公司,扔出了一份報告叫《與中國開戰(zhàn):思考不可想象之事》。
報告里頭直接討論了中美打起來的可能性,甚至還建議美國可以利用臺灣問題挑釁中國,甚至先下手為強。
不過還沒等中國正式回應,美國自己人里就有人跳出來唱反調,說想法太離譜,美國根本沒個實力。

蘭德公司是個啥來頭?
蘭德公司是美國的“智囊團”。1948年成立,最早是美國空軍掏錢搞起來的,目的是幫軍方出謀劃策。后來慢慢發(fā)展成一個啥都研究的機構,從軍事到醫(yī)療、教育、環(huán)境,啥都摻和。
總部在加州圣莫尼卡,幾十年下來,蘭德靠著給政府寫報告、做分析,攢下了不少名氣。蘭德的厲害之處在于,它不光是紙上談兵,還真能影響美國政策。
比如冷戰(zhàn)時期,他們幫美國空軍搞定了洲際彈道導彈的部署,還用博弈論分析美蘇對抗。

到了21世紀,蘭德把目光轉向了中國,尤其是中國軍事實力蹭蹭往上漲的時候。
2000年代開始,他們出了不少關于中國軍事現(xiàn)代化、經濟發(fā)展和國際影響的報告,基本上是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重要參考。
不過,蘭德也不是鐵板一塊。里頭的研究員啥觀點都有,有人覺得得對中國強硬,有人覺得得緩和關系。2016年的報告,就是強硬派的聲音占了上風,直接把“開戰(zhàn)”擺上了臺面。

報告說了啥?
2016年,正好是南海局勢緊張的時候。美國軍艦在南?;蝸砘稳?,中國島礁建設搞得熱火朝天,雙方你來我往,氣氛劍拔弩張。
蘭德的報告就是在種背景下出的,算是給美國陸軍交的作業(yè)。
報告里頭模擬了中美沖突的幾種可能性,分了低強度和高強度兩種,還按時間分成2015年和2025年兩個節(jié)點。

2015年會,蘭德覺得美國還能占上風,但中國已經有了很強的“反介入/區(qū)域拒止”能力,意思是美國想隨便靠近中國周邊打仗,沒么容易了。
到了2025年,情況就不一樣了。中國軍力繼續(xù)漲,美國的優(yōu)勢會縮水。報告中提到,如果打一場高強度的長期戰(zhàn)爭,雙方海軍和空軍可能幾周就把彈藥打光,最后誰也討不了好。
美國經濟損失大概5%到10%的GDP,中國更慘,25%到35%,但差距沒想象中么大。

蘭德還提了幾個建議,比如別急著全面開打,多跟中國談談,投資潛艇和導彈些能對付中國防御的裝備,再拉上日本樣的盟友一起搞聯(lián)合計劃。
他們還說,可以用經濟制裁拖垮中國,因為中國對外貿易和能源進口依賴挺大。
報告一出來,爭議就大了。有人覺得蘭德是在給美國政府遞“戰(zhàn)爭指南”,有人覺得太冒險,畢竟中美真打起來,誰也跑不了。

美國專家:潑冷水毫不留情
報告剛發(fā)布沒多久,美國退役少將蒙迪卡納就站出來說話了。
蒙迪卡納是西點軍校畢業(yè),在海灣戰(zhàn)爭和反恐戰(zhàn)爭里指揮過不少仗,退役后專盯著亞太局勢看。他一看蘭德的建議,立馬就說:“不靠譜,美國沒實力?!?/strong>
蒙迪卡納的理由很實在。他點出中國軍力幾年漲得太快,尤其是火箭軍和導彈技術。中國的導彈發(fā)射車機動性強,能在國土上隨便跑,美國想打都找不到準位置。

更別說中國還有096型核潛艇,帶著巨浪3導彈,射程能直接打到美國本土。還有高超音速武器,美國的防空系統(tǒng)都未必跟得上。
他還提到,美國在亞太的軍事部署其實挺脆弱。航母戰(zhàn)斗群看著威風,但真打起來,中國反艦導彈一輪就能讓它吃不消。
美國在日本、韓國、關島的基地,也都在中國火箭軍的射程里。

后勤補給也是個大問題,美國主力艦艇就75艘,想封鎖中國20多個超級港口和12000艘商船,壓根不夠用。
其他專家也跟著附和,沙盤推演里,美國航母幾分鐘就沉了;還有人說,中國的防空網太密,美國轟炸機靠近不了。
蒙迪卡納最后還甩了一句:“要是真有實力,南海早打起來了,還用等到現(xiàn)在?”

中國軍力如何 美國不敢真打
為啥美國專家么忌憚中國?是因為中國軍力幾年漲的特別快。海軍方面,中國有了“藍水海軍”,航母、驅逐艦滿世界跑,護衛(wèi)艦數(shù)量更是甩美國幾條街。
空軍有了殲-20隱形戰(zhàn)機,性能不比美國F-35差?;鸺娋透挥谜f了,東風系列導彈射程遠、精度高,能打航母也能打基地。
還有個關鍵點,中國有“反介入/區(qū)域拒止”能力,簡稱A2AD。

簡單說,就是不讓靠近家門口打??恐鴮棥撏Ш头揽障到y(tǒng),中國在東海、南海劃了個圈,美國想進來,得掂量掂量代價。
2024年的美國國防部報告里都承認,中國套能力已經很成熟了,美國傳統(tǒng)的軍事優(yōu)勢在亞太不好使了。
其實美國也清楚,硬碰硬不劃算。航母是美國軍力的象征,但遇到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和反艦彈道導彈,生存能力是大問題。

再說基地,關島、沖繩些地方離中國太近,真打起來,第一波導彈就能讓美國損失慘重。美國本土離亞太太遠,后勤補給線拉得老長,中國隨便斷一截,美國就得頭疼。
反過來,中國靠著本土作戰(zhàn),后勤穩(wěn)得很。更別提經濟代價,中美經濟綁得太緊,真打起來,美國自己也得掉塊肉。
所以,美國后來慢慢調整策略。2018年的《國家防御戰(zhàn)略》里,把中國定為頭號對手,但重點轉向競爭,不是硬打。

海軍往關島多塞潛艇,空軍搞B-21轟炸機,拉著日本、澳洲搞聯(lián)合演習,都是想壓一壓中國,但不敢真動手。
被專家一頓批的蘭德也沒硬撐,2016年之后,他們的研究方向變了,不再老想著軍事沖突,轉頭去研究經濟、科技、外交些“軟競爭”。
比如2020年出的《中國宏大戰(zhàn)略》,分析中國的發(fā)展目標,給美國出主意咋應對。蘭德還是美國政府的智囊,但種“先發(fā)制人”的激進建議,基本沒人提了。

中美關系往哪走?
這幾年,中美關系一直在競爭和合作間晃悠。貿易戰(zhàn)打得火熱,科技上掐得你死我活,臺灣問題更是火藥桶。
但也有合作的地方,比如2021年格拉斯哥氣候大會,兩國一塊簽了協(xié)議。2023年,美國賣武器給臺灣,中國抗議歸抗議,但高層還是一直見面,想穩(wěn)住局面。
未來咋樣,誰也說不準。軍事上,兩邊都盯著對方,但誰也不想真打。經濟上,分不開又斗得兇。美國沒實力,但中國也不是好惹的。

參考資料:
1、美智庫臆測中美開戰(zhàn):中國實力占優(yōu)卻被美軍打敗 環(huán)球網 2016-11/25
2、社評:假設中美開戰(zhàn),別把美國疼痛想少了 環(huán)球時報 2016-08/01
熱門跟貼